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2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128篇 |
专业分类
6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森林地下碳分配在森林碳平衡和碳吸存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揭示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地下碳分配变化对于人工林碳汇估算和碳汇管理等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年龄序列方法研究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生长过程中地下碳分配变化特点。年龄序列为福建省南平7 a生(幼龄林)、16 a生(中龄林)、21 a生(近熟林)、41 a生(成熟林)和88 a生(老龄林)的杉木林。细根净生产力测定采用连续土芯法, 根系呼吸测定采用壕沟法, 生物量增量测定采用异速生长方程, 地上年凋落物量采用凋落物收集框测定。结果表明: 杉木林细根净生产力在中龄林前没有显著差异, 维持在较高水平; 但此后则显著下降。细根净生产力/地上凋落物量比值随林龄增加而显著下降。老龄林的根系呼吸显著低于其它林龄林分, 根系呼吸与细根生物量间呈显著线性相关。中龄林和近成熟林的地下碳分配(Total belouground carbon allocation, TBCA)显著高于幼龄林和成熟林, 而老龄林的则最低。中龄林、近成熟林和成熟林的地上部分净生产力/TBCA比值显著高于幼龄林和老龄林, 而杉木林的根系碳利用效率(RCUE)则呈现出随林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2.
布氏田鼠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1985年5-l0月用标志重捕法对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的种群年龄组成、幼鼠生长率和季节迁移等进行研究,共标志2786只,重捕576只,822只次。发现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幼鼠体重的日平均生长率随年龄增加而减慢。布氏田鼠还有季节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63.
64.
帽儿山不同年龄森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东北温带森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呼吸(R_S)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在帽儿山选取皆伐后天然更新恢复的4个年龄(1a、10a、25a和56a)林分进行了1年的野外原位测定。结果表明:(1)皆伐后天然更新恢复1年、10年、25年和56年林分的年R_S通量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686.5、639.7、733.3、762.3g C m~(-2)a~(-1);其中生长季(5月─10月)和非生长季的R_S通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均呈现出随林龄增加先减后增的趋势。全年、生长季和非生长季R_S随林龄变化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6%、6.3%和21.1%,表明非生长季R_S通量的变异性加大了全年R_S通量的差异。(2)4个年龄林分的Rs季节变化趋势相似,且其主控因子均随季节而变:6月─8月Rs与土壤含水率呈二次函数关系(R~2波动在56%─79%之间),其余时段则与土壤温度呈指数函数关系(R~2波动在85%─93%之间)。(3)不同年龄林分生长季R_S与0─20cm土层有机碳(SOC)密度呈正相关关系(R~2=0.434,P0.05),而非生长季R_S与同期土壤5cm温度呈正相关关系(R~2=0.959,P0.01)。本研究区森林皆伐导致R_S降低,随皆伐后森林恢复R_S不断增加,其主导驱动因子是SOC密度的增加和非生长季土壤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5.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和野驴(Equus hemionus)是许家窑遗址动物群中的优势属种。本文基于对这两种动物牙齿材料的测量与分析,确定了遗址中马科动物的死亡年龄,并对上、下文化层的死亡年龄分布进行了研究,以期探知古人类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与特点。通过与马科动物在自然生存状态下以及死于不同原因(如疾病或营养衰竭、食肉动物猎杀、现代人类狩猎等)的年龄结构对比,结果表明:古人类在许家窑文化早期(下文化层)可能通过捡拾自然死亡的动物尸体、与食肉类动物抢夺猎物、主动狩猎等多种方式获取马科动物,而在许家窑文化晚期(上文化层)可能以主动狩猎作为获取马科动物的主要方式。此外,古人类在遗址的早期就可能已经具有捕获整个马科动物居群中任意年龄个体的能力,并能做出最优化判断,有选择地去捕猎脂肪和肉量较高的壮年动物群体。 相似文献
66.
太白红杉生殖年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太白红杉的平均生殖年龄、最高生殖年龄和最小生殖年龄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白红杉的平均生殖年龄为78.59a,最小生殖年龄为26a,最大生殖年龄为208a;其中南坡太白山最小生殖年龄26a、最高生殖年龄153a、平均生殖年龄72.97a;北坡最小生殖年龄29a、最高生殖年龄208a、平均生殖年龄92a。海拔和年降水与平均生殖年龄呈正相关,坡度与最高生殖年龄呈正相关,最高生殖年龄与最小生殖年龄呈正相关,表明提早生殖会减少太白红杉的生殖寿命。 相似文献
67.
Prashant K. DEEPAK Uttam K. SARKAR Raje S. NEGI Samir K PAUL 《动物学报》2008,54(1):136-143
为了获得印度北部赣达(Ganga)盆地河流中野生卡特拉鲃种群的年龄结构和重要生长参数,对该鱼的年龄和生长进行了研究。鳞片取自商业捕捞和实验室饲养的样品。根据研究分析,该鱼最大年龄可达8龄;巴吉拉蒂河(Bhagirathi R.)的种群平均体长为521.51 mm,退算体长为288.9 -1132.3 mm;旁遮普邦(Punjab)Satluj河种群平均体长为641.6 mm,退算体长为335.4 -1096.08 mm。2龄时,种群线性生长率(Cl)和体重增加率(Cw)表现出迅速下降的趋势。其它生长参数值(Clt)也呈现快速下降。退算体长差异(ANOVA)分析显示,生活在赣达盆地不同流域中的种群, 1^+-4^+龄组的长度差异较明显(P〈0.05) ,高龄组(5^+-8^+)差异不显著。根据本项研究结果,提出了对印度北部赣达盆地相关河流中生活的野生卡特拉鲃种群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8.
北大西洋大青鲨种群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青鲨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最主要的兼捕鱼种,在海洋食物网中属于顶端物种,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数据限制,传统的资源评估方法很难准确描述大青鲨的资源动态.本研究基于大青鲨的生活史参数,应用种群统计分析法评估大青鲨的种群参数和资源状态,并探讨了内禀增长率为0时对应的临界捕捞死亡系数Fc与开捕年龄tc的关系.结果表明: 未开发状态下,大青鲨存活率为0.719~0.820;大青鲨的内在瞬时增长率(r0)为0.250~0.381,种群倍增时间(tx2)为1.819~2.773年,种群的净繁殖力(R0)为6.600~22.255,世代间期时间(G)为8.498~〖JP2〗10.162年,种群资源状态良好.生活史参数的敏感性检验显示,大青鲨初始年龄的自然死亡系数、种群性成熟年龄及寿命的不确定性对种群统计参数的意义影响不大;临界捕捞死亡系数伴随开捕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当tc≥5时,Fc值与tc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9.
大麻哈鱼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10和2011年采捕到乌苏里江大麻哈鱼洄游群体571个样本的鳞片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大麻哈鱼的年龄判定和生长模拟。大麻哈鱼鳞片属于典型圆鳞,有明显的年轮特征,为一年一个周期,年轮特征表现为疏密型。部分鳞片有明显幼轮,幼轮和年轮根据鳞径大小能够区分。采集样本的雌雄组都分为2+,3+,4+三个年龄组,也都以3+龄组数量最多。采用特殊Von Bertalanffy、Logistic、Gompertz和幂指数生长方程分别模拟了大麻哈鱼1—4龄间的生长,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的参数。采用残差平方和(Analysis of the residual sum of squares,ARSS)分析得出大麻哈鱼雌雄个体间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故将雌雄个体放一起进行生长模拟。AIC和BIC检验结果显示特殊VBGF方程为最适生长模型,公式为:Lt=90.04×[1 e 0.3(ti+0.27)]。大麻哈鱼的生长速度随着年龄增长逐年降低,且性成熟年龄小的个体生长速度大于性成熟年龄大的个体。应对大麻哈鱼年龄与生长进行长期监测,为增殖放流等渔业资源管理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究亚洲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特征及其与血压和年龄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 方法 应用WGCNA分析,对22个健康个体肠道微生物细菌基因组进行解析。 结果 亚洲健康人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门水平分别是Firmicutes(厚壁菌门)、 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以及 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并且在Proteobacteria中显示高差异性。WGCNA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模块(yellow,green)中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分别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年龄呈正相关(t=3.098 1,P=0.005 6;t=3.015 9,P=0.006 8;t=2.390 8,P=0.026 7)。其中Ruminococcus sp.(瘤胃球菌)、Oscillospiraceae sp.(颤螺菌)、Clostridium hathewayi(哈氏梭菌)与血压呈现显著正相关;Intestinibacter(肠杆菌)、Clostridium(梭菌)、Blautia(劳特菌) 以及Veillonella(韦荣球菌)属下的Aypic、Tobetsuensis rogosae与年龄呈现正相关。抗性基因注释结果表明,年龄和血压相关核心菌群均富集有较多的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霉素类、杆菌肽类以及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其中多黏菌素类抗性基因仅存在于年龄相关核心菌群而氯霉素抗性基因仅存在于血压相关核心菌群。 结论 健康人肠道微生物物种丰度与血压以及年龄相关,肠道菌群可能在心血管疾病以及衰老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