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7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71.
拟小鲵属(有尾目,小鲵科)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比较和研究Pseudohynobius已知3物种P.flavomaculatus、P.shuichengensis、P.kuankuoshuiensis后,确定贵州省贵定县产拟小鲵为新种,贵州拟小鲵Pseudohynobius guizhouensis sp.nov..新种与P.kuankuoshuiensis极相似,但新种身体腹面具有分散细小白点;躯干椎为17枚;二额骨前端中央较尖、呈三角形与鼻骨后缘相接;额骨之间、顶骨之间骨缝连接紧密,无骨中缝;Y形软骨前端分叉细而长,与P.kuankuoshuiensis身体腹面无斑点;躯干椎为18枚;二额骨前端钝圆、呈弧形与鼻骨后缘相接;额骨之间和顶骨之间有骨中缝;Y形软骨前端分叉宽而短相区别.新种身体腹面散布有细小白点,区别于P.flavomaculatus.新种身体背面和尾部背面有近圆形桔红色或黄色斑点,区别于P.shuichengensis.  相似文献   
172.
长尾山雀是山雀大家族中的一个小小类群,全世界共有7种,分布于欧亚大陆,留鸟;与山雀家族其他成员的明显区别在于:腹部没有黑色的纵带。它们尾长而体形娇小,尽管没有冠羽,但头顶的羽毛丰满、蓬松,看起来就像是戴着一顶"帽子"。我国常见的有4种,即:银喉长尾山雀、红头长尾山雀、银脸长尾山雀、黑眉长尾山雀。  相似文献   
173.
不同育苗方式对移栽后侧柏和白榆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类型苗木,具有不同的根系结构特征,其根系结构也将影响林木的生长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侧柏和白榆为研究对象,对移栽18个月后的种基盘苗与营养钵苗根系的生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侧柏种基盘苗的总根长和平均直径比营养钵苗分别增加了316.20 cm和0.05mm,白榆苗则分别增加了651.54 cm和0.88mm。侧柏和白榆种基盘苗的根系表面积比营养钵苗分别增加了40.05%和73.04%。侧柏种基盘苗的根系总体积与营养钵苗的差异不显著,而白榆种基盘苗的根系总体积则比营养钵苗增加了54.70%。侧柏和白榆营养钵苗的一级侧根数量大于种基盘苗,增幅分别为42.31%和30.65%。对于侧柏来说,营养钵苗的根尖总数比种基盘苗的增加324个,但白榆苗差异不显著。各种处理的幼苗总根长与根系表面积都有显著相关性,但与根体积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营养钵苗的根系平均直径和根尖数量具有相对独立性,而种基盘的根系平均直径与总根长以及根体积均表现为显著相关。种基盘苗能提高侧柏、白榆幼苗的根冠比,促进幼苗株高、地径和主根的生长。采用种基盘苗进行植被恢复,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根表面积和根长度,林木便具有了较大的吸收水分和营养的能力,以及较高的固结表层土壤能力。  相似文献   
174.
尾悬吊大鼠比目鱼肌‘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的表达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尾悬吊大鼠比目鱼肌组织中‘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在测定尾悬吊14、30 d大鼠后肢比目鱼肌相对湿重的基础上,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在基因水平对尾悬吊14、30 d大鼠比目鱼肌中MSTN 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尾悬吊14、30 d后比目鱼肌的相对湿重分别下降了11%和19%。real-time RT-PCR结果表明,大鼠尾悬吊14、30 d后,比目鱼肌中MSTN mRNA表达水平均有所提高,分别是对照大鼠的2.2倍和3.5倍。结论尾悬吊大鼠后肢去负荷后可诱导抗重力肌-比目鱼肌组织中MSTN 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  相似文献   
175.
Vc生产菌“神舟七号”搭载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株性状不同的Vc二步发酵生产菌搭载于"神舟七号"飞船进行空间诱变,返回地面后,经富集培养和分离,获得近12000株诱变菌株。采用试管微量培养并监测pH值法作3次初筛,获300余株优良株,再经摇瓶发酵定酸、糖法作3次复筛,选出12株优良菌株。新菌株摇瓶发酵转化率提高了5%~7%。研究了新菌株生产的最适发酵条件,调整了部分工艺过程,应用于大生产,转化率提高4%~5%。  相似文献   
176.
探讨亲缘关系密切、营养关系相似的物种间的共存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同域物种的资源利用特点和分化方式,对于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工作亦具有指导意义。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humiae)、白鹇(Lophuranycthemera)和红喉山鹧鸪(Arborophilarufogularis)为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同域分布的3种雉类,它们亲缘关系较近,食性相似。比较三者春季取食地18个生态因子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广适性(生态位宽度值>0·8)的取食地因子最少(1个),专一性(生态位宽度<0·8)因子最多(4个);白鹇居中(3个和2个);红喉山鹧鸪与黑颈长尾雉恰好相反(6个和0个)。黑颈长尾雉与白鹇生态位重叠指数≥0·5的因子数(5个)多于黑颈长尾雉与红喉山鹧鸪的(2个)和白鹇与红喉山鹧鸪的(4个);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和种子密度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在3种雉类间均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雉类在坡向、乔木密度、草本层盖度、种子密度和土壤动物等5个因子均无差异;在距空旷地距离、距道路距离和灌木层盖度等3个因子均有差异;而其余因子则是在不同的两个物种之间有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取食地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信息量达85·6%,白鹇的前6个达86·0%,红喉山鹧鸪的前5个达79·0%。影响这三种雉类取食地选择的因子主要集中于前3个主成分。3种雉类间取食地因子差异状态呈镶嵌分布,意味着种间生态位呈分化状态。各物种优先选择的因子组合不同,各因子的重要程度亦不一。  相似文献   
177.
以斜带石斑鱼囊胚期胚胎和尾芽期胚胎分别作为检验组和驱动组,构建了石斑鱼囊胚期胚胎和尾芽期胚胎的抑制性差减杂交cDNA文库。以α-tubulin作为检测指标,显示差减效率分别高达28和27。分别取囊胚期胚胎和尾芽期胚胎各192和960个PCR阳性克隆进行斑点杂交,得到15个囊胚期和131个尾芽期的斑点杂交阳性克隆。测序和数据库比对分析表明,囊胚期15个阳性克隆中有11个已知基因的cDNA片段和没有同源性的4个cDNA片段;而在尾芽期的131个阳性克隆中,有123个已知基因的cDNA片段和8个没有同源性的cD-NA片段。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部分基因片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和组织分布情况。这些差异表达片段的呈现为进一步揭示石斑鱼胚胎发育、早期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8.
Huang YL  Yang Q  Jiang C  Xia CW 《动物学研究》2012,33(3):249-254
鸣唱具有吸引异性和驱赶同性的功能,受到性别间选择和性别内选择的共同影响。在少数鸟类中,不同的句子或同一句子的不同部分分别侧重执行吸引异性和驱赶同性的功能,句子的结构也相应的出现了分化。该研究于2011年繁殖季对北京小龙门地区32只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的鸣唱分析发现,其鸣唱的句子可以分为差异显著的两个部分:稳定部分和可变部分。这两个部分的语图相关变量在均值和变异系数上均有显著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P<0.05)。其中稳定部分在个体内非常保守,而可变部分个体内存在较大的变化。在指出句子结构分化的基础上,利用北红尾鸲鸣唱的稳定部分进行个体识别,获得了较高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9.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显示了腹毛目纤毛虫沼泽瘦尾虫(Uroleptus limnetis)的细胞形态和皮层纤毛器的组成模式,以及皮层口围带、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和纤毛器附属微管的建构特征,可为进一步阐明瘦尾虫类纤毛虫的形态学及其系统发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0.
阿尔泰山是欧亚大陆最为宏伟的山脉之一,其中段的西南坡坐落于中国新疆境内,众多具温带性质的藓类植物分布于此。作者在对阿尔泰山进行苔藓植物区系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分布于阿尔泰山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及布尔津县禾木乡的2个藓类植物中国新记录种——隶属曲尾藓科的短叶曲尾藓[Dicranum brevifolium(Lindb.)Lindb.]和卷叶小曲尾藓[Dicranella crispa(Hedw.)Schimp.]。由地理分布可知,短叶曲尾藓和卷叶小曲尾藓在中国皆为稀有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