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94篇
  免费   2006篇
  国内免费   5156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586篇
  2022年   688篇
  2021年   731篇
  2020年   678篇
  2019年   704篇
  2018年   496篇
  2017年   573篇
  2016年   662篇
  2015年   774篇
  2014年   1349篇
  2013年   943篇
  2012年   1158篇
  2011年   1372篇
  2010年   1096篇
  2009年   1231篇
  2008年   1507篇
  2007年   1045篇
  2006年   963篇
  2005年   998篇
  2004年   942篇
  2003年   813篇
  2002年   796篇
  2001年   841篇
  2000年   652篇
  1999年   604篇
  1998年   479篇
  1997年   450篇
  1996年   505篇
  1995年   454篇
  1994年   419篇
  1993年   344篇
  1992年   335篇
  1991年   291篇
  1990年   281篇
  1989年   239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132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51.
本文报道了九连小蘖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培养液的电导率、pH值、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氨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实验表明细胞生长曲线与培养液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曲线恰成镜像关系。而细胞生长曲线与培养液的过氨化物酶活性变化的曲线相互平行。从而,可以通过监测培养液的电导率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来了解细胞生长状况,并可作为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生物量增长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2.
芍药属的研究(1)——国产几个野生种核型的报道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相似文献   
53.
重楼属植物的细胞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楼属Paris有19种,分布于欧亚大陆。根据对本属所有种的染色体研究,重楼属染色体基数为5,核型的基本结构有两种形式:热带核型K2n=2x=10=6m十4t和温带核型K2n=2x=10=6m+4st或 6m+2st十2t。 热带核型的种(13种)分布在亚洲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温带核型的种(6种)则出现在欧亚大陆的温带地域。重楼属的多倍体种的核型属温带核型,为本属的边陲种。四倍体种四叶重楼Paris quadrifolia分布在本属分布区的西端(欧洲);日本重楼P.japonica是八倍体种,局限在属分布区的东端(日本)。全部热带核型的种都是二倍体种。其中海南重楼P.dunniana等较原始种类都集中在华南和中南半岛北部。作者认为,亚洲大陆北纬18°至北回归线的热带地域是重楼属的起源地,云贵高原至邛崃山地域拥有14种重楼和9种核型结构式(全属有13种核型结构式),是重楼属的多样化中心,即现代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54.
水稻原生质体产生细胞团的冰冻保存和冻后再生植株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产生的细胞团加上10-20%的二甲亚枫(DMSO)和10-20%的蔗糖,置于液氮中保存。冻后细胞生存率达到对照的40-50%。存活的细胞在附加2×10~(-5)mol/l 2,4-D 的Linsmier-Skoog(Ls)固体培养基上再生长,然后将形成的愈伤组织块转到附加10~(-6)mol/l NAA,4×10~(-6)mol/l 激动素和10~(-6)mol/l 2 IP 及8%的蔗糖的 LS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并形成植株。  相似文献   
55.
飞蝗复眼生理和结构上的节律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细胞内记录和光镜方法研究了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夜间和日间在暗适应和明适应状态下小网膜细胞角敏感度以及晶锥和小网膜细胞之间区域结构上的变化.结果表明小网膜细胞角敏感度的变化不仅仅由于晶锥周围主色素细胞色素颗粒的移动,而且也由于小眼感杆束结构上的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56.
小地老虎变态期脂肪体变化及保幼激素类似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从四龄幼虫开始经预蛹和蛹的变态期及羽化为成虫后的脂肪体出现的超微结构变化,蛋白质含量的变动,以及蛋白质颗粒的形成和消失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幼虫期的后期,脂肪体扩大成宽带状,细胞体积增大的同时出现双核和多核。进入预蛹期,细胞内开始出现嗜碱性“蛋白质颗粒”,血细胞吞噬部分脂肪体细胞。蛹龄一天时,脂肪体转变成块状,细胞内充满大型蛋白质颗粒。在蛹龄5—10天内,“幼虫脂肪体”逐步崩解,围膜及细胞膜消失。至蛹龄12天时转变为预成虫,脂肪体细胞重新出现,并以气管分支为中心聚合成花朵状圆球体,再组成串状“成虫脂肪体”,仍充满蛋白质颗粒。幼虫期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至预蛹期则衰变成几种类型的蛋白质颗粒。(2)六龄幼虫在1—5日龄期间,每克脂肪体的蛋白质含量稳定在7.1—8.4毫克之间,随后逐步升高,至预蛹期达16.3毫克的峰值。蛹初期,雄蛹和雌蛹的含量分别增高到预蛹期的1.63和2.4倍。但在蛹龄2—8天内迅速下降到六龄幼虫期的水平。至蛹龄9—13天时间(包括预成虫),含量又突然猛增,雌蛹尤为显著。蛹期脂肪体细胞充满着的几种蛋白质颗粒,在羽化为成虫后的24小时内全部消失。在六龄幼虫期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20微克)作体壁处理,可使幼虫期延长4天,并使九日龄幼虫的脂肪体仍保持幼虫型状态。  相似文献   
57.
泡状饶氏藻营养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国特有的一种绿藻门植物-泡状饶氏藻营养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植物体由3层细胞组成,外层细胞最小,细胞质比较丰富,含有较多的各种细胞器,液泡体积较小,中层细胞具有很大的中央液泡,细胞质成为贴壁的薄层,各种细胞器结构仍清晰可见,内层细胞极度液泡化,细胞质呈现退化状态,周生的片状叶绿体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穿孔,使叶绿体呈网孔状外貌,叶绿体主要由许多成对的类囊体组成,叶绿体上往往有几个蛋白核,蛋白核经常被1或2条类囊体穿过,呈现分隔状,本文也报道了泡状饶氏藻的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内微管的结构特征,根据泡状饶氏藻的类囊体形态与Ulva mutabilis非常相似以及蛋白核的超微结构特征,它与石莼科植物可能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属于绿藻门中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58.
菊芋茎干再生新皮的组织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茎干剥皮以后,再生新皮中的维管组织往往形成连续一片,但是,草本植物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剥皮后再生新皮中,多具有分散的维管束,这些维管束的发生很不规则,本文对此种草本植物环剥后,新皮再生的各阶段的组织分化,作了比较描述,并讨论了再生过程中薄壁组织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λAGTl0为载体,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建立了NIH/3T3,C-11细胞基因文库,所得重组子值分别为:6×105pfu,2.5x106pfu,1.8x106Pfu,1.4×106pfu均超过了建库要求的理论值。并且从C-11细胞基因文库中分离出成纤维蛋白质DNA片段克隆,使得这-DNA片段竞隆到PBR322质粒中。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以多种无机材料和合成树脂为载体对己酸菌进行了固定化研究。发现吸附树脂、粒状焦渣、M8载体等吸附材料对已酸菌有较好的固定化效率和较高的产酸率,以硅铝酸盐为主体的M8载体物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它可以使已酸菌的产酸期缩短78%;产酸率提高50~90%。还发现钕、铒、钬、镱、镝等稀有金属离子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已酸产量;而钴、镍等金属离子却使发酵体系的产酸量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