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2篇 |
免费 | 242篇 |
国内免费 | 1031篇 |
专业分类
34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92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58篇 |
2020年 | 122篇 |
2019年 | 144篇 |
2018年 | 93篇 |
2017年 | 103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171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44篇 |
2011年 | 171篇 |
2010年 | 130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29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110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9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本文记述了鳞属华东地区1新种——近似鳞Tomocerus(s.s.)similis,sp.nov.。本新种和克洛鳞T.(s.s.)kinoshitaiYosi,1954非常相似,但可从小爪内齿、头部毛序及弹器齿节上棘状刚毛等特征相区别。正模♀,江苏滁县琅琊山,1990-IV-8,8040;副模:1♀,同正模;安徽黄山:1♂,2♀♀,1990-VI-3,8164、8169和8172;2♀♀,1990-VI-16,8222;1♀,1993-IX-12,8344;江苏:1♂,句容县宝华山,1990-V-28,8125;1♀,南京紫金山,1994-IV-9,8355;1♀,灌云县,1995-I,8437。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942.
三种鱼mt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类线粒体DNA(mtDNA)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对于探讨鱼类的起源和演化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有关鱼类mtDNA酶切图谱的研究较少,这主要是受方法学的限制。为此我们改良了一种鱼类mtDNA的提取法,对鲤科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的mtDNA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相似文献
943.
松纵坑切梢小蠹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松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 piniperda(L.)是为害云南松的一种重要害虫。1985~1989年在蒙自芷村林场对该虫进行观察和防治,挽救受害林分2.7万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44.
本文报道采自安徽牯牛降的5种丝孢菌.对生于八角枫属(Alangium sp.)上的八角枫尾孢(Cercospora alangii Guo, sp. nov.)进行了描述并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945.
蝎尾蕉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自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种蝎尾蕉科(Heliconiaceae)植物,至2002年已引种66次,共38个种类(包括种、品种和杂交种等),其中能正常开花的有31个种和品种。通过多年的栽培、繁殖试验和调查观察表明,冬季低温是限制蝎尾蕉引种成功的关键气候因子。不同的种类完成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不同,最长时间的富红蝎尾蕉(Heliconia bourgaeana Petersen)从吸芽开始萌发至开花需要13—15个月,最短时间的火红蝎尾蕉(H.densiflora Verlot cv.Fire Flash)仅需3-4个月。不同种类的个体花期差异亦非常明显,假日蝎尾蕉(H.angusta Vellozo cv.Holiday)单株花期长达6个月,在所引种的蝎尾蕉中花期最长,其余花期大多为1-3个月。大多数种类具有较高的园林或经济价值,其中黄苞蝎尾蕉(H.1atispatha Benth.cv.Orange Gyro)、金咀蝎尾蕉(H.rostrata Ruiz&Pavon)、富红蝎尾蕉、翠鸟蝎尾蕉(H.hirsuta L.f.CV.Darrell)、扇形蝎尾蕉(H.librata Griggs)、假日蝎尾蕉和狭叶蝎尾蕉(H.aurantiaca Ghiesbr.ex Lem.)可直接应用于广州地区的园林建设上或露天栽培以生产切花。 相似文献
946.
工业酵母菌的遗传修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简要概述工业酵母菌的遗传修饰研究进展,主要介绍适用于工业酵母菌遗传修饰的转化系统;敲除工业酵母基因工程菌细胞内不需要的基因的反选择技术;外源基因在工业酵母菌中克隆和表达的非自身克隆技术;工业酵母菌自身已有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的自身克隆技术等。此外,对遗传修饰的工业酵母菌的工业化应用前景作了简要展望 。 相似文献
947.
潘赛燕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29(4)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联合LEEP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CIN合并HPV感染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LEEP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给予保妇康栓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阴道排液量及时间、宫颈创面愈合时间,并对术后3个月、6个月CIN治疗效果及HPV清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阴道排液量及时间、宫颈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t=13.29、6.61、11.46、6.01、4.78,P<0.05),且盆腔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1.6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宫颈细胞学检查CIN治愈率为86.7%、96.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1.7%、81.7%(χ2=4.09、6.9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HPV转阴分别为36例、47例,转阴率分别为60.0%、78.3%,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HPV转阴分别21例、28例,转阴率分别为35.0%、46.7%。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HPV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64、12.84,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单一基因型及混合基因型HPV转阴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6,P<0.05)。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LEEP术可显著改善CIN伴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提高CIN治愈率和HPV转阴率。 相似文献
948.
本文报道采自云南大理和广西龙州的竹节虫目科和枝科各一新种,即滇喙尾Rhamphophasmadianicumsp.nov.和邻皮phraortessimil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林业资源学院.文中采用长度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949.
在许多蜥蜴种类中,尾自切是一种主要的逃避天敌捕食的防御性策略。虽然断尾使蜥蜴获得短期的生存利益,但同时也需为此承受多方面的代价。利用从丽水采集的117条蓝尾石龙子来评价该种动物断尾的能量和运动代价。81条(约69%)石龙子至少经历过1次尾自切。断尾个体中,原先断尾事件的发生频率在不同尾区间存在显著差别,但两性间无差别。将实验组17条具完整尾的石龙子依次切去3个尾段,然后测定断尾前后石龙子的运动表现以及每个尾段、身体各部分中的脂肪含量。另15条具完整尾的石龙子作为对照组,仅测量其运动表现。尾部的脂肪含量与尾基部宽呈正相关,说明具较粗尾部的石龙子一般具有相当较多的尾部储能。尾部脂肪含量随尾长呈非等比例分布,大部分脂肪集中于尾近基部端。断尾几乎不影响蓝尾石龙子的运动表现,仅当大部分尾部被切除时疾跑速有较小程度的降低。显示了蓝尾石龙子因遭遇天敌捕食攻击或其它因素作用而产生的部分断尾可能并不会导致严重的能量和运动代价。由于野外种群蓝尾石龙子个体的断尾情况主要发生在尾近基部或中部位置,因此可以认为自然条件下该种动物的尾自切通常会遭受明显的能量和运动代价。 相似文献
950.
本文报道云南热带地区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真菌45种,其中有一个新种:番木瓜短胖孢(CercosporidiumpapayaeY.L.Guo,sp.nov.),寄生在番木瓜科(Caricaceae)番木瓜(CaricapapayaL.)叶上。短胖孢属真菌在番木瓜科植物上是首次报道。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并附图。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寄生在番木瓜(CaricapapayaL.)上的CercosporamamaonisViegas&Chupp与本种近似,二者都具有子座,分生孢子梗紧密簇生,但前者分生孢子梗(5~25×2~3μm)和分生孢子(10~45×2~3μm)均短而窄。番木瓜尾孢(CercosporapapayaeHansf.)与本种的区别在于无子座,分生孢子梗色泽深(中度褐色),分生孢子梗长(50~200×3.5~6μm),分生孢子无色,针形,窄(20~75×3~5μ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