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71.
为探明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 (Wolff)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的控害潜能,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17℃、22℃、27℃、32℃、37℃)条件下叉角厉蝽3~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评估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叉角厉蝽3~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符合Holling II型方程,捕食效能a/Th和日均捕食量均在32℃时最大。在同一温度下,叉角厉蝽3~4龄若虫的寻找效应与草地贪夜蛾幼虫密度呈负相关,但猎物密度相同时叉角厉蝽3~4龄若虫的寻找效应与温度呈正相关。在17℃~37℃范围内,Hassell-Varley干扰反应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不同叉角厉蝽密度条件下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情况;在相同的猎物密度条件下叉角厉蝽3~4龄若虫个体间存在种内竞争和自我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增大,相互干扰作用增强,搜寻系数Q和相互干扰系数m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在37℃时最大,分别为0.4719和0.788。本试验证实了叉角厉蝽若虫在温度为32℃、猎物密度为60(头/皿)条件下对草地贪夜蛾的日捕食量最大,但随着温度升高,若虫的捕食量趋于饱和或出现下降趋势,在37℃温度条件下种内竞争和自我干扰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2.
摘要 目的:探讨复明片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和房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可溶性CD44(sCD44)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20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2例193眼的POAG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96眼)和研究组(n=56,97眼),对照组患者接受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研究组接受复明片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眼部血流动力学和房水EPO、sCD44,视力、视野、眼压,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平均光敏感度(MS)、视力高于对照组,24 h眼压平均值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高于对照组,血流阻力系数(RI)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房水EPO、sCD4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明片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POAG患者,可促进患者视力、视野、眼压改善,可能与调节眼部血流动力学和房水EPO、sCD44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3.
本文描述了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寒武系芙蓉统江山阶长山组的锥石化石,鉴定为有柄琴状锥石(Barbitositheca ansatus Qian et Jiang, 1980)。化石保存为印模,轮廓及横肋特征清晰。其中一块标本保存有触手,是对该种特征的补充。目前的化石资料表明,寒武纪早期琴状锥石属主要分布在华南,寒武纪晚期分布范围扩大到华北,形态随时空发生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华北标本角脊数量多于华南标本,并且前者每个角脊上都有一条触手。另外,研究发现寒武纪之后的锥石保存状态与寒武纪有所区别,可能反映了这类生物在不同时期内面临不同的生存压力。本文研究的寒武纪锥石为华北地区的首次发现,扩大了此类生物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索人角朊干细胞(keratinocyte stem cells,KSCs)的免疫磁珠分选(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的方法。方法:从人包皮组织获得角朊细胞悬液,然后利用人角朊干细胞表面CD49f(整合素α6)和CD71的表达情况(CD49fbriCD71dim)通过MACS法将KSCs分选出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荧光标记情况,同时将分选所得的CD49fbriCD71dim细胞进行体外无血清培养,观察其形态及克隆形成。结果:人角朊细胞经MACS法分选后所得的CD49fbriCD71dim细胞比率可达12.02(±6.92)%。CD49fbriCD71dim细胞经培养可见细胞为典型的上皮样特征,呈铺路石样形态,高核浆比例,细胞紧密排列,轮廓清楚,折光性好,并可在5-7天左右形成全克隆,符合KSCs的特点。结论:研究表明MACS分选法可以得到较高比例的人角朊干细胞,并能进行后续培养研究,其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人角朊干细胞的分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5.
目的:探讨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拉坦前列腺素治疗高眼压型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眼压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拉坦前列腺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情况,眼压、视乳头杯盘比值变化情况,眼结膜充血、眼内干涩、角膜点状浸润以及一过性视觉模糊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视力改善率为85.7%,对照组为71.4%,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视乳头杯盘比值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眼结膜充血、眼内干涩、角膜点状浸润以及一过性视觉模糊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拉坦前列腺素治疗高眼压型开角型青光眼能够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此外,我们分析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视乳头杯盘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76.
【背景】近年来"Q"烟粉虱在我国快速扩张,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入侵害虫。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Q"烟粉虱已对多种农药产生高抗药性,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对其进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在室内研究了近年引入我国的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龄期"Q"烟粉虱若虫的取食和寄生能力。【结果】各龄期的"Q"烟粉虱若虫均可被海氏桨角蚜小蜂取食和寄生。在48h内,寄生蜂取食1、2、3、4龄烟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10.7、6.4、6.7、5.0头,呈现随龄期增大取食数量下降的趋势;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龄期烟粉虱若虫的寄生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更偏好寄生2、3龄若虫(25.4和27.5头),其次是1龄若虫(22.1头),而寄生4龄粉虱的数量最低(16.5头)。【结论与意义】寄主龄期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的取食和寄生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综合来看,该寄生蜂表现出对"Q"烟粉虱较好的生物防治潜能,是防治烟粉虱的理想寄生性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177.
藜科盐角草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干旱和盐碱地区,主要含有黄酮、生物碱、色原酮、甾体和萜类等化合物,其生物活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盐角草属植物欧洲盐角草,北美盐角草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8.
四角蛤蜊的无机元素含量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潍坊海域四角蛤蜊的12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含量分析,并与同类文蛤、青蛤等无机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文蛤、青蛤比较,四角蛤的Ca、Fe和K、Mn含量较高,而Zn、P含量较低.另外,4月份和10月份采集的四角蛤蜊无机元素都以Na、Ca、K、P含量最高,而4月份的Ca、K、Mg、Fe比10月份的高,Na、Mn、P等含量较低.潍坊海域采集的四角蛤蜊的有害元素Cr和Cd含量高于文蛤、青蛤和无公害水产品GB18406.4-2001要求,说明四角蛤蜊的富集能力强,比文蛤更适合作为海洋污染的指示物.结果从无机元素角度为合理利用四角蛤的营养价值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9.
东太湖四角菱(Trapa quadrispinosa)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宽意  张强  刘正文 《生态学报》2009,29(7):3947-3951
通过室外受控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沉积物类型及不同水体营养水平条件下东太湖四角菱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类型对菱的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在营养相对丰富的湖泥中,菱的相对生长率、同化根与吸收根的生物量以及株高增长率分别为相对贫瘠的岸泥的4.3、2.4、7.3、2.5倍,菱盘直径增长率在湖泥中为16.5%,在岸泥中则为负增长(-13.2%).水体营养盐浓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菱的生长,而且营养盐浓度(尤其是磷)升高对菱生长的促进作用在岸泥中要比在湖泥中显著得多.探讨了沉积物类型与水体营养水平对菱生长的作用机理,并认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及湖泊沼泽化所造成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沉积物中的大量积累是东太湖菱种群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0.
六种藜科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角果藜( Ceratocarpus arenarius)、盐穗木( Halostachys caspica)、里海盐爪爪( Kalidium caspicum) 、叉毛蓬( Petrosimonia sibirica )、盐角草( Salicornia europaea )和小叶碱蓬 ( Suaeda microphylla )等六种新疆藜科植物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分对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黄瓜角斑病菌(P Pseudomonas lachrymarts)、番茄疮痂病菌( Xanthomonas vesicatoria ) 等植物病原细菌以及杨树溃疡病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 )、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等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角果藜、叉毛蓬和盐角草乙醇粗提物表现出一定抗细菌活性,其中以叉毛蓬和盐角草提取物对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多数植物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分对杨树溃疡病菌表现出强的抑制活性。抗真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供试植物的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提示活性成分为极性中等的化合物。角果藜和盐角草乙醇粗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分对供试真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