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3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313篇
  356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摘要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淀粉样蛋白A(SAA)、糖类抗原125(CA125)对活动性肺结核(APTB)诊断及治疗转归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37例APTB患者(APTB组)和80例非APTB患者(对照组),所有APTB患者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根据治疗后转归情况分为转归组(92例)和未转归组(45例)。治疗前进行T-SPOT.TB,并检测血清ADA、SAA、CA125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SPOT.TB联合血清ADA、SAA、CA125诊断APTB和预测治疗转归的效能。结果:APTB组T-SPOT.TB阳性率,血清ADA、SAA、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未转归组T-SPOT.TB阳性率,血清ADA、SAA、CA125水平高于转归组(P<0.05)。T-SPOT.TB联合血清ADA、SAA、CA125诊断APTB以及预测其治疗转归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7、0.833,高于单一指标。结论:APTB患者T-SPOT.TB阳性率增加,血清ADA、SAA、CA125水平增高,与抗结核治疗后转归不良有关,T-SPOT.TB联合血清ADA、SAA、CA125在APTB诊断和治疗转归评估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分析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早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20例足月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根据观察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母体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母体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均是新生儿感染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早产产妇血清IL-17与胎盘IL-17 mRNA、血清IL-21与胎盘IL-21 mRNA、血清IL-22与胎盘IL-22 mRNA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早产产妇血清IL-17、IL-21联合IL-22预测新生儿感染发生的AUC为0.910。结论: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升高均与新生儿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血清IL-17、IL-21联合IL-22预测新生儿感染的效能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统计术后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根据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17)和未感染组(n=8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0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出现血流感染17例,感染发生率为16.67%。17例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9株(64.44%)、革兰氏阳性菌13株(28.89%)、真菌3株(6.67%)。感染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抗生素疗程、手术时长、植入人工瓣膜比例、二次气管插管比例、机械通气比例、深静脉置管时长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二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时间长、手术时长、植入人工瓣膜比例高是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有较高的血流感染发生率,且主要感染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高龄、二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时间长、手术时长、植入人工瓣膜比例高是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41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观察术后7 d内切口感染情况,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比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术前血清SAA、NLR、PLR。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术前血清SAA、NLR、PLR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41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中,有54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2.92%。感染组术前血清SAA、NLR、PLR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切口长度、发病至手术的平均时间无关(P>0.05)。术前手术时间偏长、血清SAA升高、NLR升高、PLR升高、手术方式为开腹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血清SAA、NLR、PLR联合检测预测术后切口感染的效能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术前血清SAA水平及NLR、PLR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儿中升高,三指标联合检测对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血清SAA、NLR、PLR、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93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54例)与非感染组(439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早期临床特点。结果: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窘迫占比、先天性心脏病占比、肠外营养持续时间>14 d的占比、机械通气时间>24 h的占比、PICC置管时间>14 d的占比、住院时间比较(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外营养持续时间>14 d、机械通气时间>24 h、PICC置管时间>14 d均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54例院内感染患儿中,共培养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4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真菌7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与真菌组在胎龄、出生体重、反应低下、发热、消化系统症状、血小板减少、血氧下降或呼吸暂停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内感染与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PICC置管时间密切相关,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早期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可作为防治院内感染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2022—2023年冬春季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情况,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对每月的10份标本进行22种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60份标本中病原体阳性共54份(90.00%),分别检出12种呼吸道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型冠状病毒、铜绿假单胞菌、人偏肺病毒、呼吸道腺病毒、肺炎克雷伯菌、人鼻病毒、肠道病毒、人博卡病毒,其中肺炎链球菌阳性31份,检出率最高(51.67%)。60份标本中同时检出2种以上病原体的有21份(35.00%),其中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同时阳性的10份,在混合感染标本中占比最高(47.62%)。按时间顺序,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各月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依次是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甲型流感病毒,各月均有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

结论

大连地区2022—2023年冬春季除了有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流行外,还存在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单一病原感染和混合感染,其中混合感染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了解和比较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时间航行对艇员幽门螺杆菌 (H P)感染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1)对象分组 :水面舰艇长航组 67例 ,核潜艇长航组 73例 ,岸勤组 5 2例 (对照组 )。2 ) H P感染的测定 :用1 4 C—呼气试验检测 ,以 DPM值 >2 0 0为界值 ,判定两长航组艇员 H P感染发生率。3 )相关性分析 :用 Wilcoxon等级相关分析判断长航艇员 H P感染与环境社会因素、肠道正常菌群及心理应激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1) H P感染情况 :水面舰艇组长航后 ,DPM值为 2 67.13± 48.92 ,H P感染发生率为 47.76% ,与航前 (DPM值 86.95± 2 0 .3 2 ,H P感染率 8.96% )和岸勤组 (DPM值 81.3 5±19.86,H P感染率为 13 .46% )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核潜艇组航后 DPM值为 198.3 3±73 .5 1,H P感染率 3 9.73 % ,与航前 (DPM值 73 .2 8± 41.0 3 ,H P感染率 10 .96% )和岸勤组 (DPM值 81.3 5± 2 9.86,H P感染率 13 .46% )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2 )相关性分析 :环境社会因素中 ,水面舰艇组和核潜艇组 H P感染均与营养条件、文化程度呈非常显著负相关 (P<0 .0 1) ,与活动空间及兵龄呈显著负相关 (P<0 .0 5 ) ,与工作强度呈正相关 (P<0 .0 5 ) ;核潜艇组 H P感染还与专业分工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对实验猴细菌性感染疾病脏器病理改变的观察和分析,完善实验猴病理检测资料,为实验动物病理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6例实验猴按5种必检细菌性感染疾病(沙门菌病;志贺菌病;结核杆菌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空肠弯曲菌病)病原种类分组,对脏器标本进行病理剖检,HE染色观察记录病变,建立实验猴必检细菌性疾病病理检测资料。结果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沙门菌病表现为伤寒肉芽肿,结核杆菌病表现为结核肉芽肿,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表现为纵行溃疡、急性炎及化脓性肉芽肿;志贺菌病、空肠弯曲菌病表现为急性炎和表浅溃疡。结论感染5种必检细菌的实验猴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病理变化,病理检测对疾病的分析诊断有重要价值,检测结果补充了实验猴细菌性疾病病理检测资料,为制定实验动物病理检测指南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建立了具有周期免疫响应的乙肝病毒感染动力学模型,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当R0<1时,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病毒最终被清除.当R0>1时,患者持续带毒,并且患者体内病毒载量出现周期性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1000.
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一类具有囊膜包裹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在自然界中以节肢动物(主要是昆虫)作为专一性宿主进行感染和传播。包涵体衍生型病毒是杆状病毒的一种表型,主要通过宿主经口食入引发感染。多种包涵体衍生型病毒囊膜蛋白在病毒原发感染过程中发挥作用,它们被称为经口感染因子。P74是最早被鉴定且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经口感染因子,本文从五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P74的研究成果。P74含有三个跨膜结构域和两个功能结构域。在病毒释放过程中,P74会分别受到包涵体内碱性蛋白酶和宿主中肠胰蛋白酶酶切,P74及其酶切产物和囊膜表面稳定复合物有微弱相互作用。作为病毒结合蛋白,P74和刷状缘囊膜中一个大小约为35kDa的蛋白存在相互作用,使得病毒结合到宿主细胞上。对P74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将促进我们对昆虫杆状病毒原发感染详细分子机制的认识,并为农业生产病害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