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裸子植物。在多次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区系分析、聚类分析和热图分析等方法,对大巴山崖柏群落的区系特点、群落结构和搭配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明确群落区系的本质特征及伴生物种的成层结构对崖柏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1)崖柏的伴生物种组成丰富,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区系成分主要以温带成分为主;物种生活型以矮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小高位芽植物占优势。(2)样地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和空间地理位置是影响崖柏群落伴生植物区系组成的重要因素。(3)崖柏群落平均高度越矮越有利于崖柏种群的扩大和延续;其中,群落以灌木层、乔木下层类群为主时,崖柏种群内个体数量最多。(4)根据优势种热图结果分析,以崖柏为优势种的群落结构中,乔木层物种搭配以崖柏+多脉青冈+川陕鹅耳枥、崖柏+川柯+小叶青冈和崖柏+马尾松+高山栎最优,灌木层物种搭配以崖柏+球核荚蒾+豪猪刺、崖柏+粉背黄栌最优。(5)较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高大的伴生物种给崖柏种群造成较大威胁,结合崖柏群落的垂直结构构建适合崖柏种群延续和扩大的物种搭配模式对于崖柏的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以濒危植物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为对象,对其生殖物候、传粉机制进行观察,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崖柏于8月分化出大、小孢子叶球,次年3月传粉,为花粉无气囊、具传粉滴、胚珠直立型传粉机制,球果于10月开裂;显微观察发现,传粉期花粉进入珠孔后,贮藏在珠心上方的贮粉室内,同时珠心组织中分化出孢原细胞,进入雌配子体发育阶段,5月中旬,花粉管开始萌发,6月初完成受精,进入胚胎发育阶段,10月初,胚胎发育成熟。研究表明崖柏从大、小孢子叶球形成至种子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均存在败育,而胚珠败育及雌配子体游离核时期至幼胚发育期间的败育是其生殖障碍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获得了崖柏生殖生物学的基础资料,为其人工繁育和制定保护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崖柏群落的植物组成,分析了维管束植物的生活型组成、叶子性状及层次层片结构.结果表明:崖柏群落的植物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优势,占73.2%,地面芽植物占18%,地下芽植物占6%,地上芽和一年生植物各占2%和0.8%.叶质以纸质和革质为主,分别占48.8%和36.4%;叶级以小叶为主,占60.8%;叶缘以非全缘叶为主,占56.8%;叶型以单叶为主,占86%.崖柏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较少,各层次分别由常绿针叶、阔叶及落叶阔叶高位芽植物层片、常绿和落叶矮高位芽植物层片、地面芽和地下芽以及一年生植物层片构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崖柏的木材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崖柏的木材结构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特征为:生长轮中早材至晚材急变,晚材带较窄;轴向管胞较短,平均长度1.61±0.22mm(早材管胞)至1.74±0.26mm(晚材管胞),具缘纹孔单列,在纹孔缘外表面及其周围偶见少量稀疏瘤状物;交叉场纹孔为杉木型,2~6(8)个;木射线单列,高1~11(2~5)个细胞,每平方毫米具65~70条木射线,端壁节状加厚和凹痕均较明显;木薄壁组织细胞多分布在晚材带中,端壁节状加厚略明显。崖柏与该属的木材结构特征基本相符。在讨论中还与崖柏属其余4个种的木材结构特征作了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15.
遮荫对濒危植物崖柏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极度濒危植物。目前尚缺乏从光合生理角度对其濒危机制开展讨论与研究。光是影响植物生存和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且有可能成为植物种群自然更新的主要限制因子。因此,通过人工遮荫方式,探讨了3种光环境下(L0全光,L1-50%全光,L2-25%全光)崖柏幼苗的光合能力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遮荫导致了叶片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加。随着生长光强的降低,崖柏幼苗的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有所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方面,遮荫导致了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有效光量子产量(Fv'/Fm')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增加;但随着生长光强减弱,崖柏幼苗叶片的光化学猝灭系数(PQ)和电子传递速率(ETR)逐渐降低。同时,遮荫也造成了叶片叶绿素含量(Chla+Chlb)的显著增加。结果表明,崖柏对光具有较强的耐受范围(尤其是低光)和内在调节机制,初步判定崖柏林下光照的不足不会成为崖柏自然更新的决定性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朝鲜崖柏无性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鲜崖柏无性繁殖采用扦插和压条二种方法,获取优质扦插种苗时间是春季,且扦插床不宜频繁浇水;压条繁殖时,压土长20 cm,厚5 cm,生根效果明显.该实验的成功,为开发扩繁殖种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