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74篇 |
专业分类
39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在小菜蛾饲料配方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筛选小菜蛾半合成人工饲料配方,以化蛹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通过统计寻优获得的优化配方为:每100g人工饲料中,麦芽5g、蔗糖3.5g、菜叶粉5g、干酪素3g、螺旋藻0.75g。在温度24~26℃,相对湿度60%~70%,光照周期为13L∶11D的条件下,用该优化配方饲养小菜蛾,幼虫期8.45d,蛹期4.5d,初孵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历期平均12.95d,化蛹率74.7%,羽化率94.9%,蛹重5.14mg/头,雌虫平均寿命9.5d,雄虫寿命13.5d,每雌产卵量135.67粒。与发芽菜苗饲养相比,存活率和发育速度无显著差异,蛹重和产卵量显著增加。该饲料价格低廉,配制和应用管理方便,饲养过程中不必更换饲料。 相似文献
292.
用以作用因子组配的生命表、种群趋势指数(Ⅰ)和控制指数评价小菜蛾颗粒体病毒与其他防治措施对小菜蛾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综合防治区的Ⅰ值为0.19,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04,即后代种群数量将下降为对照区的0.04倍;病毒区的Ⅰ值为0.98、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20,即后代种群数量将下降为对照区的0.20倍;B.t区的Ⅰ值为2.40,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48;赤眼蜂区的Ⅰ值为0.82,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17.从这可以看出几种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联合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3.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6月期间,田间小菜蛾种群密度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但在7月初至8月初期间急剧下降,8月下旬开始逐渐升高,9月~11月期间,小菜蛾种群密度显著高于春季的6月及夏季的8月下旬。总体上看,与25°C处理相比,40°C预处理田间小菜蛾8h后,氰戊菊酯、甲胺磷和阿维菌素对田间小菜蛾的24h和48h毒力均显著增高。与25℃处理相比,33.5°C预处理24h、36°C预处理8h和36℃预处理24h均显著抑制田间小菜蛾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且随着高温处理时间延长,抑制率明显增大。上述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可导致田间小菜蛾种群密度急剧下降,并会显著抑制田间小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多功能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294.
施肥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直径、根长和比根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辽宁东部山区16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施肥对日本落叶松1~5级根序中细根直径、根长和比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根序等级的增加,日本落叶松细根平均直径和根长显著增加(P<0。05,P<0。01)、比根长则显著下降(P<0。01).在日本落叶松的5级根序中,1级根的平均直径最细、根长最短、比根长最高,而5级根则相反;随着根序等级的增加,日本落叶松细根平均直径、根长和比根长的变异系数逐渐增大.除1级根外,土层对细根的平均直径、根长和比根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样地相比,施肥对各级细根平均直径、根长和比根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2级根上,对3级根序以上的细根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施氮肥显著降低了1~2级根的平均直径(P<0.05),施氮肥以及氮磷肥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0~10 cm)中1级根的平均根长(P<0.05),表层土壤中细根的比根长在施氮肥的条件下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295.
《昆虫知识》2022,(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光周期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羽化节律的调控作用,为小菜蛾的季节性种群动态预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自然光周期和逆转光周期条件下,观察小菜蛾每日的羽化情况。【结果】在自然光周期和逆转光周期条件下,小菜蛾蛹在24 h均可以羽化。正常光周期下,羽化行为表现为近似抛物线形昼夜节律,雌成虫通常在黑暗阶段羽化(18:00-6:00),而雄成虫大多在光照阶段羽化(6:00-18:00)。在逆转光周期下,小菜蛾蛹的羽化无明显规律。在正常光周期下,雌成虫的羽化频率在光期和暗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相比于暗期,雄成虫在光期羽化率较高;在逆转光周期后,雌成虫在暗期(6:00-18:00)的羽化数量比光期(18:00-6:00)高,雄成虫暗期的羽化数量比光期低。【结论】光周期逆转后小菜蛾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羽化节律明显改变,这将有助于阐明害虫光周期变化与生物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6.
小菜蛾对Bt毒素Cry1Ac和Bt制剂抗性的选育及其抗性种群的生物学适应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Bt制剂和Bt毒素Cry1Ac分别对源自深圳田间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在室内进行抗性种群选育,获得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24.36、38.16倍的抗性种群DBM.1Ac-R30和DBM.Bt-R46。对这2个抗性种群及其敏感种群(DBM.Bt-S)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特征进行了详细地观察与比较,并以甘蓝为饲喂材料构建了2个抗性实验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DBM.1Ac-R30和DBM.Bt-R46种群较DBM.Bt-S种群的产卵量和孵化率下降,幼虫发育历期延长,雌雄比显著降低,雌成虫数量、寿命减少。DBM.1Ac-R30和DBM.Bt-R46种群相对于DBM.Bt-S种群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75和0.65,抗性种群在繁殖能力上存在明显的生存劣势。 相似文献
297.
本研究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并且进行温度梯度PCR和二次PCR,最终筛选出适合扩增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中肠APN3(氨肽酶N3,Aminopeptidase N3)片段的引物和温度,这为研究APN3的基因功能、APN3同APN其他同工酶之间的亲缘关系奠定了基础。通过比较电泳图谱,发现APN3在小菜蛾中肠中的表达量远远低于APN1、APN2和APN5的表达量。小菜蛾中肠APN同工酶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APN3同APN1的亲缘关系最近,同APN2的亲缘关系最远。以上结果对于揭示Bt毒素作用于小菜蛾的机理以及小菜蛾对Bt毒素的抗性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98.
299.
野捕和圈养繁殖雄性马麝行为格局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法,对甘肃兴隆山麝场圈养雄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进行行为取样,比较野捕和圈养繁殖雄性马麝的行为差异,并对雄麝在交配季节和非交配季节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圈养环境和管理模式相同,野捕和圈养繁殖马麝的总体行为格局类似,其时间和能量分配格局无本质差异,但由于幼年期的抓捕、人工哺乳及圈养方式等对其行为发育的影响,野捕雄麝的冲突行为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驯产雄麝(P<0.05).和非交配季节相比,雄麝在交配季节的静卧行为持续时间较少(P<0.05),运动性增加(P<0.05),摄食(P<0.05)和反刍减少(P<0.05),蹭尾标记及粪尿标记行为持续时间较长,增加了信息标记强度,且对相关的环境探究和尾阴探究等信息收集行为相应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00.
Mao-xinZhang BingLing Shao-yingChen Guang-wenLiang Xiong-feiPang 《Entomologia Sinica》2004,11(1):37-45
Repellent and oviposition deterrent activities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Mikania micrantha and five volatile compounds including limonene, a-terpinene, linalool, B-caryophylene and verbenone on the diamondback moth (DBM), Plutella xylostella, was investigated in door and in net-hou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ssential oil of the M. micrantha had significant repellant effect (at flow 100-180 mL/min) and oviposition deterrent activity at dose 1020 uL/seedling for the DBM. In five volatile compounds, a-terpinene, limonene and linalool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repellent and oviposition deterrent of the DBM moths, but verbenone and B-caryophylene, no significantly effect was observed in repellent and oviposition deterr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