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7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73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疾病,可导致听力下降、鼓膜充血、鼓膜穿孔、耳鸣、耳痛及流脓等。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微生物进入中耳引起感染,使中耳黏膜发生化脓性病变,且不同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不同。本文从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和治疗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3.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新冠肺炎的有效诊断及疫情后COVID-19疫情的有效检测和监控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本研究系统地回顾了疫情的发展,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了自疫情爆发以来,对于COVID-19感染者的临床诊断的医学影像诊断方法和分子检测技术以及临床实践中取得的经验。研究表明:临床上的疑似病例须结合流行病学接触史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疑似病例的呼吸道样本或血液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疑似COVID-19肺炎患者不排除测试结果呈假阴性的出现,需要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病毒核酸呈阳性才能完全确诊。  相似文献   
974.
吴霞  张桂芬  万方浩 《昆虫知识》2011,48(3):497-503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argande)是世界性害虫,2003年在我国首次发生危害。针对西花蓟马与其他种类蓟马形态相似、难以快速区分的问题,本文在SCAR标记基础上,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MGB探针,扩增出大小为138bp的特异片段。以质粒DNA为标准品建立了标准曲线(R2=0.9965),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引物和探针只能检测到西花蓟马的荧光信号,而对其他种类的蓟马不具有检测能力。并且可以定量检测西花蓟马不同虫态靶标DNA片段的拷贝数。该检测体系重复性强、稳定性高,在口岸检疫以及植物种苗及其产品调运中的有害生物检测和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5.
基于DNA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探索建立一种应用于NDM-1基因 (New Metallo-β-Lactamase-1 Gene,NDM-1) 的快速检测方法,以适应临床实验室等的检测需求。利用LAMP技术,以NDM-1基因为靶序列,设计4组LAMP引物,并筛选最优引物组,建立LAMP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 h,即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实验结果。在灵敏度试验中,NDM-1基因的最低检测限为6 拷贝/反应。在特异性实验中,以4株病原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以及肠道菌群元基因组DNA、土壤菌群元基因组DNA为模板对NDM-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均没有发生非特异性扩增反应。文中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检测NDM-1基因,且可直接观察到实验结果,实现了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的特点,能够满足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或现场监测等方面的使用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6.
从水母雪莲Saussurea medusa Maxim. cDNA文库中得到一段查尔酮合酶基因 (SmCHS) 片段,然后通过RT-PCR得到完整的查尔酮合酶基因cDNA。序列分析表明SmCHS全长1 313 bp,其开放阅读框为1 170 bp,编码389个氨基酸,预测表达蛋白的分子量为43 kDa。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SmCHS,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后,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以部分可溶的形式存在。用Ni-NTA预装柱对融合蛋白进行亲和纯化,对纯化蛋白进行酶活检测,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具有查尔酮合酶活性,可催化底物4-香豆酰辅酶A和丙二酰辅酶A缩合生成产物柚皮素查尔酮。  相似文献   
977.
棉铃虫田间种群Bt毒素Cry1Ac抗性基因频率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改进的F1筛查法检测了2005年采自华北地区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田间种群对Bt毒素Cry1Ac的抗性基因频率。2005年从河南安阳和河北沧县转Bt基因抗虫棉上采集二代棉铃虫卵,在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至2龄幼虫,用1 μg/cm2 的Cry1Ac活化毒素进行初筛,将初筛存活成虫与室内筛选的GYBT抗性品系成虫进行单对杂交,并用区分剂量(2.5 μg/cm2)对F1代进行检测。经检测,2005年河南安阳棉铃虫种群和河北沧县棉 铃虫种群对Cry1Ac抗性基因频率基本一致,分别为1.4×10-3和1.5×10-3。用毒素涂表法测定了2004、2005年采自河南安阳、河北高阳、河北沧县、新疆阿克苏和新疆沙湾棉铃虫田间种群对Cry1Ac活化毒素的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华北棉区与新疆内陆棉区棉铃虫种群对Cry1Ac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地区性差异(<8倍)。总体上,我国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Cry1Ac还未产生明显抗性,抗性基因频率处于正常水平。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抗性风险依然存在,需要尽快启动全国性的早期抗性检测和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978.
《生物工程学报》2007,23(2):291-291
Applera集团旗下的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亚太应用支持中心于2007年3月14日在中国上海正式启用。该应用支持中心占地5400m^2,拥有5个演示实验室,其主要应用范围贯穿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制药和生物技术研究、医疗卫生和临床研究、环境和食品安全检测以及刑侦法医DNA分析等。  相似文献   
979.
白杨派树种雌蕊柱头可授性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银腺杨、毛新杨和银毛杨为材料,采用定期授粉观察以及联苯胺-过氧化氢染色等方法,对白杨派树种雌蕊柱头可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室水培条件下,白杨树种雌蕊柱头的可授期一般在1~3 d内,其中毛新杨雌蕊柱头可授期比银腺杨和银毛杨相对短些.但3个树种进入最佳授粉时期时的柱头开裂角度约为180°,此时柱头发亮且表面有大量分泌物存在;在适宜授粉时期内,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染色后柱头变蓝,并有气泡产生。在育种实践中,可根据柱头形态以及联苯胺-过氧化氢染色后柱头颜色变化和气泡产生情况及时判别有关白杨派树种最佳授粉时期。  相似文献   
980.
Dear Editor: Lysotracker Red DND-99 (Invitrogen-Molecular Probes) is a fluorophore in the form of a conjugated multi-pyrrole ring structure containing a weakly basic amine that selectively accumulates in acidic compartments and exhibits red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577 nm, emission: 590 nm) (Figure 1A). It is structurally related to Lysotracker Green (Figure 1B) but has an additional pyrrole ring in conjugation with the primary structure, which produces a longer wavelength emission. Lysotracker Red is commonly used in multicolor imaging studies as a lysosomal marker to determine intra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a protein of interest by fluorescence and confocal microscopy [1-5] and is recommended by the manufacturer for this application. While using Lysotracker Red to study the localization of a protein fused to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we observed an additional strong green fluorescent signal that colocalized with Lysotracker Red. After careful examination, however, we noted that the added green signal appeared only after illumination of the cells by a standard 100W mercury epi-fluorescence light source equipped with a 560/40 excitation filter (Leica TX2). Prior to exposing the field to broadband excitation light, it was possible to visualize by confocal scanning (488nm excitation line) cells that exclusively expressed GFP. Remarkably, after exposure to broadband excitation light, green fluorescence appeared in all cells irrespective of GFP expression, displayed signal intensity similar to that of GFP, and colocalized with Lysotracker Red (Figure S1).[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