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1篇
  36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51.
目的 阐述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微生态以及粘膜屏障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益生菌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肠内营养,持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生化指标、胃肠道功能、肠粘膜屏障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收集两组患者的粪便,检测菌群变化。 结果 在治疗第7 d,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数和血浆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第14 d,观察组生化检测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道功能评分方面,治疗第7、14 d,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第7 d、14 d,两组患者血浆MDA、ET、CRP水平和尿L/M均出现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经过14 d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肠内营养治疗联合益生菌有利于促进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脏腑理论密切关注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以中医经典《内经》“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探讨心、小肠、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可能是心系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途径之一,这一发现可能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利用比色、酶的原位复性电泳、组织化学和电镜酶化学等方法,观察了小鼠出生后的成长过程中肝、肾和小肠内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变化及组织细胞定位.结果表明,在小鼠成长过程中,3种器官内的AKP活性依次为小肠肾肝,小肠和肝AKP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肾内酶活性呈上升趋势.AKP活性在小肠主要分布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浆、微绒毛和微绒毛表面的糖衣上,在肝主要分布住胆小管,在肾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管,尤以近曲小管的刷状缘、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膜和符种管状结构之间的腔隙内分布较多.小鼠成长过程中肝内共出现3条AKP同工酶带,小肠内出现2条,肾内出现3条,各同工酶活性随着小鼠的生长发育发生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5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功能性胃肠疾病, 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GERD的典型症状是胃灼热和反流。研究发现GERD的发生发展与胃肠道微生态有密切的关系。胃肠道中有着人体内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 其微生态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而胃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食管抗反流结构和功能受损、食管清除作用降低、食管黏膜抵御能力下降, 最终通过精神心理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等引发或加重GERD。本文综述了GERD与胃肠道微生态的直接关系, 探讨GERD的危险因素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并对GERD的微生态治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宝乐安(酪酸梭菌CGMCC0313.1散剂)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疗效。方法将胎龄在28—35周的早产几90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出生后即喂服宝乐安,500mg/次,2次/d;对照组仅予原发病治疗。全部早产儿观察NEC的发病率及轻重程度、病程时间、NEC并发肺部感染及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予大便培养进行病原菌的检测。结果预防组的早产儿在NEC的发病率及轻重程度、病程时间、NEC并发肺部感染、体重增长、病原菌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等方面与对照组的早产儿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服用宝乐安可以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并能缩短NEC的病程,减轻NEC病情,降低NEC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有助于早产儿体重的恢复增长。  相似文献   
56.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林层结构对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林层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与森林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策略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以吉林蛟河30 hm2针阔混交林固定监测样地中的38432株木本植物的野外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不同林层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多样性对森林生产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林冠层林分结构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路径系数为-0.138;林下层林分结构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路径系数为0.083。(2)林冠层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路径系数为0.099;林下层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关系不显著,且物种多样性在林冠层和林下层呈正相关关系,路径系数为0.147。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多样性与森林生产力之间不存在唯一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大小、方向和潜在机制与林层有关。为此,在森林经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林层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多样性与森林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虎斑颈槽蛇小肠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虎斑颈槽蛇孵化出壳后一月内的幼蛇小肠组织结构做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结果显示,在孵化出壳的一个月内,小肠的组织结构呈现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绒毛的个数、绒毛高度、粘膜上皮细胞高度、粘膜下层厚度和肌层厚度等均随幼体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开口前、后(即孵化出壳后十天左右),其小肠组织结构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移植小肠灌注和保存的方法。方法切取猪供肠后,采用100 cm左右高度、略加压法,经移植肠血管以15 mL/min左右灌洗速度持续灌注4℃ 3%羟乙基淀粉注射液、4℃生理盐水保存移植肠。移植前对保存的移植小肠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供肠总灌注时间为50.5±10.6 min;冷缺血时间为80.24±24.62min。组织学检查显示移植肠组织学没有明显改变。移植肠存活良好。结论采取上述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提供质量良好的供肠。  相似文献   
59.
正交实验法在PCR反应条件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研究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为研究材料,将纯理论数学方法一正交设计实验法。应用于分子生物学技术PCR体系的优化之中.首先采用搜索性正交实验,在此实验结果基础上。进一步设计细调性正交实验来寻求PCR反应的最适条件.所得优化扩增体系稳定,重复性好,表明正交实验设计方法高效快速,科学性强,是PCR反应条件优化中值得推广使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益生菌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消化道严重疾病。近年来,益生菌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该文就肠道微生态在NEC发病中的作用及益生菌防治NEC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