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S100在猫小脑中的分布及其表达的年龄相关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标记S100免疫阳性(S100-IR)细胞,观察S100蛋白在青年猫和老年猫小脑中的分布,探讨其表达的年龄相关变化及意义。光镜下计数颗粒层和髓质中S100-IR细胞密度及浦肯野细胞(PC)层阳性细胞线密度。结果显示,颗粒层和髓质中S100-IR细胞密度较小、分布均匀,PC层阳性细胞相对密集,分子层未见阳性反应;阳性细胞胞浆深染。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小脑颗粒层、髓质和PC层中S100-IR细胞密度显著增加(P<0.01),胞体较大,阳性较强。表明S100-IR细胞在小脑中的分布具区域性差异,呈明显的年龄相关性增生,推测其增生对衰老神经元的丢失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积累的资料表明,脊椎动物小脑不仅参与一向公认的躯体平衡、运动协调和技巧动作的获得,而且也同神经系统的高级认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有关;但如何把这些功能活动同小脑特有、而又规则地遍布于小脑各部分的组件式结构(modular organization)联系起来,却存在较大的分歧和研究空间.本文仅就小脑的结构特点,以及如何将它们同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的有关运动学习(motor learning)和经典式条件反射形成机制联系起来,作一些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23.
原发全面强直-阵挛型癫痫的体素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的方法,分析了全面强直-阵挛型癫痫(epilepsy with generalized tonic clonic seizures,GTCS)患者的大脑结构异常情况。对31例临床诊断为GTCS的患者和31例正常志愿者,采集大脑三维(3-dimensional,3D)T1结构像,进行VBM全脑分析比较。通过GTCS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发现GTCS患者的双侧丘脑、双侧额叶、双侧岛叶、双侧小脑等区域的灰质体积有比较明显的减小,但没发现有意义的灰质体积增高的区域;患者双侧丘脑、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额内侧回、左侧额中回和其发病频率呈负相关,没有正相关的区域。结果显示,全面强直-阵挛型癫痫患者的大脑结构存在异常,说明大脑灰质体积的异常可能和全面强直-阵挛型癫痫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做逆行标记,以四甲基联苯胺(TMB),为呈色剂,对成年大鼠下橄榄复合体到小脑分级球和线球的纤维投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旁线球和线球接受对侧下橄榄复合体的纤维投射。其中,绒球只接受背帽(DC)和内侧副橄榄核(MAO)嘴段的投射;旁绒球接受MAO、橄榄主核(PO)及少量腹外延伸(VLO)的投射。但是,未观察到由下橄榄复合体的背侧副橄榄核(DAO)到旁绒球或绒球的投射。此外,对大鼠橄榄旁绒球和橄榄绒球投射的带型以及下橄榄与绒球和旁线球的功能做了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25.
NA和5-HT对小脑脑片浦肯野细胞自发及诱发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鼠小脑脑片上观察了NA和5-HT对浦肯野细胞(PC)的自发放电活动及由白质刺激所引起的诱发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NA使PC产生抑制、兴奋和双相反应,以抑制反应为主(79.8%);5-HT引起PC兴奋和抑制反应,以兴奋反应略多(57.8%)。(2)先后灌流NA和5-HT对同一个PC自发放电的影响主要为抑制(NA)-兴奋(5-HT)(53.8%)。(3)NA对PC的诱发复杂锋电位(CS)和简单锋电位(SS)反应,主要产生增强效应(57.1%和62.8%);5-HT对PC诱发CS和SS反应则主要产生压抑作用(60.0%和68.2%)。(4)先后灌流NA和5-HT对同一个PC的诱发CS和SS反应,主要表现为NA对这两种诱发反应的增强和5-HT的压抑效应(60.0%和52.9%)。这些结果提示,NA能和5-HT能传入纤维可以通过释放NA和5-HT调节PC的兴奋性水平并改变PC对爬行纤维和苦状纤维突触传入的反应敏感性,影响小脑皮层神经元网络的感觉运动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26.
王建军  肖幼平 《生理学报》1991,43(6):519-529
In anaesthetized and paralyzed rats, the effect of dorsal raphe (DR) conditioning stimulation on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 (PC) responses to mossy fiber and climbing fiber inputs were examined.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Stimulation of cerebral sensorimotor cortex elicits widespread activation of mossy and climbing fiber inputs to PCs in contralateral VI and VII lobules of the cerebellum and generates two kinds of evoked responses, i.e. the simple spike (SS) and the complex spike (CS) responses with respectively a latency 8-25 and 12-30 ms. (2) These PC responses could be markedly suppressed by stimulation of DR at intensities which by themselves were subthreshold for directly affecting PC's spontaneous SS and CS activities. (3) This DR-induced depressive effects on evoked PC's SS and CS excitations could be attenuated or blocked by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5-HT receptor blocker methysergide.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erotonergic fiber input from DR can suppress the efficacy of mossy and climbing fiber synaptic action on PC, or decrease the responsiveness of PC itself to afferent synaptic ac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lso suggest that the raphe-cerebellar serotonergic fiber afferent system may be involved in some of the important neuronal processing in the cerebellum.  相似文献   
27.
 用离心、超滤、分子筛及高压液相色谱技术从牛小脑得到一种GABA受体结合抑制剂。该物质竞争性地抑制~3H-蝇草醇(Muscimol)与突触膜GABA受体的高亲和力部位结合,Ki值为0.73±0.25ng。对~3H-二苯羟乙酸-3-奎宁环脂(QNB)和~3H-氟硝安定(~3H-FNZP)与脑匀浆和突触膜的结合没有影响。初步分析该物质为分子量6000道尔顿的肽。  相似文献   
28.
宋海燕  刘再群  郑磊 《四川动物》2012,31(2):232-235,239,337
采用普通染色及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研究皖西白鹅小脑皮质的发育和多巴胺受体1(DRD1)阳性细胞在其发育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小脑皮质在胚龄13 d(E13)由外向内分为外颗粒层(EGL)、浦肯野细胞层(PCL)和内颗粒层(IGL),E19由外向内分为EGL、分子层(ML)、PCL和IGL.随发育天数的增加,EGL的厚度和细胞层次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细胞密度逐渐下降;ML厚度逐渐增大,在E24到E28时增值最大;浦肯野细胞(PC)在E13、E19、E24和E28时随胚龄增大逐渐增大,在E28后趋于稳定,细胞密度随着发育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在小脑皮质发育中还发现有一部分PC呈多层排列,且细胞层次逐渐变少;IGL厚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细胞密度呈上升趋势.外颗粒层和内颗粒层在E13、E19、E24和E28时有DRD1阳性细胞表达,分子层在E24、E28、日龄7 d(P7)和15d(P15)有阳性细胞表达,PC在所检测的6个时段均有阳性表达.研究表明,小脑皮质的发育主要与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有关,外颗粒层的逐渐消失是以细胞迁移和凋亡为主,多层PC逐渐退化成单层是与细胞凋亡和正常突触联系的建立有关;DRD1在皖西白鹅小脑皮质发育中对外颗粒层细胞和PC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谭建强  汪萍  胡启平  李松峰  舒伟  马军  方玲  华荣  丁晔  袁志刚 《遗传》2009,31(6):605-610
为探讨广西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 SCA)患者各种亚型类型特点及分布状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片段分析等技术检测分析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的SCA1、SCA2、SCA3/MJD、SCA6、SCA7和SCA12 (CAG)n突变。在6个SCA家系共检出21例患者和19例症状前患者均为SCA3/MJD突变, CAG重复数分别为59~70次和60~73次。未检测到SCA1、SCA2、SCA6、SCA7和SCA12(CAG)n突变。研究表明, 广西地区的SCA病人主要为SCA3/MJD型, 患者的CAG重复数低于过去的报道。  相似文献   
30.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光电容积脉搏波的影响,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于人体心血管系统产生的生理效应。方法:记录30位受试者在小脑顶核受刺激时的脉搏波数据,提取了上升支主波幅度H、上升沿斜率Slope、脉搏波波形特征量K值等5种波形特征值。对比分析在刺激中和刺激前后各特征值的变化并根据该变化描述电刺激小脑顶核所引起的生理变化。结果:电刺激小脑顶核使脉搏波呈现出灵敏的一过性变化。结论:特征值的变化反应出电刺激小脑顶核使外周血流量、外周阻力等生理参数发生了一过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