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21.
中国棕背(鼠平)亚种分化的研究(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新疆等地区的215号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标本的外形和头骨的形态进行了亚种分化研究,认为分布于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棕背(鼠平)的亚种为Clethrionomys rufocanus shanseius(Thomas);大、小兴安岭及新疆地区的亚种为Cl.r.irkutensis(Ognev);而将分布于长白山地区的亚种定为一新亚种——棕背(鼠平)长白山亚种(Clethrionomys rufocanus changbaishanensis)。  相似文献   
122.
【背景】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白粉病是气传性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最经济、环保和有效的方法。【目的】明确禾布氏白粉菌BGP(TG)在3个不同抗性草地早熟禾叶片上的侵染过程和乳突在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中起的重要角色。【方法】利用考马斯亮蓝染色结合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不同抗性的3个草地早熟禾品种进行白粉菌侵染过程观察,统计分生孢子形成次生芽管的速度、吸器和乳突的形成情况,分析白粉菌对不同抗性草地早熟禾侵染过程的差异。【结果】‘探险家’草地早熟禾病症较其他2个品种更为严重,禾布氏白粉菌BGP(TG)侵染不同抗性品种的侵染过程基本一致,但‘探险家’叶片上初生吸器形成早于其他2个品种;接菌1-2 d后,在‘太行’叶表面分生孢子形成5级芽管的速度显著低于‘探险家’和‘黑杰克’;接种1d后,‘太行’草地早熟禾有效乳突形成率显著高于‘黑杰克’(P<0.05),‘黑杰克’有效乳突形成率显著高于‘探险家’(P<0.05)。【结论】明确了白粉菌在草地早熟禾叶片上的侵染过程和乳突在草地早熟禾抵御白粉菌侵入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为草地早熟禾白粉病的预防和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3.
本研究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测定营养、捕食及空间行为对根田鼠(Mi-crotusoeconomus)种群统计特征的影响。本文旨在检验下述特定假设:高质量食物可利用性和捕食对限制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具有独立的和累加的效应。3年期间,4种野外实验处理6个重复的研究结果表明,附加食物并预防捕食者处理的种群具有最高密度;未附加食物及不预防捕食者处理(对照)的种群密度最低;而单一处理的种群,其密度居中。不同处理条件下,新生个体在种群的补充模式以及种群瞬时增长率的变化均与种群密度的变动相应一致。双因素ANOVA的结果证明,附加高质量食物能明显地提高根田鼠的种群密度,而对种群补充量的作用则较弱,仅接近显著水平;预防捕食者不仅能显著地作用于种群密度,更能强烈地影响种群补充量。高质量食物和捕食者的作用具有累加的性质,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种群密度和补充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4.
上海地区散发布氏杆菌感染的细菌学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对我院的1例散发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细菌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分析,并在国内首次尝试了用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单元(VNTR)分子指纹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和国际流行株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比较分析。方法 对临床疑似布氏杆菌病病例作血液细菌培养与生化鉴定,进一步作布氏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鉴定以及利用布氏杆菌基因组中的8个位点构建VNTR指纹图谱,参照国际布氏杆菌VNTR数据库,构建布氏杆菌基因系统树。结果 用细菌学方法确定散发疑似布氏杆菌病病例体内分离到的为布氏杆菌,通过基因序列分析进一步得到证实,但不能鉴定到生物种和生物型。对分离株作VNTR指纹分析提示该散发布氏杆菌病为猪2型布氏杆菌感染所致。结论 通过传统细菌培养方法与布氏杆菌VNTR指纹分析可用于我国布氏杆菌病分子流行病学的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125.
棕色田鼠性染色体联会复合体配对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蔚  王廷正 《兽类学报》1999,19(2):150-154
以界面铺展———硝酸银染色方法制备棕色田鼠性染色体联会复合体标本,电镜观察了性染色体联会复合体的形成过程。性染色体轴深染加粗,在早粗线期开始联会;中粗线期Y轴以其全长与X轴约3/8配对,X轴形成发夹状结构;晚粗线期先于常染色体解联会。并对性染色体间同源性与非同源性配对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6.
洞庭湖区夏季温光条件及被迫迁移对东方田鼠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野外 ,从先年的秋初至当年春末被迫迁移前 ,东方田鼠在湖滩上能保持较高的繁殖能力 ;在夏季 ,不论栖息在农田还是岗地 ,都是东方田鼠的繁殖低谷。夏季 (6~ 8月 )在实验室自然温光条件下与人工控制较低温度条件下同时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前种条件下东方田鼠的繁殖能力明显低于人工降低温度缩短光照条件下的繁殖力 ,此变动趋势与野外观察到的繁殖力季节动态一致 ,可以说明夏季温光条件不利于东方田鼠的繁殖。另一方面 ,东方田鼠的繁殖能力最低的 6月并非全年最热的月份 ,这是因为东方田鼠的被动迁移对体力的消耗加剧了夏季温光对繁殖的影响程度。因此 ,认为洪水引起的东方田鼠被迫迁移和夏季的温光条件共同影响了东方田鼠的繁殖。洞庭湖区东方田鼠主要在冬春季繁殖 ,而分布在高纬度地区的田鼠类动物和分布在高纬度地区的东方田鼠在夏季繁殖 ,在月份上虽不同 ,但其繁殖盛期的气温则相近 ,其实是田鼠类动物喜寒惧热特性的反映 ,乃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27.
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是柑橘的重要害虫。本文基于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石蜡切片观察,对柑橘大实蝇的内生殖系统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雌虫内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附腺、前生殖腔(包含布氏交配囊、桑葚腺、生殖腔片)、后生殖腔(阴道和产卵针)组成。雄虫内生殖系统主要由精巢、精泵、输精管、附腺、输入射精管、输出射精管、后附腺和阳茎组成。其雌虫有泄殖腔,位于产卵针前端稍后,雄虫无泄殖腔。雌虫前生殖腔表面被2对肌肉包裹,内部的布氏交配囊、桑葚腺和生殖腔片不易被观察。精泵是一个淡黄色球体,由射精突(精泵内骨骼)、肌纤维(肌肉)、射精囊组成。柑橘大实蝇的内生殖形系统形态结构或组织经过进化,从而适应其伪产卵器的运动、交配、产卵等行为机制。为理解昆虫繁殖生理、进化和多样性,以及昆虫的产卵、交配和代谢物排泄等行为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8.
光照和温度对根田鼠褐色脂肪组织产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根田鼠在室内驯化2周后褐色脂肪组织(BAT)的蛋白含量、线粒体蛋白含量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动物进行如下4种处理:23℃,16L:8D;23℃,8L:16D;5℃,16L:8D和5℃,8L:16D.。结果表明,短光照可刺激根田鼠的BAT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低温驯化可导致根田鼠的BAT线粒体蛋白含量增加;短光照加低温可进一步促进酶的活性增加。结合个体水平的产热特点,说明根田鼠在产热能力的季节驯化过程中,光周期是一主要的季节调节信号,环境温度进一步增强光照的作用,环境温度和光周期共同作用以诱导其产热能力等方面的生理调节。研究结果支持了环境温度和光周期共同作用以调节动物产热变化的学说。  相似文献   
129.
棕色田鼠罗伯逊易位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 Milne-Edwards,1871)又称北方田鼠,主要分布于我国。前苏联、蒙古的少数地区亦有分布,前苏联学者称该鼠为中国田鼠。关于该鼠的染色体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仅推测罗伯逊易位是引起该鼠第一对常染色体多态及其染色体数目多态的主要原因。本文详细研究了该鼠第一对常染色体多态类型与个体染色体数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性个体(2n=51)的G带带型及其联会复合作中三价体的存在,完全证实了  相似文献   
130.
雪后海北高寒草甸地区根田鼠种群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田鼠 (Microtusoeconomus)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小型哺乳动物[1 ] ,在海北高寒草甸地区 ,根田鼠是优势小型啮齿动物之一 ,主要分布于植被较好的草甸和灌丛中 ,有关其自然以及实验状态下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相对较多[2~6] ,但是对该地区冬季恶劣自然条件下 ,其种群动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冬季根田鼠种群特征的变化有助于对其整个生活史过程的全面理解 ,也便于了解冬季恶劣气候条件对其越冬留存率的影响进而又是如何影响翌年的种群数量。为此 ,作者于 2 0 0 0年 1 0月和 1 2月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对根田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