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多种分离/纯化方法,利用核磁共振(NMR)波谱分析法,对小花清风藤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从小花清风藤茎叶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出4个化合物,包括2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和2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为24-羟基-3-氧代-12-齐墩果烯-28-酸(化合物1),β-谷甾醇(化合物2),豆甾醇(化合物3)和齐墩果酸(化合物4)。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四唑盐(MTT)法测试石油醚萃取物和分离得到的4个化合物对CCl4损伤的LO2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均显示出良好的肝细胞保护作用,其中石油醚部位和化合物4肝细胞保护作用最明显,能够显著提高CCl4损伤LO2肝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2.
该研究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三种生境中鬼针草叶和根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鬼针草的生境具有不同的资源水平。三种生境的土壤全氮(TN)和速效氮贫乏,有机碳(C)和全磷(TP)较充裕;生境Ⅰ土壤TN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个生境,生境II土壤TP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个生境,生境III土壤TN、TP含量均大于其它两个生境。(2)不同生境的鬼针草对磷(P)分配策略不同。低N生境的鬼针草叶片P含量根P含量,P较多地分配到植物体地上部分;N、P含量较高的生境中鬼针草根P含量叶P含量,P更多地分配到地下部分。(3)不同生境的鬼针草其地上部分和根的生长速率不同。低N生境的鬼针草叶片N/P和C/P值小,植物体具有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具有地上生长竞争优势;低P生境的植物叶片N/P和C/P值大,植物体具有较慢的相对生长速率;高N、高P生境中根N/P和C/P值小,根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保证了鬼针草的地下生长竞争优势。(4)鬼针草叶片N/P和根N/P之间呈现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为异速生长。不同生境的鬼针草具有不同的营养利用和分配策略,保证了植物强大的竞争力和入侵性。  相似文献   
123.
卫波宁  常子惠  张永娟  王素娟  德吉 《生态学报》2022,42(24):10241-10252
小花水柏枝(Myricaria wardii)为西藏特有物种,是重要的藏药资源,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简称雅江)三大支流河谷流域。为探索小花水柏枝种群结构及分布特征,在雅江三大支流拉萨河、年楚河和尼洋河流域设定15个样点,每个样点5个样方,测量小花水柏枝的基径大小,用径级大小划分年龄结构,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并绘制存活曲线来描述种群结构,并使用种群动态量化和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小花水柏枝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表明:雅江三大支流小花水柏枝种群径级结构均为底部狭窄中部膨大的非典型金字塔结构。动态指数显示三大支流小花水柏枝种群均为增长型但增长趋势不明显,并且对外界干扰比较敏感,抗干扰能力较差。静态生命表及相关曲线显示三大支流小花水柏枝种群存活数量和生命期望随着径级增大逐渐下降,三大流域小花水柏枝种群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整体呈现不稳定的状态。生存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均表明缺乏幼苗是导致未来小花水柏枝衰退的主要原因,且预测年楚河和拉萨河小花水柏枝种群将更快进入衰退期,尼洋河流域小花水柏枝种群衰退期较晚。同时,幼苗所占比例与居群所在地降水量显著正相关,因此高降水量的尼洋河流域更适合小花水柏枝的生存。然而此环境的小花水柏枝种群数量对干扰较敏感,建议在雅江三大支流流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小花水柏枝种群幼苗保护,保护和改善小花水柏枝种群生境,以维持其种群的天然更新和恢复。  相似文献   
124.
报道了中国锦葵科(Malvaceae)一新记录属——沙稔属(Sidastrum Baker f.),小花沙稔[Sidastrum micranthum (A. St.-Hil.)Fryxell]首次在广东发现。  相似文献   
125.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阿维菌素两种产品对南方小花蝽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两种产品对南方小花蝽不同虫态均有一定的毒杀作用.成虫、若虫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基本相同,而卵的敏感性最低.阿维菌素对南方小花蝽除有直接的毒杀作用外,对其捕食能力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6.
小花蝽人工大量饲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花蝽Orius spp.食性广,能捕食蓟马、蚜虫、螨类、粉虱、棉铃虫、红铃虫、木虱、斜纹夜蛾等一些小型昆虫的卵和幼虫(若虫)等,且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数量多、捕食性强等特点,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天敌昆虫.本文主要论述和分析了小花蝽人工大量饲养中的饲料、产卵基质、饲养条件和饲养工具等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7.
本文探明了小苍兰切花瓶插过程中小花不完全开放的原因,是由于采收时切花体内自身糖分积累不足所致。用高浓度(10%,20%,30%)蔗糖液处理,可增加切花各主、侧花序含糖量,提高开放率并延长瓶插寿命。同时还研究了几种含糖、化学药剂及激素的瓶插液对小花开放、花色和瓶插寿命的效应,以S+8-HQC+KT(蔗糖+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激动素)效果较佳。此外,还比较了糖液处理和化学药剂保鲜两种方法的利弊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8.
从小花盾叶薯蓣(Dioscorea parviflora C. T. Ting)的新鲜根状茎中分离到一个新的呋甾烷型配糖体,命名为小花盾叶薯蓣甙(parvifloside) (1),其结构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25R)-26-O-β-glucopyranosyl-furost-5-en-3β, 22ξ, 26-triol 3-O-β-D-glucopyranosyl (1→3)-β-D-glucopyranosyl (1→4)-[α-L-rhamnopyranosyl (1→2)]-β-D-glucopyranoside.化合物1在纤维素酶粗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中进行水解,得到降解产物2-7.对1的酶解现象进行了讨论.同时,对所分离的甾体皂甙的抗稻瘟霉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129.
报道了陕西省发现的3个新记录种:小花花旗杆(Dontostemon micranthus C. A. Mey.)、蔺状隐花草[Crypsis schoenoides(L.)Lam.]和黄花婆罗门参(Tragopogon orientalis L.)。文中提供了上述类群的简要形态描述和野外照片。  相似文献   
130.
江谱娟  王东 《生态学报》2015,35(17):5797-5803
作为蚁播植物种子的重要传播者,蚂蚁不但取食种子上附着的油质体,也喜食其它富含蛋白质、脂类、糖和维生素等的食物,因此环境中其它可利用食物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蚂蚁对种子的搬运进而影响种子散布,但目前对于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的仍不清楚。在野外研究了蚂蚁对小花宽瓣黄堇(Corydalis giraldii Fedde)种子、肉、蜂蜜、苹果、馒头等食物的趋性和偏好程度,以及添加食物后蚂蚁对种子的拜访频率和搬运效率,以揭示其它可利用食物如何影响蚂蚁觅食和取食偏好,进而影响小花宽瓣黄堇种子散布。结果显示,在所诱捕的8种蚂蚁中,玉米毛蚁(Lasius alienus(Foerster))和丝光蚁(Formica fusca Linnaeus)是小花宽瓣黄堇种子的主要搬运者,不同食物诱捕的玉米毛蚁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蜂蜜和苹果诱捕的丝光蚁数量均显著大于种子(P0.05)。玉米毛蚁和丝光蚁均为杂食性,在觅食中分别行使群体募集和简单协作性募集。在仅有种子的对照处理中,玉米毛蚁和丝光蚁对种子的拜访频率分别为(38.73±4.57)头和(30.8±2.87)头(40min,n=15),两种蚂蚁对种子的拜访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毛蚁和丝光蚁搬运种子的效率分别为(33.87±4.22)粒和(16.27±3.35)粒(40min,n=15),玉米毛蚁的搬运效率显著高于丝光蚁(P0.05)。与对照相比,添加馒头、苹果和蜂蜜后丝光蚁对种子的拜访频率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15.6±3.61)头、(9.07±1.4)头和(7.67±1.58)头(40min,n=15);添加苹果和蜂蜜后丝光蚁对种子的搬运效率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3.47±1.17)粒和(2.87±0.9)粒(40min,n=15);添加不同食物后玉米毛蚁对种子的拜访频率和搬运效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结果表明行使群体募集的玉米毛蚁比行使简单协作募集的丝光蚁有更高的种子搬运效率,添加食物后影响丝光蚁对种子的拜访频率和搬运效率,这说明其它可利用食物对小花宽瓣黄堇种子散布的影响与搬运蚂蚁的种类及其觅食的募集方式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蚂蚁与植物(种子)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