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4篇
  39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不同性比对小菜蛾繁殖及田间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雌雄比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繁殖的影响以及性诱剂对田间种群的控制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雌雄比的提高,雌蛾的产卵量减少,孵化率降低,在1∶1,4∶1状态下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79.33粒和76.03粒,平均孵化率为89.03%和78.44%,在13∶1状态下平均单雌产卵量为36粒,平均孵化率仅为46.05%,全雌状态下所产的卵无一孵化。田间应用性诱剂也可有效降低虫口数量。  相似文献   
352.
小菜蛾蛹主要天敌颈双缘姬蜂的生物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汪信庚  刘树生 《昆虫学报》1998,41(4):389-395
颈双缘姬蜂Diadromus collaris小菜蛾蛹的重要寄生蜂。该文报道了此蜂的羽化、产卵、交配、发育、繁殖、存活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农药残留对其成蜂毒性等。在25℃下,雌蜂羽化后1~2d即可产卵,第3~7d达到产卵高峰,每雌一生平均产卵寄生43.8头寄主,平均产卵寄生期为11.5d。幼虫共有5个龄期,25℃下卵期和各龄幼虫期1~2d,蛹期5~6d,雌、雄蜂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在15℃、17.5℃、20℃、22.5℃、25℃、27.5℃、30℃和32.5℃时从卵发育至成虫的平均历期为30.6d、22.5d、17.8d、14.5d、12.1 d、11.1d、10.3d和10.2d。发育起点温度为7.4℃,有效积温为225.1日度。发育、存活和产卵寄生适温范围约17~30℃。15℃下成蜂可贮存20~30d。Bt、抑太保、害极灭等对成蜂无直接的残留毒性,辛硫磷、灭多威、杀虫双等则有较高的毒性,杀灭菊酯有微毒性。  相似文献   
353.
不同品系小菜蛾成虫脑突触体 蛋白质磷酸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敏感品系、抗溴氰菊酯品系、抗杀虫双品系和抗杀螟丹品系的成虫脑突触体蛋白质磷酸化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蛋白质磷酸化在各个品系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cAMP和钙加钙调蛋白对不同品系小菜蛾脑蛋白质磷酸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3种杀虫剂均对各品系小菜蛾的磷酸化反应有影响,杀虫双、杀螟丹表现为抑制,溴氰菊酯表现为加强。这种影响在敏感品系中表现得比抗性品系中要强烈。  相似文献   
354.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侵染过程及菌体在虫体内的增殖方式。以浓度为1×107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小菜蛾4龄幼虫,在透射电镜下对虫体各部位的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1h玫烟色棒束孢菌株EBCL03011的分生孢子开始萌芽,至4h可观察到附着孢的形成和穿透,接种后24h已普遍侵入体腔。玫烟色棒束孢在寄主表皮和体腔内,以菌丝段出芽生殖、菌丝分隔及菌丝段分隔3种方式大量增殖,主要以颗粒状的菌丝段在寄主体腔内扩散,菌丝段在穿透表皮和体腔内增殖过程中伴随着机械压力和酶的活动。  相似文献   
355.
雷公藤生物碱对小菜蛾幼虫生长及其解毒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生物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的生长发育和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s)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取食用LC10和LC90两种浓度雷公藤生物碱处理过的菜叶后,小菜蛾的生长发育均被抑制,抑制率随虫龄的增大而降低。2种浓度生物碱处理对GSTs酶活力的影响不相同,低浓度(LC10)处理后酶活力在1—2龄期被显著诱导升高,达对照的2.83倍,而2龄以后则被显著抑制,分别仅为对照的0.20(3龄)、0.39(4龄初)和0.27(4龄末);在高浓度(LC90)处理下,4个不同发育阶段GSTs活力均高于对照,其中1—2龄期达对照的4.07倍,最为明显。CarEs活力在2种浓度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高浓度处理后在1—2、3、4龄初和4龄末期的酶活力分别为对照的2.97、3.29、3.27和2.06倍,低浓度处理后则分别为对照的2.59、2.58、2.31和1.91倍。  相似文献   
356.
采用固相微萃取采集吸附、热脱附及GC-MS分析的方法,对芥蓝受小菜蛾侵害后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昼夜释放节律变化进行了研究.小菜蛾取食后的芥蓝挥发性物质释放量是未受损的芥蓝的一倍,同时检测到较多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受小菜蛾取食后的芥蓝,分子量小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昼夜释放节律研究表明,正常芥蓝的不同的挥发物表...  相似文献   
357.
【目的】分析近交繁殖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种群的影响,为室内繁殖小菜蛾种群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连续饲养6代小菜蛾种群,比较近交种群和杂交种群在交配行为、繁殖能力、蛹重、成虫寿命及形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近交繁殖各代蛹重达极显著差异,尤其第3代后,蛹重显著下降;近交各代的雌雄成虫在交配次数和交配持续时间上显著减小,尤其是第4代后,下降幅度极其明显,F6代雌(雄)成虫的交配次数和交配持续时间分别是F0代的12.9%(13.8%)和8.3%(8.9%),表明自F4代后,近交小菜蛾种群已呈现出明显的衰退现象。同样,F4代后近交种群的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卵孵化率、成虫寿命等均极显著下降,但世代历期显著延长。同时,近交对雌雄成虫体长有显著影响,F6代雌雄成虫体长是F0代的60%左右。【结论】自近交繁殖3代始,会导致小菜蛾种群交配行为、繁殖及形态的变化,尤其是近交繁殖4代以后变化更为明显,使种群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因此,在小菜蛾室内繁殖时,隔一段时间(至多3代)采集远源虫源,避免种群衰退。  相似文献   
358.
【目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ndogenous retroviruses, ERVs)是一类在宿主基因组中世代留存的有类似病毒结构的序列元件。本研究在通过前期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精巢转录组分析发现一个小菜蛾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PxERV的基础上,探究该逆转录病毒元件的序列特征及侵染活性,为探明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对小菜蛾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鉴定了PxERV在小菜蛾基因组上的序列及结构特点,并用基因克隆和测序得到PxERV的env基因序列;进一步通过MEGA6软件构建了昆虫env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核型多角体病毒包膜糖蛋白的系统发育树。利用qPCR技术检测了env基因在小菜蛾G88品系不同发育时期虫体和精巢中的表达模式及FZ品系成虫和G88品系的成虫和幼虫中env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利用CRISPR/Cas9介导小菜蛾G88品系中env基因突变,检测PxERV的独立复制活性。【结果】PxERV有LTR-pol-env-LTR结构,其env基因与果蝇Drosophila buzzatii逆转座子osvaldo和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内源性逆转录病毒Ted的env基因进化关系较近。PxERV的env基因在小菜蛾G88品系雄成虫精巢中特异性高表达,env基因的拷贝数在小菜蛾FZ品系中的低于在G88品系中的,但在不同发育时期的G88品系中没有差异。G88品系多代自交,突变型env基因在小菜蛾基因组上不断减少,直至完全恢复野生型env基因。【结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PxERV在小菜蛾世代间存在独立复制活性,但在小菜蛾发育过程中不会独立复制。这种病毒元件可能通过小菜蛾雄性生殖系统实现侵染活性,但侵染机理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359.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阿维菌素敏感(ABM-S)和抗性(ABM-R)种群的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进行了活性比较。以单头虫表示酶活力,上述3种酶的活性与虫龄正相关,老熟幼虫期酶活性最高。总体上,ABM-S种群的3种酶活性高于ABM-R种群,SOD活性的种群差异随虫龄的增长而减小,1~2龄幼虫ABM-S种群的SOD活性是ABM-R种群的14.27倍。POD活性在3龄幼虫期性差异最大,为4.80倍。CAT活性在4龄末期幼虫无种群差异,其它龄期的活性差异约1~2倍。上述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抗性并未导致小菜蛾保护酶系统活性增加,这也暗示了昆虫酶系统的能量保守性。  相似文献   
360.
腐胺对小菜蛾幼虫生长及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腐胺处理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 3龄幼虫取食量、存活、羽化率、蛹重及保护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胺对小菜蛾幼虫的取食量、存活、羽化及保护酶活力均有明显的影响。经过腐胺处理后,3龄幼虫的取食量、存活率、化蛹率及体内SOD和POD活力均明显高于蒸馏水对照;但腐胺对其蛹重、蛹的羽化率及体内CAT活力却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