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染色体倍数与杂种优势之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种优势是植物界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提高栽培作物产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目前,除少数栽培作物外,大部分作物都已成功地利用了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的利用基本上集中在二倍体,在生产上大面积利用的以收获种子为目的的多倍体并不多,如小麦(异源六倍体)、大豆(异源四倍体)、花生(异源四倍体)等。其原因除制种较困难外,关键是杂种优势多不及二倍体,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完整的理论对此进行系统解释,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以供同行参考。1 内源优势与外源优势笔者认为,多倍体作物杂种优势不强与其染色体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63.
小麦与高冰草属间体细胞杂交获可育杂种植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42)“济南177”与紫外线照射的高冰草(长穗偃麦草Agropyronelongatum,2n=70)原生质体在PEG诱导下融合,获杂种再生植株。取杂种子房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经染色体和同工酶鉴定,它们仍保留杂种性质。其中两株移栽成活并结实,杂种性质也经表型、染色体、同工酶和RAPD分析得到证明。在F0和F1代植株根尖细胞中,均发现高频率地存在着染色体断片;从F2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数目及行为发现,杂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主要分布在18Ⅱ~22Ⅱ,染色体断片发生配对及分离,表明它们是小染色体(minichromosomes)。F1及F2代植株比亲本小麦(“济南177”)秆茎粗硬、生长健壮,穗大粒大,已经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F2代穗系  相似文献   
64.
黑药仲彬草Kengyilia melanthera(Keng)J.L. Yang,Yen et Baum和青海仲彬草K.kokonorica (Keng)J.L.Yang,Yen et Baum是分布于我国西部的两种多年生六倍体植物。将其分别与鹅观草 Roegneria kamoji Ohwi(2n=42,StStHHYY)、糙毛仲彬草K.hirsuta(Keng)J.L. Yang,Yen et Baum (2n=42,PPStStYY)进行了杂交;对亲本及杂种Fl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 了观察。杂种F1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平均构型分别为:R.kamoji×K.melanthera,18.201+11.74 Ⅱ 十0.09Ⅲ十0.01V;K.hirsuta×K.melanthera,1.06Ⅰ十20.47Ⅱ;R.kamoji×K.kokonori- ca,19.36Ⅰ十11.26Ⅱ十0.04Ⅲ;K.hirsuta×K.kokonorica,2.46Ⅰ十19.44Ⅱ 十0.14Ⅲ十0.06 Ⅳ。根据以上结果,并结合形态特征,将黑药仲彬草和青海仲彬草从鹅观草属拟冰草组Roegneria sect.Paragropyron Keng中组合到仲彬草属Kengyilia Yen et Yang更为恰当,而不应划分到披碱草属E-lymus L.或偃麦草属Elytrigia Desv.中。  相似文献   
65.
脐橙与柠檬种间细胞电融合再生杂种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纽荷尔’脐橙(Citrussinensis(L.)Osbeck)胚性细胞悬浮原生质体与‘尤力克’柠檬(Citruslimon(L.)Burm.f)叶肉原生质体经电场诱导融合,培养8个月,首批再生了1棵植株,形态学观察,染色体计数及RAPD分析证明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该杂种的获得为三倍体无籽柠檬品种培育提供了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66.
斑鳢、乌鳢及其杂种细胞核DNA流式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鳢(Channa maculata)、乌鳢(C.argus)及其正交杂种斑乌鳢(斑鳢♀×乌鳢♂)和反交杂种乌斑鳢(乌鳢♀×斑鳢♂)的红细胞为材料,以鸡(Gallus gallus)血细胞为DNA标准(2.5 pg/2c,2c指2倍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这4种鱼的细胞核DNA含量。斑鳢、乌鳢、斑乌鳢及乌斑鳢这4种鱼血细胞DNA的绝对含量分别为(1.488±0.035)pg/2c、(1.489±0.034)pg/2c、(1.522±0.077)pg/2c和(1.520±0.033)pg/2c。斑鳢和乌鳢的细胞核DN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斑鳢和乌鳢与两种杂交鳢的DNA含量差异显著(P0.05),两种杂交鳢之间的细胞核DN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杂交鳢细胞核DNA含量显著高于亲本,可以作为杂种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平欧杂种榛在新疆干旱地区的生态适应性,以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种质资源汇集圃内的38个品种(系)平欧杂种榛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应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了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等9个抗旱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系)主脉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均表现出极显著水平差异,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和显著相关关系。(2)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2、3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3.109、2.614和1.884,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4.52%,基本能概括所有指标的主要信息。(3)采用聚类分析法将38个材料分成5大类;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抗旱能力显示,材料84-48、81-21、84-310、F-03、B-11、85-162的抗旱性较强,材料85-127、85-88、B-21、80-4的抗旱性较差。  相似文献   
68.
大别山野生川榛坚果主要性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大别山地区96份川榛种质资源为基础材料,采用概率分级和因子分析的方法,评价了川榛坚果16项数量性状和9项质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川榛坚果数量性状的变异较为丰富,变异幅度在5.49%~111.18%,其中与产量直接相关的壳仁间隙(111.18%)、果仁质量(32.61%)、坚果质量(32.22%)、出仁率(26.60%)及壳腰厚度(25.46%)性状变异较大。经K-S检验表明,供试性状除了果仁形状指数(P=0.007)和壳仁间隙(P=0.003)2项指标外,其他14项性状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坚果大小因素、坚果出仁率因素及坚果饱满度因素,初步构建川榛坚果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上述研究为川榛坚果性状的评价、描述和质量等级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QTL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籼粳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基础,以籼稻品种3037和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推迟播种后,F2群体各单株孕穗期的日平均温度为21~23℃,调查了F2群体各单株的花粉育性。利用108对SSR引物构建了包含157个F2单株,覆盖12条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该连锁图的总长度为1857.8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6.26cM,标记较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采用区间作图法对F2群体花粉不育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个低温花粉不育QTLS,即qLTSPS2和qLTSPS5,分别位于第2、5染色体,其加性效应分别为0.021、0.045,显性效应分别为-0.246、-0.251,显性度分别为11.7和4.8,具有超显性效应.超显性是QTL作用的主要方式,这2个位点杂合基因型在低温环境下具有降低花粉育性的作用,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5.6%、11.9%。另外,两因素的方差分析表明这两个QTL之间不存在互作。  相似文献   
70.
采用cDNA-AFLP技术分离克隆了水稻杂种与亲本间差异表达基因片段S600。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分蘖期和始穗期,S600在杂种和父本中表达丰度均较高,而在母本中表达丰度相对较低。S600在分蘖期和始穗期表达量不同,暗示了该基因的表达还受到发育时期的调节。同源搜索结果表明S600片段是水稻SBPase的部分编码序列。为了获得完整编码序列,以S600序列检索粳稻日本晴cDNA数据库,获得了两个高度同源(99%)且功能未知的全长cDNA克隆(AK062089和AK065773)。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均包含一个相同的117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92个氨基酸组成的水稻SBPase前体,其中包含有与底物结合、氧化还原调节有关的保守氨基酸残基。检索发现该基因在水稻日本晴基因组中只有单个座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