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04篇
  745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羟脯氨酸(Hyp)含量对胶原热稳定性的影响。以不同周龄BN大鼠皮肤为原料制备了胶原,分析制备胶原中Hyp的含量;采用DSC测定不同Hyp含量胶原的临界变性温度及焓变;采用圆二色光谱(CD)检测提取胶原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提取胶原在41.3℃发生三螺旋解聚,CD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品经临界变性温度处理后,部分三螺旋结构转化为无规则线圈结构。胶原变性过程中所需热量与羟脯氨酸含量呈正相关,实验建立了胶原热变性过程中焓变与Hyp含量的关系。该研究表明胶原中脯氨酸羟基化修饰是影响胶原热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西产凤尾蕨科及其近缘科蕨科、姬蕨科和碗蕨科5属9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9种植物孢子的形态及表面纹饰特征.井栏边草、刺齿凤尾蕨、隆林凤尾蕨、剑叶凤尾蕨、林下凤尾蕨、蕨和碗蕨植物的孢子为三裂缝,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栗蕨和姬蕨植物孢子为...  相似文献   
43.
细根寿命对细根周转具有重要影响, 是生态系统C分配格局和养分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利用微管法研究了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生长的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灌丛细根生长的动态过程, 通过Kaplan-Meier方法估计了细根存活率和中位值寿命, 并做存活曲线, 用对数轶检验比较了不同生境、不同土壤层次和不同月出生细根寿命的差异程度, 同时分析了不同样地细根寿命同土壤全氮、有机质、体积含水量和容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差不嘎蒿细根具有相似的存活曲线, 但在各观测点, 流动沙地的细根累积存活率均高于固定沙地, 流动沙地细根中位值寿命(47 d)显著高于固定沙地(35 d)。细根寿命同各样地的土壤全氮和土壤容重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同土壤水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但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土壤水分是引起细根寿命变异的关键因素。土层深度对流动沙地细根寿命没有显著影响, 但两生境深层30~50 cm的细根寿命均显著高于上层(10~30 cm)。不同出生月的细根寿命显著不同, 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细根寿命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 春季(4、5月)细根的寿命最长(71 d), 秋季(8、9月)次之(61 d), 夏季(6、7月)最短(39 d)。  相似文献   
44.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中药大黄和附子寒热药性差异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中药寒热药性的客观差异性,本研究在方法学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冷热板示差装置研究了附子、大黄对小鼠温度趋向性的干预作用.并采用定磷法测定小鼠肝组织ATP酶的活性,初步探讨了寒热药性差异与小鼠温度趋向性变化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1)与ICR,BALB/c种小鼠相比,在冷热板上KM种小鼠对温度变化相对敏感,可耐受的温度范围大致为15~40℃ (2)与空白组相比,大黄能显著提高小鼠在高温区的总停留时间比例(P〈0.05),而在低温区的总停留时间比例有所减弱 附子能显著提高小鼠在低温区的总停留时间比例(P〈0.05),而在高温区的总停留时间比例有所减弱 (3)与空白组相比,附子组小鼠肝组织Na+-K+-ATPase,Mg++-ATPase及Ca++-ATPase活性显著增强(P〈0.05) 大黄组小鼠肝组织Ca++-ATPase活性显著减弱(P〈0.05).说明大黄、附子能够显著干预小鼠的温度趋向性行为,并改变其肝组织ATPase的活性,作用趋势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对其寒热药性的界定具有一致性.冷热板示差法可以从动物温度趋向行为学的视角直观而又客观地表征某些中药的寒热药性差异.  相似文献   
45.
差巴嘎蒿灌丛土壤和根系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科尔沁沙地半固定沙丘灌木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为对象,用土钻取样法和壕沟法研究了2006年生长季降雨后差巴嘎蒿周围土壤和根系含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计算了该灌丛的水量平衡.结果表明:该灌丛在降雨后对水分有暂时存储作用;降雨结束后,灌丛主干的茎流作用使得灌丛中心位置的土壤含水量高于灌丛丛幅垂直投影1/4和3/4处的土壤含水量;雨后6 h灌丛根系含水量与灌丛中心位置的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89,P<0.01);灌丛根系含水量在雨后126 h内出现胁迫脉冲间歇反应.水量平衡计算表明,灌丛边缘外1 m处土壤蒸散量高于灌丛覆盖区的蒸散量,灌丛覆盖可降低土壤水分蒸散速率.  相似文献   
46.
此文介绍了一种非同位素简单快速的反向Northern 筛选方法。采用非同位素法标记探针,操作简便,不涉及污染环境。在杂交过程中采用三次校正,结果可靠,重复性好。该方法能有效地,高通量地验证差异表达基因。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simple, rapid and safe method of Reverse Northern was introduced. A non-radioactive labeling system was used to label the probe. During the process, the quality of probe was normalized three times to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false results. Samples were dotted as microarray and were hybridized effectively.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expected to be widely used in laboratories.  相似文献   
47.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睫毛卷柏(Selaginella ciliaris (Retz.) Spring)、甘肃卷柏(S.kansuensis Ching)、墨脱卷柏(S.mutensis Ching)、毛枝卷柏(S.trichoclada Alston)等4种中国产卷柏科(Selaginellaceae)植物的大、小孢子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4种卷柏的大、小孢子在表面纹饰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在每一种内,孢子形态是基本稳定的。因此,孢子形态特征可以作为区分种的重要依据。4种卷柏的大、小孢子的孢壁多为混合纹饰类型,且近极面纹饰比远极面的细密。  相似文献   
48.
2005年, 在中国四川局部地区爆发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 因其感染人数多, 病死率高引起关注, 为了确定该致病菌是否发生变异, 通过应用全基因组PCR扫描方法(WGPScaning)、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以及毒力相关基因的序列测定, 比较分别来自本次疫情中的病人和病猪、以前流行期间感染的病人分离的菌株以及网上公布的来自欧洲的猪链球菌基因组序列, 结果显示各菌株的基因组结构相似, 毒力相关基因没有差异, 所有菌株都属于ST1序列群, 说明本次引起四川疫情的菌株未发生明显的基因组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49.
50.
在以作用因子组建的生命表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的基础上建立植物保护剂的研究方法和综合评价指标,以表示驱避成虫选择寄主,干扰成虫的产卵行为,对卵孵化的影响,以及干扰幼虫的行为,包括逃避、拒食、幼虫特别是初孵幼虫中毒死亡的作用.采用所建立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菜田附近大多数非寄主植物的乙醇抽提物(干重1g·100ml-1)如大叶桉(Eucalytus rubusta)、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等对保护十字花科蔬菜免受小菜蛾为害起着明显的作用.印楝油对小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相当显著.机油乳剂(CAL TEX产品)对桔全爪螨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