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7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164篇
  455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高明君  郝水 《遗传学报》1993,20(5):462-467
本文分析了TAI系列I及其亲本的胚乳氧化物酶,苹果酸脱氢酶,醇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酶谱表型。把冰草同工酶结构基因Mdh-Ag^i2定位一TAI-13,基因Cpxe-Ag^i2定位到TAI-14,基因Adh-AG^I1,Acph-Ag^i2和Phe-Ag^i2定位到TAI-16中的冰草染色体上。根据这些基因定位和我们以前的研究工作,结合植株表型分析,推测TAI-11,TAI-12,TAI  相似文献   
52.
余倍体小滨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傅杰  陈漱阳 《遗传学报》1996,23(1):24-31
本文对八倍体小滨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及附加染色体的传递及丢失规律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BC1F1与F2相比较,染色体分离范围小,并且分离向染色体数目减少偏移,有利于43、44条染色体的分离;双单体附加和单体附加后代异染色体丢失严重,分别为65.79%和61.99%,双单体附加分离出单体附加占10.53%,单体附加的传递率为26.92%,单体附加后代分离出的二体附加为5.56%,二  相似文献   
53.
方宏筠  何孟元 《遗传学报》1996,23(3):220-227
本文研究了天兰冰草(Agropyronintermedium2n=42)染色体导入小麦后对小冰麦外植体再生能力的影响,从而分析调控再生能力的基因所在天兰冰草染色体的定位。对异源八倍体小冰麦的研究表明,与天兰冰草强再生能力有关的基因主要分布在附加到中2的冰草染色体组上;对7个异附加系小冰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冰草强再生能力的性状由多基因调控,这些基因主要分布在附加到TAI-11、TAI-12、TAI-13的冰草染色体上。此外,小冰麦杂种F1的研究表明,在组织培养中同样能够表现出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4.
小麦Kr基因在小麦与玉米或鸭茅状摩擦禾杂交中的失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玮  牛德水 《遗传学报》1996,23(6):453-459
用37个小麦(Triticumaestivum)品种(系)为母本,分别与黑麦(Secalecereale)、球茎大麦(Hordeumbulbosum)、玉米(Zeamays)和鸭茅状摩擦禾(Tripsacumdactyloides)杂交,比较其亲和性,小麦和玉米或鸭茅状摩擦禾杂交比小麦与黑麦或球茎大麦杂交的亲和性显著提高。携带着显性Kr1和Kr2基因的小麦品种Hope与黑麦杂交,不能形成胚,而与玉米及鸭茅状摩擦禾杂交时,成胚率分别达16.00%和32.50%。表明控制小麦与黑麦及球茎大麦杂交亲和性的Kr基因系统在小麦与玉米及小麦与鸭茅状摩擦禾属间杂交中失活。讨论了还存在有其它控制小麦属间杂交亲和性的遗传调控系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5.
冬小麦根表面氧化还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证实了两个不同品种的冬小麦根系表面存在着氧化NADH和还原K3Fe(CN)6的氧化的活力。还原铁氰化物活力在PH5.5到8.5范围内随着PH值升高而增大,温度在15℃到4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还原活力增强,45℃达最高值,55℃时活力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56.
小麦返白系与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杂交后代IPO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小麦返白系和对照矮变1号以及返白系与各不同生态类型的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的杂交、回交F1、F2代为材料,研究这些不同基因型品种在返白期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IPO)基因表达模式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返白期间以返白系为母本的各杂交、回交品种的白化苗中,IPO的个别酶分子表现了可逆的基因阻遏和去阻遏的表达现象。这种表达特点在正、反杂交后F1代中表现一致,从遗传模式上分别属于质-核互作型的分子遗  相似文献   
57.
通过与事国春杂交,利用杂交后代F2和回交后代BC1P1及BC2P2,研究了三个小麦新矮杆品系和矮生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0004的矮生性受一对部分显性矮杆基因控制,5746和7539-各受两对部分显性矮杆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58.
贺明荣  曹鸿呜 《植物学通报》1996,13(4):49-50,22
源库比改变对小麦氮磷元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贺明荣曹鸿呜王振林(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泰安271018)UPTAKE,ACCUMULATIONANDUTILIZATIONEFFICI┐ENCYOFNITROGENANDPHOSPHORUSINWINTE...  相似文献   
59.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浓度(0~2.5mmol/L)碘乙酰胺(IOA)处理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原生质体为受体,以经6krad(130rad/min)60Co-γ射线处理的继代后4~5d期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为供体,使用PEG法诱导细胞融合。融合细胞经培养形成细胞团、愈伤组织或植株。通过形态学比较、染色体检查及同工酶分析,确认了得到的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为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60.
山东省小麦害虫蛛形纲天敌种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8-1990年,在山东省已查明的小麦害虫蛛形纲天敌种类58种,隶属2个目、L5个科、38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