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1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60篇 |
专业分类
6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尖三刺角蝉的核型与性二型现象:同翅目:角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三刺角蝉Thicentrusacuticornis的雌雄均只有10条染色体,性别决定为XY型,是角蝉科已知最为独特的核型特征,该种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由于雄性不具有上肩角,极易被误认为是秃角蝉属CentrotoscellusFunkhouser的种类。本文根据染色体特征,首次确定了该种的雄性,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2.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空间格局反映了森林群落的死亡格局和干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群落内林木的死亡过程。采用相邻网格法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1 hm2固定样地内CWD进行调查,从CWD类型、腐烂等级、径级3个方面对CWD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CWD总密度为582株/hm2,倒木占55.33%,是CWD的主要输入形式。CWD密度在腐烂等级上的分布可用多项式拟合(R2=0.9973),在径级上的分布可用指数衰减模型拟合(R2=0.9746),且在不同类型、腐烂等级及径级上的分布差异较大。在50 m尺度内,CWD整体表现为小尺度的集群分布和中、大尺度的随机分布。在3种CWD分类中,仅有大枯枝、Ⅰ级腐烂、径级ⅠCWD在小尺度或中尺度表现为较强的集群分布,其余则均以随机分布为主,只是在个别尺度达到或接近集群分布。不同类型CWD间整体关联不显著,只有枯立木与大枯枝在0-21 m尺度内达到显著负关联。CWD空间分布格局是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的重要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林下植物群落及林型自然更新格局。 相似文献
53.
尖钩宽黾蝽的越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horvathiLund-blad,属半翅目,宽黾蝽科[1],是我省稻田水面常见的捕食稻飞虱、叶蝉的优势天敌之一。为了正确评价和利用此天敌,必须查明此虫能否在我省越冬,以及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前人对尖钩宽黾蝽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2],但对该天敌能否在浙江省稻田越冬则未见报导。为此,我们于1996年12月至1997年4月及1998年2月份调查了尖钩宽黾蝽的赵冬问题。现把调查结果汇总如下。1试验方法1.1尖钩宽黾蝽冬季成活调查1.1.11996年12月… 相似文献
54.
以新近分离的淡水绿藻--尖状栅藻(Scenedesmus acuminatus)为研究对象,将改良的BG-11培养基中的初始NaNO3浓度降低为6.0mmol/L和3.6mmol/L,利用新设计的内置拉筋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对尖状栅藻(S. acuminatus)进行大量培养。测定不同时相的生物量、总脂含量、脂组分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尖状栅藻(S. acuminatus)大量培养时的生长和油脂积累规律。当初始NaNO3浓度为6mmol/L时其最高生物量(6.27g/L)明显高于初始NaNO3浓度为3.6mmol/L时的生物量(5.30g/L);而最高的总脂含量在初始NaNO3浓度为3.6mmol/L时获得为干重的56.6%,高于初始NaNO3浓度为6mmol/L时的总脂含量(51.6%)。总脂经硅胶柱层析分级后得到三种类型的脂组分:中性脂、糖脂和磷脂,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中性脂含量逐渐增加,培养至18d后,中性脂的含量分别达到总脂的 90.9%(6 mmol/L NaNO3)和 92.0%(3.6 mmol/L NaNO3)及干重的 47.5%(6.0 mmol/L NaNO3)和 51.4%(3.6 mmol/L NaNO3)。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麻油酸和亚麻酸,这六种脂肪酸在不同时相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89.92%~96.18%(占总脂肪酸)和12.5%~50.7%(占细胞干重)。总脂、中性脂及总脂肪酸单位体积产率分别为:0.18 g/L/d,0.16 g/L/d和0.15 g/L/d(6.0 mmol/L NaNO3)及0.16 g/L/d,0.15 g/L/d和0.15 g/L/d(3.6 mmol/L NaNO3)。研究结果表明,尖状栅藻(S. acuminatus)是一株易于规模化培养、脂肪酸组成适合于生物柴油生产的高产油微藻。 相似文献
55.
杭白菊茎尖组织培养及试管苗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建立了杭白菊中大洋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无菌试管苗体系.通过基本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实验,筛选出杭白菊试管苗快速繁殖的最佳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外植体为直径0.3 mm的茎尖;诱导丛生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 0.1 mg*L-1 IAA 0.02 mg*L-1;诱导试管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 IAA 0.7 mg*L-1.用电子显微镜进行病毒检测后,筛选出2个脱病毒株系,脱病毒试管苗可作为今后提供优质种苗的种源. 相似文献
56.
尖吻蝮人工养殖灌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灌喂器人工灌喂尖吻蝮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湖南京湘源蛇类养殖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灌喂器人工灌喂尖吻蝮,观察记录随机抽取的30条尖吻蝮幼蛇及30条尖吻蝮成蛇在机器灌喂后每条幼蛇的体重数据,每3个月测量1次,观察12个月统计尖吻蝮的体重增长情况,并与常规灌喂方法饲养的尖吻蝮进行比较。结果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幼蛇成活率为86.67%,平均体重达(482.39±40.19)g;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成蛇成活率为96.67%,平均体重达(1346.13±117.51)g。而同期常规灌喂技术饲养的尖吻蝮幼蛇全部死亡,尖吻蝮成蛇成活率为76.67%,平均体重(878.56±82.39)g。结论人工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幼蛇及成蛇的体重增长快速,成活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7.
本文研究薄皮甜瓜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s)及其基因家族成员(Cm LOXs)在接种枯萎病后的响应。以薄皮甜瓜‘玉美人’幼苗为试材,"三叶一心"时,灌根法接种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is),在接种后不同时间测定了幼苗电解质渗透率、根系活力、LOX活性及Cm LOXs基因相对表达量。接种枯萎病菌后甜瓜叶片中有13个CmLOXs基因在接种枯萎病菌后上调表达。其中除Cm LOX02和Cm LOX11在第3天显著升高外,其他11个基因(Cm LOX03、CmLOX07~10、Cm LOX12~17)均在第5天时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甜瓜根部有5个Cm LOXs基因上调表达,其中Cm LOX03、Cm LOX16和Cm LOX17在处理1 d后有显著升高,Cm LOX05和Cm LOX06在接种3 d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薄皮甜瓜幼苗在接种枯萎病菌时,根系活力显著下降,电解质渗透率升高,叶片和根中LOX活性升高,叶片和根中分别有13个和5个Cm LOXs成员上调表达,但响应时间不同,这些结果表明Cm LOXs可能参与防御反应,本研究为后续通过转基因技术研究其在生物胁迫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8.
以茎尖组培苗检测甘蔗体内内生固氮菌的固氮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西引进的甘蔗品种‘B1’、‘B3’、‘B5’、‘B8’以及广西地区栽培品种‘新台糖16号’和‘桂糖11号’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对其继代4次的茎尖组培苗进行有氮与无氮培养比较以及于温室中无氮盆栽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经茎尖培养的甘蔗品种其原有的固氮能力不丧失,4个巴西甘蔗品种的固氮能力和在无氮下的生长能力强于广西主栽品种‘新台糖16号’和‘桂糖11号’,无氮培养的巴西甘蔗品种氮含量较高,固氮活性较强,缺氮症状出现时间较迟;无氮盆栽的巴西甘蔗品种株高、分蘖、叶片的固氮活性等均优于‘新台糖16号’和‘桂糖11号’。 相似文献
59.
60.
开赛尔·买买提明·特肯 《生物学通报》2012,47(1):55-57
沙枣是分布在荒漠半荒漠地区的野生树种,由于生长快,用途广泛,受到西北人民的欢迎,被称为"宝树"。根据已经查明的沙枣中有效化学成分,对新疆尖果沙枣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防腐性能。采用水提取法、醇提取法和石油醚提取法对新疆尖果沙枣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研究,并用冷冻干燥分离技术、试管反应物颜色判断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枣果实及其叶子水煎混合液(比例为10∶1)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