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基于树轮年代学方法,利用普达措国家公园海拔上、下限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和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树轮宽度资料,构建差值年表并分析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阐明影响该区域2个主要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要素。结果表明:(1)海拔下限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同时受到温度和降水的影响:与上年11月平均温、当年生长季后期(9—10月)平均温和上年7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2)海拔上限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只受温度影响,与上年生长季后期平均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生长季盛期(6—8月)平均温呈显著正相关;(3)长苞冷杉径向生长只与温度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海拔下限的生长与上年11月平均温呈显著正相关,海拔上限的生长与当年生长季盛期平均温呈显著正相关。结果可为气候变化对滇西北高原树木生长影响研究提供参考,为滇西北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2.
中国云冷杉林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文华  罗天祥 《生态学报》1997,17(5):511-518
基于全国1006块样地资料,从宏观上阐明了我国云冷杉林物生产力的格局规律,建立了联系叶面积指数分布规律和地植物学知识的生物生产力热相关模型与地理分布模型。在温度和降水分布空间上,云冷杉林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格局呈现一种复合曲面的函数关系,即随着温度升高,林分生产力呈指数递增,其递增率随降水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在正常分布范围内,云冷杉面积指数随温度变化呈递减函数关系。这可能是针叶的适光变态以及云冷杉林适  相似文献   
123.
岷江上游地区近30年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与价值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岷江上游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别,将该区森林植被划分为暗针叶林、其它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林等4个类型,利用年降雨量、林冠截流量数据、径流系数以及"影子价格"等方法,计算和评述了该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效益;并利用遥感4期影像分析了岷江上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的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000年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年水源涵养量最高,为1.3892×1010 m3,经济价值为93.07亿元.去除降雨量的影响后,在各时期年降雨量为705 mm的情况下,岷江上游地区1986年的水源涵养量最高,为1.3348×1010 m3,经济价值为89.43亿元;1995年水源涵养量下降,为1.2320×1010 m3,经济价值为82.54亿元;2000年水源涵养量及经济价值与1995年基本持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岷江上游森林景观受到人为的严重破坏,而随后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了人工植被恢复建设,改善了森林生态系统,使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24.
以吉林省长白山金沟岭林场云冷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不同择伐强度(对照0%、弱度择伐20.6%、中度择伐29.9%和重度择伐41.6%)下其乔木层树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采伐后经10年恢复,择伐对原有林分结构影响不大,其中弱度和中度择伐仍能保持择伐前以冷杉占优势、红松和云杉占亚优势的物种结构,重度择伐使林分结构略有改变,但不明显;相比择伐前,择伐后经10年恢复的样地α多样性指数均有所增加,优势度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弱度择伐样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的增加量和优势度指数的减少量均最大,说明弱度择伐有利于改善林分物种多样性状况,使林分物种更为丰富。本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弱度择伐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持林分物种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有利于云冷杉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5.
126.
在全世界约50种冷杉中,百山祖冷杉是最稀有的一种。1976年百山祖冷杉定名发表后,地球上野生的只剩下4棵。真可谓“独子皇孙”。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属松科冷杉属常绿乔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为  相似文献   
127.
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 Rehd. et Wils.)为我国特有树种,以产于四川省岷江流域而得名,是岷江中上游、白龙江上游和大小金川流域的主要森林树种,拥有较大蓄积量。其针叶富含精油,但至今未加以任何利用,其化学组成也未见报道。为了使这一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我们对岷江冷杉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8.
为了解我国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种群资源现状,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在长江一级支流岷江眉山段采集了580尾四川华鳊样本,以鳞片作为鉴定材料,对其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四川华鳊鳞片年轮特征明显,表现为普通疏密型,为一年一个周期。研究样品的年龄由0~+~3~+(1~4龄)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以1~+~2~+龄(2~3龄)为主,占样品总量的96.07%。体长(L,m)和鳞径(R,mm)具有显著相关性雌、雄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式为L=25.45R+65.73。体质量(W,g)与体长呈幂函数相关,雌、雄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属等速增长,表达式为W=2.4×10~(-5)L~(2.94)(R~2=0.25)。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39.57×[1-e~(-0.15(t+3.16))],W_t=47.97×[1-e~(-0.15(t+3.16))]~(2.94),生长系数为0.15,拐点年龄为4.09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L_i=92.06mm,W_i=14.13g。岷江眉山段四川华鳊属于生长相对较快型鱼类。建议依法取缔非法捕捞工具,减少水电工程建设,这些措施对于保护四川华鳊种质资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9.
对利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与航片解译获取的台湾宜兰利泽简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景观指数仅能从几何特性解释景观在斑块与景观尺度上的空间特征,而无法解释从航片所观察到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特性;通过对景观指数和研究区航片进行综合分析,可更加详细地揭示研究区的整体景观结构及其对应的景观功能,使针对景观格局的分析更加完整.基于整体性观点的评估景观结构的新方法,必将在未来的景观生态学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0.
西藏冷杉原始林林隙对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西藏东南部亚高山原始冷杉林林隙对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藏东南部亚高山原始冷杉林林隙与非林隙林分内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的种类组成、数量、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林隙内光照条件的改善,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更加丰富;林隙内有喜光的草本植物和灌木,也有耐荫性较强的草本植物和灌木,而非林隙林分内仅有耐荫和较耐荫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大部分林隙内的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大于非林隙林分;林隙内与非林隙林分的群落相似系数较小,表明林隙与非林隙林分草本植物和灌木群落组成存在差异.林隙大小在174.2~562.2m^2之间,群落相似系数与林隙大小无明显关联.林隙促进了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的繁衍,在维持藏东南亚高山原始冷杉林的物种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