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2篇
  6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联活菌)对社区小儿腹泻的辅助治疗。方法:217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6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口服思密达,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联活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7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歧杆菌联活菌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安全,值得社区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2.
腹泻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ERIC-PCR指纹图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 :了解以粪检有无白细胞区分的两类腹泻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的特征及其与健康儿童的差别。方法 :提取健康儿童 (H)、临床门诊粪检无白细胞的腹泻儿童 (L )和粪检有白细胞的腹泻儿童 (L +)(各 11例 )粪便总DNA作模板 ,获得反映肠道菌群组成特征的ERIC PCR指纹图谱。结果 :以H、L 和L +为序 ,每类样品以独特的ERIC条带为代表的操作分类单元 (OTU)的总数分别为 5 4∶4 7∶2 6 ;每类样品ER IC图谱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 :2 4 5± 0 14 ,2 11± 0 18和 1 76± 0 19。组内成对相似性系数累积曲线分析 :小于 0 6的CS 值在L 组占到总Cs值个数的 70 % ,在H组占 5 0 % ,而在L +组只占 30 %。结论 :腹泻儿童肠道的菌群结构多样性降低 ,粪检有白细胞腹泻个体较之粪检无白细胞腹泻个体肠道菌群结构偏离健康个体更远。  相似文献   
13.
徐明玉  任月  韩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2):1108-1109,1114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种类和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粪便培养方法,对分离菌做血清学分型,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分离菌做生化鉴定,对检出的志贺菌做药敏试验,并用WHONET 5.4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监测872例腹泻患者样本,检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109株,阳性率为12.5%,其中志贺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沙门菌,副溶血弧菌排第三.志贺菌对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等敏感,对青霉素类和复方磺胺类耐药.结论 志贺菌是大连地区感染性腹泻的首要病原菌,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次之,应依据此监测结果做好大连地区腹泻病的防治工作;同时根据耐药性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对志贺菌,减少耐药菌株出现.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体外重组的方法,构建了包含asd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ZHY21,与福氏志贺氏菌Fwl101构成了宿主-载体平衡致死系统,Westem印迹结果表明,在没有抗生素条件选择的情况下,稳定表达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FA-I。电镜结果显示,在重组菌株的菌体表面,表达产物能够装配成菌毛。重组菌通过口服和鼻饲免疫小鼠后,可以诱生CFA-I的抗体;同时可以检测到分泌型IgA产生,表明重组菌可以诱导相应的粘膜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预防仔猪腹泻无抗性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原来含热不稳定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质粒DNA为载体,插入lacZ基因,构建了一个既能表达LT-B亚单位又能表达B-半乳糖苷酶的含四环索抗性基因的重组体。在该重组DNA的四环素抗性基因内再插入K 88粘附因子抗原基因,从而灭活了四环素抗性基因。经测定该重组体能表达LT-B和K88两种抗原,lacZ基因取代四环素抗性基因,成为良好筛选标记。所构建的重组质粒能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6.
将MM3工程菌表达的K8纤毛抗原通过脱毛、硫酸铵沉淀处理后,经SephacrylS-100一步柱色谱纯化,K88抗原纯度达97%以上,经琼脂双抗散证明该纯品抗原性均一且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微生态制剂4联活菌片治疗肠结核引起的腹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4联活菌片治疗肠结核引起的腹泻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有效率为29.0%(P<0.01)。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肠道内菌群变化: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与正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  相似文献   
18.
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大肠埃希菌,威胁着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建立同时检测4种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ETEC LT肠毒素基因、EPEC bfpA基因、EHECO抗原基因和EIEC侵袭性质粒特异性基因,设计了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单一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4种主要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多重PCR方法,彼此之间无交叉反应。该多重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对24株致病菌进行检测,所试4株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均为PCR阳性,其他菌株则为阴性。实践证明,利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124份肉类、奶类制品及人工污染样品等进行检测,检出15份阳性,与国标(GB4789.6-1994)检测结果相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用于ETEC、EPEC、EHEC和EIEC的单一或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2009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和病原学信息,提出改善建议,为更好的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9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报告,对其流行病学及病原学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共报告655 965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其中≤5岁儿童分别占报告总病例的50.38%和死亡病例的70.0%。实验室确诊病例占报告病例数的5.04%,其中病毒性感染占92.79%,细菌性感染占6.92%。结论≤5岁的散居儿童应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重点监测人群。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中约有95%为临床诊断病例。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诊断率及病原学诊断结果的报告率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5岁的患急性稀水样便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及星状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留取2006年6月~2007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住院及医院内感染腹泻患儿的部分粪便标本,应用免疫层析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排除轮状病毒感染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星状病毒。本实验主要研究对象为年龄≤5岁,病程≤2周,大便培养无条件致病菌生长患儿。结果 共收集724例急性腹泻粪便标本,年龄≤5岁人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42.5%,约85%患儿年龄≤2岁;病例全年均有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2006年12月~2007年1月。共240例急性腹泻轮状病毒阴性粪便标本中,年龄≤5岁人群星状病毒阳性检出率11.6%,53.6%患儿年龄≤2岁;观测期间病例散发,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2006年10月~2007年1月。结论 轮状病毒是上海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部分患儿伴肠道外损伤。星状病毒是上海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又一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