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专类园掠影     
《生命世界》2012,(2):12-23
北京植物园现有土地面积74公顷,其中展览区20.7公顷,试验地17.2公顷,展览温室1820平方米,试验温室3000平方米。已建成树木园、宿根花卉园、牡丹园、本草园、野生果树资源区、环保植物区、水生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等10余个展区和展室。栽培植物近5000种(含品种),其中乔灌木约2000种,是我国北方地区保存野生植物种类最多的植物园之一。  相似文献   
82.
本文报道了岩芋属三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岩芋Remusatia vivipara是三倍体,核型公式为K(2n)=3X=42=42m;早花岩芋R. hookeriana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K(2n)=2X=28=22m(6SAT) 6m(2SAT);秀丽岩芋R. ornala,也是三倍体,核型公式为K(2n)=3X=42=36m(3SAT) 3sm 3st。在岩芋属中,岩芋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种,秀丽岩芋较进化。岩芋属是热带非洲和热带亚洲间断分布的小属,它的原始类群岩芋(R. vivipara)的原始居群(二倍体居群)分布在印度南部,因而作者没想,古南大陆是岩芋属的起源地,本属向热带亚洲的扩散是与第三纪时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83.
岩黄连茎基腐病的分离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金祥 《广西植物》2003,23(5):473-475
对引起药用植物岩黄莲茎基部腐烂的病原进行分离 ,获得纯的活体病原 ,然后进行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确定致病病原。根据病原形态 ,初步鉴定为 :无性态属于半知菌类葡萄孢属 (Botrytissp.) ,有性态属于子囊菌门葡萄核盘菌属 (Botrytinia sp.)。并提出岩黄连人工栽培中该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4.
岩石和药用植物园(以下简称岩药园)原是辰山东面的采石坑遗址,后来工作人员利用岩石和变化的地形,对裸露岩壁进行景观修复,创造适合岩生、旱生植物生长的地形地势,结合药用植物展示和收集,形成了岩药园。这里主要收集华东适生性药用植物、岩生植物和芳香植物。岩药园总面积为2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85.
为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药用植物云南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共4个种(包括变种)的15个居群150个单株16种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间表型性状变异均超过20%,变异由大到小依次为光腹鬼灯檠、岩陀、羽叶鬼灯檠、七叶鬼灯檠;居群间表型性状变异较高,其地上部分干重、单株根状茎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50%;小叶表面毛被状态变异系数为100%、小叶背沿脉柔毛色变异系数为0,因此这些性状为种和变种分类的重要依据;4个种的居群内变异系数均大于居群间,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种的表型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其中根粗最高,叶表面毛被状态和叶背面沿脉柔毛色最低,总体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39;不同种间表型多样性指数变化在1.23-1.44,岩陀最高,七叶鬼灯檠最低;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个居群分为4类.结果暗示: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应适当地减少抽样居群数,增加居群内的家系数,重视居群内优良单株的选择;种质资源的保护应尽量保护一个居群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6.
戴锡玲  王全喜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210-2216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岩蕨科(Woodsiaceae)3属18种植物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孢子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或宽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极轴长32~50μm,赤道轴长43~61μm;外壁表面光滑,由周壁形成孢子表面纹饰的轮廓,根据表面纹饰,孢子可分为5种类型:(1)片状纹饰:周壁表面形成疏密不一的片状褶皱,并连成网状;(2)脊状纹饰:周壁表面形成脊状褶皱,并连成网状;(3)翅脊状纹饰:周壁表面具脊状褶皱,并连成网状,脊的顶端具流苏状不明显的低翅;(4)翅状纹饰:周壁外层形成翅状纹饰,翅的边缘较薄;(5)丝毛状纹饰:周壁结构疏松,由细丝交织成立体网状。上述孢粉学特征表明,岩蕨科是一个自然的类群,其3属的亲缘关系较近,都是岩蕨科的合理成员。  相似文献   
87.
回顾了自Fedtschenko以来在岩黄耆属分类、区系地理和系统发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岩黄耆属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88.
岩木瓜化学成分的分离、结构鉴定与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岩木瓜Ficus tsiangii Merr. ex Corner的杀虫活性成分及杀虫活性,利用活性跟踪分离技术,通过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及葡聚糖凝胶等手段对岩木瓜茎和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岩木瓜中分离得到4个生物活性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柯依利素及齐墩果酸.利用胃毒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500μg/g糖)对家蝇Musca domestica成虫的生物活性,其中蒲公英赛酮处理试虫48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3.33%,表现出较强杀虫活性,并进一步测定了其对试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蒲公英赛酮处理家蝇成虫48 h后表现出较强毒力,其LC50值为89.82μg/g糖,略低于对照药剂鱼藤酮毒力(LC50值为67.58μg/g糖).因此,蒲公英赛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9.
2001年3月20日在秦岭主脊采集到黑喉岩鹨(Prunella atrogularis)1只,为秦岭鸟类新纪录.本文对其形态特征及采集地和生境进行了描述,对其居留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0.
大理独蒜兰     
邹贤桂  俸宇星  梁畴芬   《广西植物》1993,(2):99-100
<正> 大理独蒜兰(Pleione forrestii Schlechter)是Schlechter于1912年发表的新种,属兰科独蒜兰属(又名一叶兰属)植物,产于我国云南西部,岩生或地生,海拔700—3000米。模式标木为Forrest 4849,采自大理。属名Pleione系人名,为纪念Pleiades的母亲Pleione而取。笔者1992年2月20日将其种于广西桂林雁山,并于3月开花。据栽培观察,该植物先花后叶,花葶高约8cm,花黄色,花萼花瓣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