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31.
应用PCR/DGGE技术对山羊采食前后瘤胃原虫的多样性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采食前和采食后1、2、4和8h分别采集瘤胃内容物样品,对瘤胃原虫特异性的18SrRNA基因经PCR扩增、DGGE电泳分析.结果显示,采食前后DGGE图谱由10条左右清晰可辨的谱带组成,图谱上的泳带反映了瘤胃内的优势原虫,泳带数量和位置的复杂性说明了瘤胃原虫的多样性.并对其中两个优势条带切胶测序,基因序列分析分属于毛口目和内毛目.瘤胃原虫区系相似性分析,采食前为90.5%~94.1%;采食后相似性发生改变,且存在个体差异.多样性指数由采食前的O.82逐渐上升到采食后8h的O.90(P>0.05).DGGE指纹技术有效地反映了不同样品中原虫优势种的组成,并可通过此技术跟踪研究瘤胃原虫区系在不同条件下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32.
目的研究山羊卵巢表面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的发育特征及体外发育能力,优化山羊早期胚胎体外生产系统。方法收集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山羊卵巢,采集表面直径小于1.5 mm、1.5-2.5 mm、2.5-3.5 mm和大于3.5 mm4种卵泡卵母细胞,以Hoechst33342染色检查核发育阶段;同时,利用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的成熟、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能力。结果直径小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主要处于GVI期;1.5-2.5 mm卵泡卵母细胞以GVⅠ、GVⅡ和GVⅢ期为主;2.5-3.5 mm卵泡卵母细胞在GVⅡ到GVⅣ期间平均分布;大于3.5mm卵泡卵母细胞主要为GVⅢ到GVBD期。体外培养实验发现,直径小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仅有个别能完成成熟和卵裂;大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具有核成熟能力,能完成成熟和受精,但1.5-2.5 mm卵泡卵母细胞的受精卵通常阻滞于4-8细胞期;当卵泡直径大于2.5 mm时,卵母细胞才能较好地支持胚胎继续发育,其桑/囊胚的比例达到30%以上。卵泡卵母细胞的发育特征和体外发育能力与动物所处的繁殖季节无关。结论山羊卵巢上直径大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具有核成熟能力,大于2.5 mm卵泡卵母细胞能支持早期胚胎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233.
蛋氨酸锌螯合物中的锌在山羊体内代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0头体重为9kg左右的健康浏阳黑公山羊分成两组,在代谢笼内个体饲喂,分别喂以含65Zn蛋氨酸Zn(65ZnMet)和65Zn硫酸锌(65ZnSO4)的饲粮,以比较研究蛋氨酸锌螯合物中的Zn在山羊体内的代谢规律.结果表明,65ZnMet组在粪中排出65Zn的浓度低于65ZnSO4组,在饲喂65ZnMet螯合物3d期间Zn的表观吸收率为49.12%,显著地(α<0.05)高于65ZnSO4(38.91%)组,52h达到排泄高峰.65ZnMet组与65ZnSO4组65Zn在体内的存留率分别为40.38%与29.52%,差异显著(α<0.05);停止饲喂65Zn后的第3d,两组体内存留趋于平衡,65ZnMet组与65ZnSO4分别为4.88与4.74mg;在组织器官中Zn的分布规律两组几乎相同,单位含量均以肝、脾、胰含量高,骨、蹄含量低  相似文献   
234.
以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为材料研究了精子来源及制动处理方法、卵母细胞质量及注射后激活等因素对山羊ICSI效果的影响.结果说明,附睾头、体和尾精子ICSI后的受精率、卵裂率和桑椹胚/囊胚发育率与射出的鲜精精子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带下注射时附睾头和体精子的受精和发育率显著低于附睾尾和射精精子.在以4种不同方法致死的精子中,室温保存24h的死精子ICSI受精、卵裂和桑椹/囊胚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是明显高于其它方式致死的精子;5℃保存15天的死精子受精和发育效果最差.0.0005%Triton X-100处理精子的受精率、卵裂率和桑椹/囊胚率显著(p<0.05)高于制动对照组、不制动对照组和其它浓度组.经高渗处理法检测质量好的卵母细胞ICSI受精和胚胎发育效果显著好于质量差的卵母细胞.与对照组相比,A23187和Ionomycin/6-DMAP激活处理均显著(p<0.05)提高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和桑椹/囊胚发育率.因此,精子在附睾内的成熟过程主要与其获得与卵质膜融合能力有关;精液保存方法对精子受精能力的损伤程度有很大差异;适当浓度的Triton X-100处理可模仿精子制动;卵母细胞质量是影响ICSI效果的重要因素;注射精子后激活卵母细胞能保证山羊ICSI的受精效果.  相似文献   
235.
整合人mAAT基因转基因山羊的获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旨在通过动物转基因技术开发奶山羊的乳腺生产治疗人肺纤维性囊肿的新药-人抗胰蛋白酶因子(人mAAT),选择繁殖机能优良的奶山羊56只作为供体,采用FSH+LH做超数排卵,获取原核期胚,并进行显微注射和鲜胚移植,3月和5月两个月份超排处理后超排效果明显好于12月份,分别可获得平均排卵19.50,21.70和16.06枚,受精卵精分别为4.31,6.48和3.57枚,显微注射后胚胎移植给供体或自然发情的受体,移植受胎率分别为18.18%和25.00%,所生羔羊29只,对转入外外基因编码区N-末端和3‘调控区部分序列进行PCR,PCR-Southem和Southern检测,检出阳性转基因羊羔4只,基因的融合效率为13.79%。  相似文献   
236.
对生活于苏格兰西北部拉姆岛上的野化山羊(Capra hircus)种群在1981、1982和2000年三年中的日活动节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详细分析了两个主要气象因素(温度和降水)以及昼长季节变化对该种群动物的日活动节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拉姆岛上野化山羊的日取食活动时间百分比随月平均温度上升而显著下降,但卧息活动时间百分比随月平均温度的上升而显著上升,而降水则对二者无显著影响。拉姆岛所在地区的昼长季节性变化明显,每年6、7月白昼时间最长,而12、1月最短。由于受昼长季节变化影响,尽管该山羊种群的日取食活动时间百分比随季节变化而由夏季到冬季增加,但其真正用于取食活动的白昼时间由夏季到冬季反而减少。研究表明,白昼时间长短的季节变化是制约该山羊种群取食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食物匮乏而天气寒冷、阴湿的冬季。进而探讨了这种制约作用对其冬季取食量和冬季存活率的影响,以及对种群数量的调节意义。  相似文献   
237.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体4株国内分离株的重新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Caprine Pleuropneumonia,CCPP)是由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apricolum subsp.capripneumoniae,Mccp)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4株CCPP中国分离株进行分子特征研究,确定其分类地位。针对3段基因(A、B、C),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将结果与丝状支原体簇的6个成员进行遗传衍化分析。在A片段,4株中国分离株的扩增产物经PstI酶切后的结果与Mccp代表株F38相同,为548、420、128等3条带,其他5个丝状支原体簇成员只有420、128bp两条带。在B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中国分离株与F38同源性为99.5%,与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Mcc代表株kid的同源性为98.9%,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cZZ株同源性仅为95.4%。在C片段研究发现,4株中国分离株的序列与Mmc模式株PG3株同源性为67.4%~67.6%,与2株Mcc8601-50和California Kid同源性为95.1%~98.4%,与3株Mccp97097ET、Gabes和F38的同源性为99.6%~99.8%。通过对中国分离的87001、87002、367、1653等4株CCPP病原体的分子特征研究,首次提出其与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cp)亲缘关系最近,应归属为Mccp,并将国内流行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定名为Mccp。  相似文献   
238.
为了探索转基因体细胞核经连续核移植后的发育潜力,以转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指形区缺失基因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 MII期的卵母细胞质为核受体,利用胞质内注射法构建原代核移胚胎(G0),并进行了原代核移植胚胎的继代核移植研究。比较原代和继代核移植胚胎在体外发育能力上的差异;在G1 、G2代核移植试验过程中,比较了供体胚胎细胞的发育阶段对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代核移植胚胎的卵裂率(76.45%±1.17%)与继代核移植胚胎的卵裂率(72.18%±1.97%,76.05%±2.38%,75.99%±2.84%)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原代核移植胚胎的桑葚胚率(47.20%±2.93%)、囊胚率(11.00%±1.42%)显著高于G1、G2、G3代核核移植胚胎的桑葚胚率(34.99%±2.66%,28.23%±2.00%,23.34%±1.99%)、囊胚率(3.87%±0.67%,2.08%±1.66%,0);在G1、G2中,当用16-细胞期核移植胚胎作为核供体时的桑葚胚率(29.57%±1.53%, 24.43%±1.87%)、囊胚率(1.96%±1.31%, 2.01%±1.34%)低于用32~64-细胞时期的核移植胚胎的桑葚胚率(34.32%±1.31%, 29.76%±1.66%)、囊胚率(3.86%±1.03%, 3.48%±0.34%),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由此得出结论:转基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不宜进行多代克隆;胞质内注射法构建核移植胚胎,用32~64-细胞期的胚胎作为核供体构建的核移植胚胎的体外发育率高于用16-细胞期的胚胎作为核供体构建的核移植胚胎的体外发育率。  相似文献   
239.
目的:在现有关节镜下microfracture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干细胞技术修复猪关节软骨缺损,探索注射式软骨缺损微创修复技术用于软骨再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抽取6只猪的骨髓体外扩增培养至三代,动物随机分2组,每组6膝,每膝制备1个软骨缺损,左膝行缺损部位microfracture治疗后将3×107/mL浓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于关节腔内,右膝为单纯microfracture或空白对照.术后8、16周各3只动物,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评价其对关节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8周观察见软骨缺损的修复表面平整,色泽渐趋正常,与周围组织整合良好;术后16周,修复组织具有透明软骨样结构,并产生大量GAGs和Ⅱ型胶原,单纯microfracture治疗组为纤维软骨修复,而空白组为少量纤维组织覆盖缺损底面,观察期内未见毛细血管长入及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结论:注射式软骨缺损微创修复技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能显著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0.
羊年说羊     
羊是人们最熟悉的动物。我们通常谈到的羊是家养的绵羊与山羊。除了这些,在自然界还存在许多野生的羊如山羊与羚羊。山羊与羚羊都是有蹄类动物。有蹄类动物的祖先6000万年前才出现。它们适应了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态环境,形成了众多的种类。有蹄类动物都是草食动物,按照其蹄的数目是奇数还是偶数,分为奇蹄目和偶蹄目。植物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