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3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种采集稻纵卷叶螟卵的高效简便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的"烧杯+湿纱布"卵收集方法,并与"塑料袋收集法"和"塑料杯收集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烧杯+湿纱布"卵收集法能显著地延长了稻纵卷叶螟成蛾的寿命、提高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采用此法收集稻纵卷叶螟的卵更高效和简便。  相似文献   
92.
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在田间,该虫的繁殖期出现在春季和秋季,以成虫在土中越夏和越冬。本试验在光周期L∶D=16∶8条件下,系统调查了不同温度(20、25和28℃)对大猿叶虫非滞育成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每雌平均日产卵量在28℃最大(51.24±2.90)粒,显著高于25℃和20℃的(39.57±2.86)粒和(31.53±2.02)粒,但由于28℃下的产卵持续时间明显短,导致了总产卵量在这3种温度间没有显著差异;28℃下的卵孵化率低于20℃和25℃,但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成虫寿命逐渐缩短,20℃与28℃间的雌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20℃与25℃,28℃的雄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在20、25、28℃下,均有30%的个体经历一段时间繁殖后进入滞育,其滞育前的产卵持续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总产卵量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93.
常用杀虫剂对小菜蛾天敌卷蛾分索赤眼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田间常用的11种杀虫剂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卵寄生性天敌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Nagaraja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阿维菌素、多杀霉素、溴虫腈、氟虫腈和杀螟丹对卷蛾分索赤眼蜂成蜂有极明显触杀毒性,成蜂接触药膜8h后的死亡率达到89.31%~100%,丁醚脲、阿维菌素和多杀霉素能极显著降低成蜂的寄生力,溴虫腈和氟虫腈处理卵和幼虫期均显著降低卷蛾分索赤眼的成蜂羽化率,杀螟丹对卷蛾分索赤眼蜂各虫态都有极强的毒性,其处理后成蜂的羽化率几乎都为0。试验结果说明,氟啶脲、茚虫威、苏云金杆菌和虫酰肼对卷蛾分索赤眼蜂成蜂及各发育虫态均较安全,可在田间任何时候使用,而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多杀霉素和阿维菌素的使用则应尽量避开卷蛾分索赤眼蜂成蜂期。  相似文献   
94.
了解敏感和抗性蚊虫的繁殖适合度对于规划和实施蚊虫防治计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将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幼虫用溴氰菊酯(AnDL)及溴氰菊酯和PBO混配制剂(1∶5) (AnDP), 或斯氏按蚊成虫用溴氰菊酯(AnDA) 进行选择后, 在实验室内检测了起源于印度德里的斯氏按蚊亲本(AnS)和抗性品系 (AnR) 的繁殖适合度的变化,从繁殖力、生育力、卵孵化率和生殖营养周期的长度等方面评价了斯氏按蚊的繁殖适合度。结果表明:与AnS品系相比, AnR品系的生殖营养周期缩短了60%~73%。与AnS品系相比, AnR品系的产卵量显著降低, 降幅达14.5%~37.9%,对溴氰菊酯抗性最强的AnDL40品系的产卵量降低得最多。这些结果说明溴氰菊酯抗性与繁殖劣势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与亲本品系相比, AnDL40品系的卵孵化率降低了19.4%~30.9%, 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相关性。在RDP品系中观察到繁殖适合度降低, 表明溴氰菊酯增效剂的选择不仅在降低溴氰菊酯抗性水平而且在降低抗性个体频率上的效率。在对溴氰菊酯几乎不具有抗性的成虫品系的选择中繁殖适合度降低, 暗示溴氰菊酯作为灭杀斯氏按蚊成虫剂的效果要好于作为杀幼虫剂的效果。这些结果提示, 通过对斯氏按蚊实施不同抗性治理策略, 种群中抗性基因型的繁殖适合度的降低可消除杂合子和抗性纯合子。  相似文献   
95.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体视显微镜,首次对仅分布于中国新疆及毗邻中亚细亚地区的、稀见荒漠拟态昆虫--荒漠竹节虫Sceptrophasma bituberculatum(Redtenbacher)卵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探讨其对干旱荒漠环境的适应性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6.
龙柏精油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龙柏精油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熏蒸作用是龙柏精油对小菜蛾的主要作用方式,熏蒸实验中当龙柏精油浓度为5.00 mg/L2、.50 mg/L时,处理后48 h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33%、80.29%。龙柏精油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非选择性拒食作用和产卵忌避作用,但由于精油的挥发性效果不持久。当龙柏精油浓度为5.00 mg/L和2.50 mg/L时,24 h小菜蛾的产卵忌避率分别为80.45%和77.42%;而48 h则降为72.30%和61.79%。当龙柏精油浓度为5.00,2.50和1.25 mg/L时,24 h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86.70,74.36和70.93%,48 h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降为82.36,71.40和60.40%。龙柏精油对小菜蛾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当龙柏精油浓度为5.00 mg/L时效果最好,24 h和48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00%和76.67%。  相似文献   
97.
小菜蛾对九种杀虫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锋  王沫  李建洪 《昆虫知识》2006,43(5):640-643
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了9种杀虫剂对海南、山东、广东、湖北武汉和襄樊等5个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田间种群的毒力,和室内相对敏感品系比较。结果显示,5个地区的小菜蛾种群都对氯氰菊酯产生了10倍以上的抗性,广东和山东种群达到30倍以上的抗性。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山东小菜蛾种群达到135倍,广东种群达到30倍,其他地区均在10倍以下。但是,作用机制与阿维菌素类似的药剂,氟虫腈的抗性5个地区均在5倍或5倍以下。对昆虫生长调节剂定虫隆和氟虫脲的抗性除广东种群分别在10倍和20倍以上外,其他地区均在5倍以下。广东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为7.8倍,其他地区的种群没有产生抗性,多杀菌素和杀虫双均为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的药剂,但是作用的位点不同。杀虫双对5个种群的LC50值均是比较大的(>800 mg/L),尽管没有明显的抗性,不适宜用于小菜蛾田间防治。对呼吸链电子转移抑制剂溴虫腈的抗性均在10倍以下。对辛硫磷的抗性在2~5倍。  相似文献   
98.
小菜蛾成虫对沙芥的产卵嗜好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试验,比较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对沙生十字花科蔬菜沙芥叶(PugioniumcornutumL.)、小白菜、油菜和甘蓝叶的产卵选择性。结果表明,产卵选择性顺序为沙芥≥小白菜>油菜>甘蓝,在沙芥叶上的产卵率是甘蓝叶上的9倍多;补充营养使小菜蛾成虫的产卵量平均提高2.5倍,产卵次数增加2倍,在有沙芥叶条件下,当日羽化的小菜蛾便可交尾产卵;在无沙芥叶条件下,小菜蛾成虫的产卵前期平均延迟1d左右。  相似文献   
99.
测定处于不同纬度的浙江杭州和福建宁德的蓝尾石龙子(Eumeceselegans)种群的个体大小和繁殖特征。宁德种群的产卵时间为5月27日—6月22日,早于高纬度杭州种群(6月4日—7月12日)。宁德种群最小繁殖雌体及性成熟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杭州种群。宁德和杭州两种群的相对窝卵重无显著差异;当统计去除母体体长的影响之后,两地种群的窝卵数和窝卵重也无显著差异,但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蓝尾石龙子窝卵数和卵重量呈负相关,窝卵数和卵大小的权衡存在种群间差异。特定窝卵数条件下,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由此可见,蓝尾石龙子种群间的繁殖生活史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与母体大小的差异密切相关。推测不同纬度地区的蓝尾石龙子种群的繁殖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0.
2005年5月,采集了淮河地区颍上八里河集群繁殖的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和小白鹭(Egrettagarzetta)鸟卵共18枚,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卵壳、内容物中重金属Cd、Pb、Cr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所有卵壳样品中均检出一定水平的Cd、Pb和Cr残留量,夜鹭卵壳中重金属残留量为Pb>Cr>Cd,小白鹭卵壳中重金属残留量为Cr>Pb>Cd,卵壳中Pb和Cr残留量的种间差异都不显著,但Cd的种间差异显著;在2种鹭卵内容物中,Cr都被检出,在夜鹭卵内容物样品中,Pb只被部分检出,Cd在2种鹭卵内容物样品中都没有被检出,3种重金属在内容物中残留量的种间差异都不显著。2种鹭卵壳中Pb和Cd残留量极其显著地高于卵内容物,但Cr的这种残留分布上的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卵壳可用作重金属污染物的指示物,监测和评价湿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