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环境昆虫学报》2014,(6):928-932
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vestalis寄生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丝腺形态结构、丝腺内蛋白组分及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寄生后的小菜蛾幼虫的丝腺细胞不经历膨大期即开始凋亡,无法大量分泌蛋白,因此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未寄生的小菜蛾丝腺内的蛋白,且蛋白组分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主要是50 kDa以上的蛋白含量和种类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52.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介导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中胆碱能突触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快速传递,也是新烟碱类杀虫剂和多杀菌素的作用靶标。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nAChR α亚基的一个新基因(Pxα8)的全长cDNA(GenBank登录号为EU914853)。Pxα8的cDNA序列全长1 744 bp,开放阅读框为1 602 bp,编码534个氨基酸,具有nAChR α亚基的典型特征,与其他昆虫nAChR α8亚基具有77%~96%的相似性,与果蝇nAChR β2亚基具有76%的相似性。Pxα8的开放阅读框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导致多个位点氨基酸的替换。雌性4龄幼虫的多态性位点多于雄性4龄幼虫,而且雌、雄4龄幼虫的多态性位点均不相同。半定量RT-PCR研究结果表明,Pxα8 mRNA在成虫期表达量高于蛹期和4龄幼虫期。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小菜蛾nAChR 亚基的多样性和对多杀菌素的靶标抗性机制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3.
小菜蛾化学感受蛋白基因PxylCSP1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到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化学感受蛋白(CSP)基因PxylCSP1(GenBank登录号: FJ361903),其核苷酸序列全长405 bp,编码134个氨基酸残基,预测N-末端包含1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估测其成熟蛋白分子量为13.56 kD,等电点为6.12。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和其他鳞翅目昆虫CSP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同源性较高(70%~80%)。RT-PCR结果表明PxylCSP1不仅存在于小菜蛾的触角中,还存在于头、足、腹和翅中。Real-time PCR结果表明PxylCSP1的表达水平因被测小菜蛾的性别、日龄、组织不同和交配与否而异。  相似文献   
54.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我国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已对田间常用的化学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性。为寻找有效的小菜蛾生物防治措施,本实验研究了一株分离自家白蚁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SCAU-PFCF01)对小菜蛾2~4龄幼虫的致病力。实验采用浸液法,供试浓度为1×103、1×104、1×105、1×106和1×107个孢子/mL。结果表明:随玫烟色拟青霉孢子浓度的升高,小菜蛾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在浓度为1×107 /mL时,小菜蛾2、3和4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6%、85%和80%。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病力与供试龄期有关,其感病的敏感顺序为2龄、3龄和4龄。用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TDM)对各龄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菌株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2龄幼虫接种后第7天、3龄幼虫接种后第5天、4龄幼虫接种后第4天的LC50估计值分别为1.17×104、1.44×104和5.21×104 /mL,LC90估计值分别为1.98×106、3.82×107和1.29×108 /mL。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时间与浓度相关,供试各龄幼虫的LT50值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减,在1×105~1×107 /mL的范围内,2龄幼虫的LT50值从3.16天降低到1.72天,3龄幼虫的LT50从3.21天降低到1.83天,4龄幼虫的LT50从3.69天降低到2.04天。即2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短,其次为3龄幼虫,4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长。结果显示了该株玫烟色拟青霉在小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5.
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容重和各种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容重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加,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逐渐降低;两种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比较明显,阔叶红松林0~10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1.41 g·cm-3、52.31%、46.11%和6.20%,暗针叶林地土壤分别为0.98 g·cm-3、50.65%、40.32%和10.33%;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地土壤100 cm土层贮水能力相差较大,分别为619.89和1 033.05 t·hm-2.两种森林类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一般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相一致.  相似文献   
56.
董丽丽  席贻龙  张雷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417-2420
在4个温度(15 ℃、20 ℃、25 ℃和30 ℃)下对4个不同生化遗传特征的萼花臂尾轮虫克隆(A、B、C和D)所产幼体的耐饥饿时间及其与温度、轮虫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等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 ℃下克隆B幼体耐饥饿时间最短,为45.67 h;20 ℃和25 ℃下克隆C幼体耐饥饿时间均最长,分别为61.33 h和72.01 h;30 ℃下克隆A幼体耐饥饿时间最长,为40.11 h.4个温度间,克隆A轮虫幼体的耐饥饿时间在15 ℃下最长,克隆B和C轮虫幼体的耐饥饿时间在30 ℃下均最短,克隆D轮虫幼体的耐饥饿时间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逐步显著缩短.4个克隆轮虫的幼体耐饥饿时间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克隆A轮虫的幼体耐饥饿时间还与卵体积呈显著负相关,克隆C相反;克隆B和克隆D轮虫幼体耐饥饿时间与个体体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7.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003年秋季、2004年春季采自广东惠州、福建福州、浙江杭州和江苏南京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田间种群对Cry1Aa、Cry1Ab、Cry1Ac和Cry2Aa以及Bt制剂kurstaki亚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kurstaki, Btk)的抗性水平。与敏感品系PHI-S相比,广东惠州田间小菜蛾种群的抗性水平最高,其对Cry1Ab和Cry1Ac的抗性分别达到了168和120倍,均为高抗水平; 对Btk制剂的抗性有47倍,达到了中抗水平;对Cry1Aa和Cry2Aa具有低水平抗性 (分别为5.8和5.6倍)。福建福州、浙江杭州和江苏南京田间小菜蛾种群抗性水平相近,对Cry1Ab和Cry1Ac具有低至中等水平抗性 (8~28倍),对Btk制剂具有低水平抗性 (3.5~7倍),对Cry1Aa和Cry2Aa还没有产生明显抗性。因此,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要注意Btk制剂与Bt其他亚种制剂或其他生物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减小Bt制剂对小菜蛾的选择压力,延缓小菜蛾对Bt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8.
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种群控制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实验种群生命表和自然种群生命表,应用种群趋势指数(indexofpopulationtrend,I)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nterferenceindexofpopulationcontrol,IIPC),评价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细叶桉(Eucalyptustereticornis)、烟草(Nicotianatabacum)、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假莲翘(Durantarepens)、飞扬草(Euphorbiahirta)、茶枯(Camelliaoleifera)8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以及细叶桉、烟草、茶枯3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及其混合液对小菜蛾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各种植物乙醇提取物作用下,I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为4.4842(细叶桉)、5.3702(花椒)、5.5199(飞扬草)、6.1609(假莲翘)、6.8937(羊蹄甲)8.0945(烟草)、9.8052(茶枯)、11.1382(构树),对照的I值为69.8964;IIPC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为0.0642(细叶桉)、0.0768(花椒)、0.0790(飞扬草)、0.0881(假莲翘)、0.0986(羊蹄甲)、0.1158(烟草)、0.1403(茶枯)、0.1594(构树),说明供试植物提取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增长都有一定的抑制和干扰作用.小菜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植物乙醇提取物作用下,I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为5.1997(细叶桉)、7.4160(烟草)、7.3644(茶枯)和3.1399(混合液),对照的I值为21.6232;IIPC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为混合液(0.1608)、细叶桉(0.2405)、茶枯(0.3549)、烟草(0.3695),说明供试植物提取物都能明显降低种群趋势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干扰小菜蛾自然种群增长,在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外源茉莉酸诱导植物反应对小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Jasmonic acid (JA) is a naturally occurred growth regulator found in higher plants and a main signal molecule carrying information about injury. Its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in plants infested by herbivores can induce the wounded plants to produce defense responses which will affect herbivores. The application of exogenous JA to plants could imitate the effects of herbivores infestatio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applying exogenous JA on cabbage plants did not affect the survival of Plutella x vlostella larvae, but retarded their development and reduced the pupal weight and female fecundity.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15%OMI-88乳油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该药剂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与较长的持效性,是防治小菜蛾的一种高效杀虫剂,可以在蔬菜生产上推广使用;建议田间使用浓度为1500倍液,防治适期为幼虫1—2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