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热应激抑制神经元凋亡与核因子kappaB活性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Zheng SQ  Su XW  Qiu PX  Chen LJ  Wan X  Yan GM 《生理学报》2001,53(3):193-197
实验采用低钾诱导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模型,观察核因子kappaB(NF-kappaB)活性与热应激抑制神经元凋亡之间的关系,迁移率改变法(EMSA)检测结果显示:神经元经低钾处理16h可见NF-kappaB活性明显升高,热应激处理可减弱低钾诱发的NF-kappaB激活,并呈时间依赖性,Hoechst33258荧光素核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FCM)检测均发现低钾16h可诱发神经元凋亡,预先用热处理60或90min可明显减弱低钾诱发的神经元凋亡,用佛波酯(PMA)激活NF-kappaB,可进一步增强60min热应激抑制精经元凋亡的作用,而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选择性阻断NF-kappaB活性后,热应激抑制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明显减弱。上述结果提示,热应激的神经保护作用与减弱NF-kappaB活性无关,而NF-ksppaB激活可能参与热应激抑制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第7型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鑫浈  张宝荣  吴鼎文  田均  张灏 《遗传》2007,29(6):688-692
对一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 SCA)家系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及相关基因突变研究。对该家系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并对患者行视力、眼底血管造影、眼底拍照、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电图以及头颅MRI等辅助检查;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SCA1、SCA2、SCA3、SCA6、SCA7、SCA17及DRPLA基因的CAG重复序列, 用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直接测序进行突变分析。结果2名患者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视力下降、眼底视网膜色素变性、小脑和脑干萎缩; 并存在SCA7基因的突变, 而未发现SCA1、SCA2、SCA3、SCA6、SCA17及DRPLA基因突变。说明该家系为SCA7突变家系, SCA7基因中CAG三核苷酸重复拷贝数的异常扩增是其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生长休止蛋白7(Gas7)在大鼠小脑皮质不同发育时期的动态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Gas7mRNA在大鼠小脑皮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as7蛋白在大鼠小脑皮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RT-PCR结果:Gas7mRNA在大鼠小脑皮质发育时期的表达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高峰出现在生后第21d(P21)。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在胚胎第18.5d(E18.5)和E20.5仅Purkinje细胞层有Gas7免疫阳性产物分布;出生当天(P0)外颗粒层出现Gas7阳性神经纤维,Purkinje细胞层出现形态不规则的Gas7免疫阳性细胞;P7外颗粒层和Purkinje细胞层免疫反应增强,内颗粒层出现一些散在的Gas7强阳性细胞,胞体较小,突起清晰可见;P14小脑皮质4层均有Gas7阳性表达;P21小脑皮质3层Gas7免疫阳性反应较P14增强(P0.01);Adult(2月龄)较P21免疫反应减弱(P0.01)。结论 Gas7在大鼠小脑皮质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呈现出时空特异性,提示Gas7基因在大鼠小脑皮质发育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5.
在急性、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炎症引发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兴奋性毒性可能是造成后期神经元死亡的共同途径.小脑颗粒神经元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模型是研究上述过程的重要实验手段,该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然而,文献报道的建模方法条件各异,说法不一,很难适从.本工作针对小脑颗粒神经元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包括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培养、兴奋性毒性刺激条件的确定,毒性标志性指标的表征,分别进行了比较和优化, 从培养皿的包被、神经元消化、兴奋性刺激的溶液介质选择、神经元刺激的最佳时间及谷氨酸的最佳刺激浓度等方面分别给出了优化条件.通过特征性钙离子曲线、NMDA受体特异性抑制剂MK-801的干预作用以及c-fos基因转录水平的动力学变化等指标,确认了毒性模型的成功建立.本工作不仅对建立小脑颗粒神经元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模型的实验室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而且,其针对不同条件分析比较的结果及优化原则,对其他神经毒性模型的建立也具有普遍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6.
37.
《生命科学》2007,19(2):158-158
神经元的存活对神经系统发育、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及发展都十分重要。TRP通道是一类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可以影响从痛觉到雄性生殖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TRPC通道是TRP通道的一个亚家族,可被与磷脂酶C偶联的受体(如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激活。  相似文献   
38.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4(FGF14)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一员,主要在发育中及成熟的神经系统中表达。研究发现,FGF14在退行性神经系统中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7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FGF14的功能与各种离子通道关系密切,以钠离子通道为主,活性被神经元的兴奋性调节。根据FGF14的特点,归纳总结了FGF14目前的研究进展,为FGF14的基础和工程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非线性RNA,具有稳定性、特异性以及进化保守性等特征,通过发挥microRNA的海绵作用,对其靶基因进行调控。与线性RNA相比,环状RNA自身的闭合环状结构使其更具优越性。小脑变性相关蛋白1反义转录物 (cerebellar degeneration-related protein 1 antisense,CDR1as)作为一种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间接调控miR-7靶标,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CDR1as的发现、来源及特征、功能以及与不同疾病的相关性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0.
猫小脑皮质浦肯野细胞超微结构的年龄相关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观察青年猫(1-3岁)和老年猫(12-13岁)小脑皮质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PC)的超微结构,探讨其年龄相关变化的生理意义。方法常规电镜包埋、切片、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并拍照。结果老年组PC粗面内质网碎裂,核糖体解离;线粒体膨解,嵴减少;高尔基复合体扁平囊扩张,极性退化;脂褐素聚积;膜性髓样结构与空泡变性出现;核膜内陷,染色质固缩;生物膜系统结构破坏等。结论衰老过程中细胞器结构退化可能影响老年PC物质合成、能量供应、信息传递及神经元的结构稳定,导致衰老PC死亡,推测与老年个体运动调节和运动学习等小脑功能退化有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