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164篇
  455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为了进一步研究Elymus sibiricus L.、E.nutans Griseb.和E.burchan-buddae(Neuski)Tzelev [=Roegneria nutans(Keng)Keng]的外部形态差异及其系统学关系,本文对这三种植物的6个穗部形 态性状进行了观测和比较,并对这三个Elymus种进行了种间杂交及杂种F1的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 为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Elymus种的穗长及颖长等性状均变异很大,而内稃的长、宽则变异 不大并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E. nutans×E.barchan-buddae及E.nutans×E.sibiricus的杂种F1均完 全不育,减数分裂不规则。E.nutans×E.burchan-buddae杂种F1的减数分裂构型为:7.70I+13.40 Ⅱ+0.06Ⅲ+O.08 Ⅳ,而E.sibiricus×E.nutans杂种F1的构型为11.98 Ⅰ+9.61Ⅱ+O.64Ⅲ+0.39 Ⅳ+0.01V。由本实验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内稃形态性状结合穗部 其它性状的差异能对这三个物种进行较准确的鉴定;2.E.nutans与E.burchan-buddae的亲缘关系较 近,而E.nutans与E.sibiricus的亲缘关系则较远;3. E,burchan-buddae×E.nutans的杂种Fl中存在着染色体配对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2.
17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 以中穗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山农15’和大穗型品种‘山农8355’为供试材料, 设置3个0-1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 W0 (拔节期65%, 开花期60%)、W1 (拔节期70%, 开花期70%)、W2 (拔节后8天70%, 开花后8天70%), 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补充土壤水分达到目标相对含水量, 对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两品种籽粒产量均以W0处理最低, ‘山农15’ W1和W2处理无显著差异, ‘山农8355’ W1处理显著高于W2处理; 两品种W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W2处理。‘山农15’ W1处理的籽粒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山农8355’的W1处理, 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 两品种W2处理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2)两品种总耗水量以W0处理最低, ‘山农15’ W1处理显著低于W2处理, ‘山农8355’两处理无显著差异; 两品种W1处理的土壤供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高于W2处理。‘山农15’ W1处理的总耗水量和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低于‘山农8355’, 土壤供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高于‘山农8355’; 两品种W2处理总耗水量, 土壤供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无显著差异。(3)两品种W1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W1处理提高了‘山农8355’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 对‘山农15’无显著影响。‘山农15’ W1和W2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低于‘山农8355’, 开花前贮藏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转运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山农8355’, 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低于‘山农8355’。综合考虑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 W1处理是两品种节水高产的最佳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  相似文献   
174.
小麦根系过氧化氢积累与耐盐性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抗盐性不同的2个小麦品系为材料,对其在盐胁迫下根细胞膜的膜渗透率,MDA含量,H2O2积累以及POD,SOD相对活性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抗性低的小麦品系93029#POD活性下降,导致活性氧积累而引起膜脂的过氧化作用;而抗盐性强的906#,在盐胁迫下。POD活性显著升高,没有明显的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现象,植物的抗盐性与其活性氧代谢和H2O2水平有关,抗必品系具有较高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使得H2O2浓度处于较低的水平,不对细胞造成伤害,外施Ca^2 和Vc可部分缓解盐害。  相似文献   
175.
空间条件对几种粮食作物的同工酶和细胞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搭载1987年发射的两颗返地卫星(8月5—10日和9月9—17日)的几种小麦、大麦种子,经回收后初步研究表明:(1)对发芽率的影响:空间处理的种子,其发芽率与对照无差别;(2)对茎及生育期的影响:空间处理的种子长成的幼苗比对照强壮,植株高度有些品种明显的矮于对照。生育期有不同程度延长;(3)对染色体结构的影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表明搭载卫星的种子当代可诱导出比地面更多的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及染色体数目异于正常体细胞数目的现象。小麦品种Cocorit—71经空间处理后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可高达20.51%,而地面对照组其花粉母细胞基本正常(2n=28);(4)对同工酶的影响:经空间处理的小麦种子酯酶、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谱带空间处理的比地面对照减少。由此可见,空间处理可诱导纯合植物种子发生变异,为农作物育种创造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6.
盐胁迫对不同抗盐性小麦叶片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以不同抗盐性小麦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对叶片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指出150mmol/LNaCl使小麦幼苗生长降低,叶绿素含量下降,同时使光系统Ⅱ的潜在光化学活性和原初光能转化率降低,使光反应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7.
利用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12份巨穗小麦种质材料中的外源遗传物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2份材料染色体数均为42,其中5份材料均具有一对小麦-黑麦(Triticum aestivum-Secalecereal)1BL/1RS易位染色体和一对中间偃麦草(Agropyron intermedium Garten)染色体、3份材料只具有一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3份材料只具一对1BL/1RS染色体、1份材料无1BL/1RS和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进一步细胞学分析表明,此中间偃麦草染色体代换了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中的2D染色体,因其良好的同源补偿性,表示为2Ai.同时对2Ai在巨穗小麦种质中存在的遗传学意义及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8.
利用离体诱变技术选育小麦大粒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鲁麦12等为材料进行幼层培养,转分化前辐照1000rad,在R2代调查千粒重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后代千粒重发生了显著变化,变异范围为39.5—68.5g.突变率高达63.08%,最高千粒重超过对照40.95%。已选出一批大粒材料应用于生产.其中核生二号新品种千粒重65g,杂交后代表明,大粒变异多为显性突变。  相似文献   
179.
Ca2 +对小麦种根及其根毛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浓度的CaCl2对小麦种根生长、根毛发生和生长无明显影响,高浓度的CaCl2(0.1 mol/L)对种根和根毛生长有抑制作用,但不影响根毛的发生。Ca2+专一性整合剂EGTA抑制种根生长和根毛的发生及生长,添加一定浓度的外源CaCl2,这种抑制作用可被消除。CaM抑制剂TFP(三氟拉嗪)和CPZ(氯丙嗪)对种根生长、根毛发生和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添加外源CaM可减弱或消除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0.
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治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对盐碱化草地治理进行了比较研究.生物方法采用枯草处理;化学方法采用石膏处理;物理方法采用铺沙处理,种植羊草、野大麦和碱茅3种牧草.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降低土壤pH值、电导率和增加土壤含水率.在生物治理中,羊草和野大麦在枯草量达1500g·m-2,碱茅在枯草量达1000g·m-2时,便可良好生长.在化学治理中,石膏施用量达1.25kg·m-2,即可达到改良效果.在物理方法治理中,羊草和野大麦在沙层厚度为13cm,碱茅在11cm时即可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