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1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70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疫霉属真菌中,很多种是重要的经济植物的病原菌,寄主范围广泛,包括乔木、灌木和各种农作物;为害性大,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研究疫霉异宗配合种的交配型。根据疫霉在纯培养和成对培养(dual culture)中产生有性器官的能力,疫霉属可分为同宗配合种和异宗配合种两大类群。异宗配合种的A~1交配型与同一种或其它种的A~2交配型进行成对培养时,可以形成有性器官。两个可亲合菌系配合而形成有性器官时,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其结果将使病原菌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致病力以及更广泛的寄主范围。因此,研究疫霉两种不同的交配型的分布,不仅对认识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一步设计防治措施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疫霉属的起源、演化和移栖也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作者对收集到的7个异宗配合种:Phytophthora capsici,P.cinnamomi,P.citrophthora,P.colocasiae,P.infestans,P.nicotianae,P.palmivora的38个分离物进行了交配型的研究,测定工作使用澄清的Campbell蔬菜汁琼脂培养基(V8C),用于确定交配型的菌系有P.nicotianae var.parasitica A~1,P.nicotianae var.parasitica A~2,P.cinnamomi A~1,P.cinnamomi A~2,P.palmivora A~1,P.palmivora A~2.每个分离物分别与已知种的A~1和A~2两个菌系成对接种于同一V8C平板上,放入25℃温箱中培养,2周后在两个菌落的连线上检查有性器官的产生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中国疫霉属异宗配合种的这些分离物的交配型与寄主或地理分布似无相关性,同一种植物上分离到的同种疫霉可以是A~1交配型,也可以为A~2交配型;同一地区可以出现两种交配型,不同地区又有相同的交配型。云南西双版纳橡胶园中的分离物(P.citrophthora,P.colocasiae,P.palmivora)都表现为中性。  相似文献   
82.
应用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元(Digoxigenin)标记的RNA探针,检测了人和黑猩猩血清及肝脏中丁型肝炎病毒核酸,并与~(32)P标记同一探针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元标记的RNA探针的杂交效果与同位索探针一致(同源cDNA0.2pg),可用于人和动物血清及肝脏标本内HDV核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83.
中国春黄菊族一些属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花粉外壁表面纹饰的不同,可将春黄菊族中下列各属分为两大类群:(1)明显具刺:亚菊 属Ajania Poljak., 女蒿属Hippolytia Poljak., 百花蒿属Stilpnolepis Krasch.。 (2)具退化状小刺:紊蒿属 Elachanthemum Ling et Y.R.Ling,线叶菊属Filifolium Kitam., 画笔菊属Ajaniopsis Shih,喀什菊属 Kaschgaria Poljak.),栉叶蒿属Neopallasia Poljak.,绢蒿属Seriphidium Poljak.。根据花粉形态特征,我们认为将紊蒿属和百花蒿属仍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属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4.
岩参属的分类学界限及中国-喜马拉雅菊科二新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铸 《植物分类学报》1991,29(5):394-417
本文是对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原莴苣属植物提出的分类订正。是笔者前一篇文章《莴苣属订正 及亚洲大陆菊科植物二新属》的续篇。文中建立了两个新属,即毛鳞菊属Chaetoseris Shih和细莴苣属Stenoseris Shih;文末及文中提供了本文所涉及的一些属种的分属和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85.
本文报道了寄生在云杉上的中国新记录种顶裂盘菌(Lophophacidium hyperboreumLagerb.);首次发现了这个种的无性型座壳梭孢属(Apostrasseria sp.),证实了融雪前病株针叶上有表生的菌丝和小菌核;查清了它是新疆云杉林中的广布种,引致云杉雪枯病;发现了新分布区,地理分布范围在75°—94°E,37°40′—49°N;发现了新寄主,多土的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和引进的青海云杉(P.crassifolia Kom.)、川西云杉(P.balfourianaRehd.et Wils.)。  相似文献   
86.
本文通过细胞核染色和遗传分析的方法证明了粉拟青霉的异核性。在遗传分析中采用酶解菌丝细胞壁及原生质体再生的方法,得到了组分同核体;同核体又配接重新形成了与原菌株性状相似的异核体。细胞核染色显示粉拟青霉分生孢子为单细胞多核,结合其它现象,证明了在其生活史中异核性是稳定的。表明该菌田间分离株是永久性异核体。这一现象与已报道的分生孢子为单核的虫生真菌异核现象不同,了解这一现象及其实质对认识该菌生理、菌种改良以及提高野外防治害虫的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本文研究了高大山羊草(Aegilops longissima)的C-带带型,并对“中国春”-高大山羊草双端体异附加系(21"+t"_Bl)、双端体异代换系(20"+t"+t"_Bl)、2个二体异代换系(20"+1"_Bl)和易位系(4A/4Bl)进行了鉴定。本文还对小麦的B染色体组和4A染色体的起源进行了讨论。从带型上的明显差别可以推测高大山羊草不是B染色体组的直接供体。它们可能共同起源于一个原始的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88.
异细胞质中国春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的细胞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5个异细胞质“中国春小麦”分别和八倍体小偃麦中_2、中_3,中_5杂交。F_1植株性状为两亲的中间型。D型细胞质和B型细胞质的作用基本相同。S型和G型细胞质严重影响F_1的育性,但二者表现不同,S型细胞质仅削弱花粉育性,而G型细胞质使有些杂交组合的F_1雄性完全不育。在中_3、中_5核基因组中存在G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基因。M~t型细胞质可使所有杂交组合F_1植株大型化和抽穗期延长10—15天。此外,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M~t型细胞质能促进同源染色体配对,而G型细胞质则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G型细胞质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影响较大,产生许多异常四分体,最终引起雄性不育。上述杂交组合经连续回交,已育成异细胞质的八倍体小偃麦品系。  相似文献   
89.
沙文兰   《广西植物》1982,(4):189-190
<正> 米念芭(广西植物名录) 新种 Tirpitzia ovoidea Chun et How, sp. nov. in herb. Species Tirpitzia sinensi (Hemsl.)Hall. affinis, a qua differt foliis coriaceis 2—7 cm longis 1.2—3.5 cm Jatis, petalis majoribus, laminis 1.5—2cm longis 1.2—1.5 cm latis. (?)  相似文献   
90.
《生命的化学》2015,(5):680-680
2015年9月17日,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朱学良研究组和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郑诣先研究组的合作论文。该研究发现,有丝分裂调节蛋白BuGz能在生理条件下发生相变,导致大量的BuGZ分子聚合形成特殊结构。而且,这种相变对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组装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变”作为物质的一种特性(如水、冰和水蒸气之间的转换)在物理世界早己广为人知,但细胞中蛋白质的相变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发现还是风毛麟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