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6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3252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518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给出了鸣鸣蝉发声肌肌原纤维的双阵列结构,其肌纤维中并存两种不同阵列的“快”和“慢”动肌原纤维(FSM和SSM).FSM和SSM虽然由粗肌丝构成相同的阵列骨架,但细肌丝对粗肌丝的比例(RTIF)不同,分别为3:1和5:1.明显区别于单音调鸣声的蝉类发声肌肌原纤维的RTIF为3:1的单阵列结构,即与鸣鸣蝉变音调声产生的原初机制相适应.  相似文献   
82.
锌离子对氨基酰化酶构象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氨基酰化酶和脱谷氨基酰化酶无论在二级结构(用CD和FTIR监测)还是三级结构上(以荧光发射光谱监测)都有明显的差异,表明了脱锌后酶的有序度降低;当比较天然和脱锌氨基酸化酶对去圬剂的稳定性时,结果表明脱锌后酶的构象的稳定性明显降低.因此可以认为锌离子对维持酶分子活性部位的特定构象以及构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的致病因子,与宿主细胞上特异性的脊灰病毒受体结合,是PV感染和致病的第一步。因此,PVR在PV感染的早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已克隆出PVRcDNA,并对PVR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很多研究。本对这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4.
人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α和δ组成MNSs血型系统抗原。该系统GPA,GPB和GPE的基因结构已经阐明。在人群中,该系统显示了结构多态性,并具有许多α和δ基因杂化产生的变种,而不等交换与基因转换则可能是该系统进行演变和这种变种产生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85.
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某些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某些生化特性的研究李彦章,石正丽,陈棣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关键词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构多肽,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grisescensnuclearpolyh...  相似文献   
86.
细胞色素P450(P450,Ec1.14.14.1)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催化氧化反应的酶。本文测定了12个对氨基苯甲酸酯同系物与P450相互作用而形成P450代谢中间体络合物的活性,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法MNDO-PM3计算得到了这些同系物的分子轨道指数,并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导出了活性与分子轨道指数及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LogP)之间的定量结构与活性关系(QSAR)。结果表明:对氨基苯甲酸脂同系物形成P450代谢中间体络合物的活性与原子净电荷的绝对值之和(∑Q)和LogP均具有很好的抛物线型相务性,同时,LogP与∑Q之间也存在相当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88.
频繁的人类生产活动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基岩裸露的石漠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喀斯特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大力开展,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态修复中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微生物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喀斯特生态系统修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以作为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就中国喀斯特地区的典型植被恢复的不同阶段、成土过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矿山修复过程以及不同水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实例综合论述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1993年7月10~15日在瑞典Skovde市召开了1993年国际麻醉性药物研究大会(International Narcotic Research Conference,INRC)。这是20年前召开首届INRC以来一次最激动人心的盛会,会上宣布三类阿片受体(mu,delta,kappa)全部克隆成功。回顾1971年Avram Goldstein首先提出脑细胞膜上存在着立体构型特异性的阿片结合位点,到1973年三个实验室(瑞典的Terenius,美国的Pert & Snyder,以及Simon等)用放射受体分析法论证有阿片受体存在,至今已度过整整20年。从1983年首次克隆出乙酰胆碱N型受体,至今也已过去十年。在此期间先后有十余个实验室致力于纯化或克隆阿片受体。其中  相似文献   
90.
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的精油经GC/MS/DS检测,硅胶加压柱层分离,得到一新的倍半萜,其在精油中的含量达60.30%,通过波谱方法确定了结构,并命名为石菖蒲酮(gramen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