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3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102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鼎突多刺蚁热适应及运动行为的热依赖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鼎突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分别置于15、20、25和3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内,对其热适应及运动行为的热依赖性进行了研究。驯化2周后,采用温度梯度仪测量其热适应参数,并选用停顿频率(PF)、疾跑速度(SS)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MDCCL)来衡量其运动能力。结果表明,驯化温度对鼎突多刺蚁的热适应和运动行为有极显著影响(P<0.01)。最适温度(PT)、临界低温(CLT)、临界高温(CHT)随驯化温度(AT)的升高而增大,最终适温为30.54℃,临界低温不低于3℃,临界高温不高于45℃;经过高温驯化的鼎突多刺蚁的运动能力显著大于经过低温驯化的个体运动能力,驯化温度与疾跑速度、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停顿频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2.
冷血脊椎动物冷适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温度是制约冷血脊椎动物分布、生存、繁殖、迁徙等活动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冷血脊椎动物在多种多样栖息环境中形成多种耐寒策略.本文重点从冷血脊椎动物冷适应行为生态、生理、冷冻诱导基因表达与抗冻物质获得、低温与性别决定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低温生物学在冷血脊椎动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3.
Zhang QB  Ji XY  Huang Q  Dong J  Zhu YD  Lan Q 《Cell research》2006,16(12):909-915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tiation profile of brain tumor stem cells (BTSCs), the key ones among tumor cell population,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neural stem cells (NSCs) would lend insight into the origin of glioma and ultimately yield new approaches to fight this intractable disease. Here, we cultured and purified BTSCs from surgical glioma specimens and NSCs from human fetal brain tissue, and further analyzed their cellular biological behaviors, especially their differentiation property. As expected, NSCs differentiated into mature neural phenotypes. In the same differentiation condition, however, BTSCs exhibited distinguished differences. Morphologically, cells grew flattened and attached for the first week, but gradually aggregated and reformed floating tumor sphere thereafter. During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the expression rate of undifferentiated cell marker CD 133 and nestin in BTSCs kept decreasing, but 1 week later, they regained ascending tendency. Interestingly, the differentiated cell markers GFAP and β-tubulinlII showed an expression change inverse to that of undifferentiated cell markers. Taken together, BTSCs were revealed to possess a capacity to resist differentiation, which actually represents the malignant behaviors of glioma.  相似文献   
994.
胚胎干细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凌松  王莉 《生命科学》2006,18(4):318-322
胚胎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并分化为人体各种功能细胞的潜能。胚胎干细胞具有的独特生物学特性使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发育学。同时,它潜在的医学应用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人胚胎干细胞的来源为植入前的早期胚胎,人胚胎干细胞自诞生之日起便倍受争议。本文将从胚胎干细胞的来源、特性、鉴定标准、增殖机理、应用前景以及研究本身涉及的伦理学争论给予概述。  相似文献   
995.
干细胞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戈  卢光琇 《生命科学》2006,18(4):313-317
干细胞是存在于胚胎和成体中的一类特殊细胞,它能长期地自我更新,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分化形成多种终末细胞的能力,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分化潜能各异。从早期胚胎内细胞团分离的胚胎干细胞能分化形成个体所有的细胞类型,并具有在体外无限增殖的能力,是最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的干细胞之一。在成体各种组织和器官中也存在成体干细胞,用于维持机体结构和功能的稳态。近期有关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的研究和成体组织中多能干细胞存在的证据扩大了人们对成体干细胞分化潜能的认识。干细胞具有的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使其成为未来再生医学的重要种子细胞,并成为研究人类早期胚层特化和器官形成、药物筛选以及基因治疗的最佳工具。  相似文献   
996.
苦瓜离体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宋莉英  高峰 《植物学通报》2006,23(2):192-196
针对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离体培养中外植体易于产生愈伤组织而难以再生不定芽的问题,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了苦瓜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各外植体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以探讨不定芽分化与激素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苦瓜难以再生不定芽的内在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苦瓜外植体中LAA含量较高,而iPAs含量过低,是苦瓜易于产生愈伤组织而不定芽再生困难的主要原因;(2)不定芽的分化与IAA/iPAs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3)在离体培养过程中,保持外源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如ZT)的适当浓度并及时继代,有利于苦瓜不定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997.
《植物学通报》2006,23(5):614-615
中国科学院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1年12月,由光合作用研究中心、分子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和信号转导与代谢组学研究中心组成。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传能转能机理、植物对环境应答、植物生长发育、信号转导的分子调控及其在农业生物工程上的应用等。实验室成立以来已在Nature、The Plant Cell、Plant Physiology、The Plant Journal以及Proteomics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实验室在光合膜蛋白复合体结构与功能研究、光合作用对环境适应的机理研究、水稻根系发育功能基因研究、植物干细胞维持、花粉发育囊泡运输、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998.
人胚胎干细胞优化培养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阿聪  金颖 《生命科学》2006,18(4):402-406
人胚胎干细胞(humanembryonicstemcell,hEScell)是来源于着床前人囊胚内细胞团(innercellmass,ICM)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全能性的细胞。由于hES细胞能在一定条件下分化成三个胚层来源的各种细胞,所以它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和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可应用于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药物毒物筛选、细胞移植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目前,世界上已经建立了多株hES细胞系,最早建立的hES细胞系是生长在小鼠胚胎成纤维(mouseembryonicfibroblast,MEF)细胞上的,培养体系中含血清等动物源性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引起动物源性病原体或支原体的污染,从而限制了hES细胞的临床应用。近年来,科学家们在优化hES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长足进展,已经开始采用无血清、无饲养层细胞、无外源性蛋白、成分明确的培养体系进行hES细胞建系及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主要从饲养层细胞、无饲养层培养体系、培养基质、细胞因子等方面综述了hES细胞建系和维持其未分化状态的优化培养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过程中微管蛋白的表达变化进行光、电镜观察研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免疫荧光技术以及免疫电镜技术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过程中微管蛋白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在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的不同时期,存在微管蛋白的表达变化,在分化初期以核周附近分布明显,随神经元的成熟散在分布于胞质中及突起内,形成细网状,构成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态。结论在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过程中伴随有微管蛋白的表达变化,随神经元的成熟而构成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1000.
影响披碱草属植物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的地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微卫星标记法对产自中国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地区9种披碱草属(Elymus L.)植物的40个居群进行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居群问遗传相似系数为0.020~0.957,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因素关系密切。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ctns Griseb.)为例,采用二维和三维Mantel检验,对遗传距离和地理因素间的关系(纬度、经度和海拔)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位置(纬度和经度)是影响垂穗披碱草居群微卫星遗传差异的最重要因素(R=0.478;P<0.05),其次是海拔(R=0.258;P>0.05)。单一地理位置因素(纬度或经度)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但从单一地理位置因素与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可信度区间来看,纬度对遗传分化的影响程度大于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