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5篇
  免费   934篇
  国内免费   3990篇
  2024年   198篇
  2023年   535篇
  2022年   605篇
  2021年   606篇
  2020年   554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497篇
  2017年   467篇
  2016年   469篇
  2015年   484篇
  2014年   671篇
  2013年   514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611篇
  2008年   638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267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萌发绿豆的子叶自然衰老期间,核酸含量降低,RNA降低的幅度比DNA大。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子叶衰老期间细胞核主带DNA明显降低;而迁移慢的卫星带DNA变化不大。在RNA各组分中,18S rRNA从衰老前期就开始降低;25S rRNA和4~5S小分子RNA到衰老后期才缓慢下降。DNase和RNase活性在子叶整个衰老期间都明显升高,是导致核酸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3H-核苷掺入试验表明,核酸的合成速率在子叶衰老前期有所上升,到衰老后期又降低。poly(A)~ -mRNA含量在子叶开始衰老时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72.
鉴定了小伞山羊草(Ae.umbellulata)6条染色体的中国春添加系对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影响,发现UAD能较好地恢复T型不育系的育性,表明染色体A上携带有育性恢复基因。添加染色体A在提莫菲维细胞质背景中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为15.6%。同时进一步证明中国春不含有恢复基因。 在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的331个不育系与UAD的杂种衍生后代中选到18个可育株,并对部分植株进行了细胞学鉴定。其中040-5、061-1和061-4与中国春的杂种F_1的育性分离和染色体配对情况表明它们是含有来自小伞山羊草染色体A上的恢复基因的杂合易位系。  相似文献   
73.
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的空间排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74.
75.
76.
一、前言本文记述的3种化石昆虫采自广州市西北石井崩岗上三叠统小坪组含煤岩层,2种为(虫非)蠊盖翅:Triassoblatta tegmina sp.nov.,Triassoblatta opistodictyna sp.nov,属中生(虫非)蠊科三叠(虫非)蠊属;另一种为鞘翅目的鞘翅Shijingocoleus margacrispus gen.et sp.nov.,属裂鞘甲科的新属、新种。前二种(虫非)蠊类于粤中乃首次报道;后一种裂鞘甲不仅是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世界上中生代地层中的首次发现,此科以往的地史记录是晚石炭世一晚二叠世,小坪组发现的这个科证明它存在时间可延续至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77.
宁强组几种笔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尧坤 《古生物学报》1989,28(6):700-710
一、前言陕西宁强一带志留系发育良好,出露整齐。这里既有含笔石、三叶虫、腕足类的泥页岩,又有富产珊瑚、层孔虫、苔藓动物和棘皮动物等的碳酸盐岩。两种类型的岩相地层呈指状交叉或互层,是扬子区内具有沉积特色的地区之一。宁强组即创名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74)。宁强组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命名时依据宁强县城东南大竹坝乡大竹坝剖面,泛指平行不整合于二叠系之下的一套志留系蓝灰色泥岩夹数层生物灰岩岩层。生物灰岩常由珊瑚、层孔虫、苔藓动物、海百合等组成厚度不等的  相似文献   
78.
旋扭山绿豆快生型根瘤菌高度抗碱及共生固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德球 《微生物学报》1989,29(5):354-359
从旋扭山绿豆根瘤中分离得到快生型根瘤菌。该菌株的时/代为3.85h,高度抗碱,略耐盐;能利用供试的所有双糖和单糖,在BTB反应中培养基由乳黄色变黄色;不产生3-酮基乳糖,表明井非根癌农杆菌。快生型菌株抗原性比慢生型菌株强,共生效应的固氮酶活性比慢生型菌株差。  相似文献   
79.
假单胞菌S—42对偶氮染料的脱色和降解代谢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Pseudomonas S-42 was capable of decolorizing azo dyes such as Diamira Brilliant Orange RR(DBO-RR), Direct Brown M (DBM), Eriochrome Brown R(EBR) and so on. The cell suspension, cell-free extract and purified enzyme of Pseud. S-42 could decolorize azo dyes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the optimum pH and temperature laid 7.0 and 37 degrees C respectively. The efficiencies of decolorizing of DBO-RR, DBM, EBR by intact cells stood more than 90%. When the cell concentration was 15 mg(wet)/ml and the reaction time was 5 hours, the decolorizing activity for above three azo dyes by intact cells were 1.75, 2.4, 0.95 micrograms dye/mg cell, respectively. Cell-free extract and purified enzyme could well express the decolorizing activity only under the anaerobic condition and added NADH. Purified enzyme belongs to azoreductase, its molecular weight is about 34,000-2000 daltons, and its Vmax and Km for DBO-RR are 13 mumol.mg protein-1.min-1 and 54 mumol/L. The results of the detection of the biodegrading products of DBO-RR by spectrophotometric and NaNO2 reactional methods showed that the biodegradation of azo dyes was initiated by the reduction cleavage of azo bonds.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biodegrading metabolism pathway of DBO-RR by Pseudomonas S-42.  相似文献   
80.
胄蝗属一新种及其染色体组型与带型分析(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郑哲民  马恩波 《昆虫学报》1989,32(3):325-329
胄蝗属(Stolzia Willemse)的种类,已知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我国等地区。在我国已知仅一种,即海南胄蝗Stolzia hainanensis(Tinkham).作者等于1985年9月,在海南省尖峰岭地区采集时,采得胄蝗属一新种,我们同时对该种蝗虫的染色体组型和带型进行了观察,现记述如下。 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蝗虫研究室。 尖峰胄蝗Stolzia jianfengensis新种 雄性:体中小型,密具皱纹和刻点。头顶近平,狭三角形,突出于触角基节之前,眼间距极狭,其最狭处狭于触角基节的宽度;颜面侧观倾斜,在触角基部之间的下方略凹曲,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