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8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128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本文结合Iwao零频率法和Gerrard阈限密度法,提出一种改进的种群密度估计方法──“综合阈限密度估计法”,并由此探讨了苹果树上山楂叶螨成螨的密度估计及其抽样技术.采用零样频率来估计成螨的平均密度,并得到用概率保证的理论抽样数模型.比较结果表明,零频率法所需的理论抽样数少于直接计数法.综合阈限密度估计法的拟合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2.
银合欢叶代麸皮栽培金针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3.
三种速生固氮树木屑栽培猴头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4.
津白_3侏儒小鼠(dW~t)是1982年从津白_3纯系小鼠(TA_3)中发现,进而培育成侏的变种。本实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dw ̄t小鼠垂体前叶生长激素(GH)细胞进行观察,并根据体视学原理进行定量分析,以探讨dw~t小鼠是否存在垂体发育缺陷。实验结果显示,dw~t小鼠GH细胞的体积密度(Vv)和数密度(Nv)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001。表明dw~t小鼠由于垂体前叶GH细胞数量减少,导致GH分泌不足,从而形成侏儒。  相似文献   
125.
中国瑟姬小蜂及二新种的描述(膜翅目:姬小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瑟姬小蜂属Cirrospilus昆虫是鳞翅目,双翅目,特别是细蛾,潜叶蛾,潜叶蝇类及其他荫蔽性小幼虫或蛹的重要寄生蜂,有些也能重寄生于绒茧蜂和蜘蛛卵等中,本文除二新种描述外,还收入瑟姬小蜂六种。一并列于检索表中。  相似文献   
126.
空心莲子草叶甲寄主专一性测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多年生恶性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dus)Grisebach属苋科莲子菜属.在我国又名水花生、喜旱莲子草、空心苋、水苋菜、猪笼草、革命草等.原产南美,大约在本世纪四十年代传入我国,五十年代后期曾作为猪饲料在南方各省推广种植,后蔓延成野生杂草(王韧等,1988)。  相似文献   
127.
植物的叶表蜡层与昆虫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文儒 《生物学通报》1993,28(10):12-13
在高等植物的叶表角质膜外覆盖着一层蜡质薄层。这一薄层由表皮细胞的分泌物沉积而成,被称为上表皮蜡层(epicuticular wax)或蜡被(waxcoating)。叶表蜡层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其组分复杂多样,有种的差异。但是脂肪族的蜡质成分却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界。蜡层的含量也因种属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许多草本植物(如莴苣,菠菜、甜菜)的叶表蜡层仅为5~10μg/cm~2,而有些果类作物(如桃、梨、苹果)的叶表蜡层可达60~300μg/cm~2。叶表蜡层在维持植物体内水平衡、减少机械损伤、抵御霉菌病  相似文献   
128.
尖孢镰孢一新硝酸盐营养突变类型与营养体亲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建荣  郑重 《真菌学报》1993,12(4):297-303
从73个尖孢镰孢不同专化型菌株上获得684个硝酸盐营养突变株。作相关氮源利用试验及亚硝酸反应后,鉴定出一新硝酸盐营养突变类型,亚硝酸盐还原酶结构基因类型,命名为nit8,占总突变株的6.7%,同时被鉴别的还有nit1,nit3和Nit M三种突变类型,它们分别占突变株总数的81.0%,3.8%和8.5%。此外,首次引入一种亚硝酸反应在这类研究中的应用,还提出了互补指数概念与公式来表示nit突变株营  相似文献   
129.
郭英兰 《真菌学报》1993,12(4):271-274
本文报道采自北京、安徽和云南泽兰属叶上的三种真菌,其中有一个新种;泽兰齿梗孢和一个新组合:藿香蓟假尾孢。新种与Scolecobasidium anelii和S.arenarium之区别在于S.anelii分生孢子梗短,分生孢子有纵隔膜,常在隔膜处缢缩;S.arenarium分生孢子的隔膜色泽深,在孢子的一端或两端具黑点。研究的标本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0.
为研究异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 heterophyllus)的二萜成分及其抗菌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对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牛津杯法和2倍稀释法检测化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以及革兰氏阳性菌肺炎双球菌(Pneumococcus)的生长抑制活性和MIC值。从异叶三宝木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包括5个二萜类, 1个木脂素类,分别鉴定为trigonochinene E (1)、neoboutomannin (2)、6,9-O- dedimethyltrigonostemone (3)、stelltian B (4)、3,4-secosonderianol (5)、biondinin A (6)。化合物1235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9.375、18.75、18.75、18.75 μg/mL。化合物234、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4外,其他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化合物123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强于阳性对照硫酸卡那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