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6篇
  2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磁化水治疗组100例中99例断端创口愈合良好,1例并发息肉。正常愈合率为99%,对照组60例中54例愈合,5例愈合欠佳,1例并发盆腔炎,正常愈合率为84%,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证明:磁化水术前阴道冲洗,可促进术后阴道创口愈合、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2.
以银染核仁组织区(argymphil nucleolar organiting regions,AgNORs)阳性颗粒数为指标,结合放射免疫技术,研究了大鼠部分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后,睾酮对余留肝细胞核仁组织区的影响。结果显示,pH后0~24h,各种方式(假手术、皮下注射芝麻油或睾酮)处理组,AgNORs数都下降,随后持续升高。在PH后48h和72h,低剂量(0.5ms/kg体重)睾酮对AgNORs数影响最显著,都明显高于其它两个睾酮处理组;中等剂量(2.5ms/kg体重)和高剂量睾酮(5ms/kg体重)处理对AgNORs数的影响与芝麻油处理组相比都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假手术组;假手术后72h的AgNORs恢复到术前水平。血清睾酮含量测定显示,芝麻油处理组PH后0~48h睾酮持续下降,48h后不再下降,48h和72h时的睾酮浓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低剂量处理,血清睾酮浓度在PH后0~24h下降,然后持续上升,在48h、72h达到假手术组的2~3倍;中等剂量和高剂量处理组,血清睾酮在PH后0~72h持续升高,是假手术组的6~7倍。以上结果初步表明,睾酮对PH后肝细胞中AgNORs的影响有两种情况:(1)在血清中的浓度是生理水平的2~3倍时,起促进作用;(2)6~7倍于生理水平时,基本无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以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112h为试验方,以0h对照为驱动方,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高效率的正向消减cDNA文库,从中随机挑取的50个克隆中有45个包含了100~350bp插入片段,对这些片段进行测序后经GenBank blast同源性检索,表明8个片段均为未知新序列。大鼠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cDNA正向消减文库的建立和未知的上调表达基因片段的克隆为研究肝再生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SISPH)对肝细胞核和核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建立的 4种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模型 (shortinterval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ISPH)为材料 ,分析了连续部分肝切除 (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PH)次数和方式对大鼠肝细胞核和核仁的体积、数目影响 ,证实了肝细胞核和核仁的大小、数目变化与SISPH的次数和方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益气化湿通络方对5/6肾切除肾衰竭模型大鼠残留肾脏氧化应激损伤及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Platt法建立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术后2周抽检大鼠确认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益气化湿通络方组(YHT)、贝那普利组(BH)、假手术组(Sham),每组8只。每日灌胃治疗1次(YHT组免煎颗粒水溶液0.276 g/100 g;BH组盐酸贝那普利片剂水溶液0.09 mg/100 g灌胃;Sham及Model 1 ml/100 g生理盐水灌胃),连续治疗12周。12周末用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检测尿蛋白含量。之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摘取肾脏,检测血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含量;HE、Masson染色观察左肾病理改变;检测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NADPH氧化酶4(Nox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型胶原蛋白(Collagen1)的表达以及Nrf2在肾组织细胞核内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肾小球损伤较重,纤维化明显;Scr、BUN、MDA水平和24 h尿蛋白的排出量,Keap1、Nox4、TGF-β1、Collagen1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Nrf2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Model组比较,经YHT或BH干预后肾小球病变程度减轻,纤维化较少,Scr、BUN、MDA水平和24 h尿蛋白的排出量,Keap1、Nox4、TGF-β1、Collagen1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SOD活性、Nrf2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益气化湿通络方通过影响Nrf2/Keap1信号通路、下调TGF-β1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肾衰竭模型大鼠残留肾脏的氧化应激损伤及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6.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叉头框蛋白Q1(FOXQ1)联合检测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拟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110例,术前均检测血清AGR、NLR、FOXQ1水平。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5个月,失访9例,101例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6)和未复发组(n=8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AGR、NLR、FOXQ1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判定术前血清AGR、NLR、FOXQ1水平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术前血清AGR水平低于未复发组,术前血清NLR、FOXQ1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糖链抗原19-9(CA19-9)阳性占比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后化疗占比低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期、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术前血清AGR降低、NLR升高、FOXQ1升高均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GR、NLR、FOXQ1水平及三者联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38、0.747、0.731、0.842。结论:术前检测血清AGR、NLR、FOXQ1水平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复发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且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期为颈椎融合相关研究提供完备的动物模型和内植物性能的评估方案。方法 选择小尾寒羊,改良术式后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将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 Cage)(对照组)、3D打印钛合金Cage(实验组1)及新方法钛合金Cage(实验组2)分别植入每只羊的不同颈椎节段(C2/3~C4/5),术后行血液学检测、组织病理学分析评估手术恢复情况及材料生物安全性,利用X光、CT、Micro-CT及定量分析、硬组织切片染色、生物力学试验评估内植物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建立成功,血液学检测重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分...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比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眼压、生活质量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n=38,传统小梁切除术]和B组[n=42,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视力、眼压、生活质量、血清细胞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内镜下单侧入路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LE-ULBD)与传统椎板间开窗技术椎管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疗效及对JOA评分、ODI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DLSS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LE-ULBD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腰痛和下肢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Oswestry评分、上下方邻近节段ROM。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t=3.249;t=3.240;t=16.690,P<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296;t=2.071;t=2.531;t=2.117,P<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t=3.119;t=2.231;t=3.065;t=2.457,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上下方邻近节段ROM低于对照组(t=5.372;t=6.076,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LE-ULBD治疗DLSS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保留上下邻近节段活动度,加快术后腰腿痛缓解及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0.
巴豆油所致的腹泻过程中狗小肠电活动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4只狗小肠浆膜面埋植Ag-AgCl双极电极,以消化间期综合肌电(IDMEC)为指标,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巴豆油。结果如下:(1)巴豆油注入胃内后,即诱发一起源于十二指肠、沿小肠向其尾端移行、持续时间比正常IDMECⅢ相短(p<0.01)、而传导速度却较正常Ⅲ相快(p<0.01)的类Ⅲ相。(2)巴豆油注入胃内后,正常IDMEC周期即被中断117~234min不等。与正常IDMEC周期相比,恢复后IDMEC周期缩短(p<0.05)。(3)分别阻断α与β受休后,巴豆油胃内注入所诱发的类Ⅲ相及对IDMEC周期的影响均与单纯胃内注入巴豆油所引起的改变相似。双侧膈上迷走神经切除后,巴豆油仍能诱发类Ⅲ相,但其出现的潜伏时间明显延长(p<0.001),并在384.9±75.3min内未见IDMEc周期恢复。结果提示:巴豆油胃内注入所诱发的类Ⅲ相及对IDMEC周期的影响与α和β受体无关。迷走神经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巴豆油胃内注入所诱发的类Ⅲ相及所引起的IDMEC周期缩短可能是导致腹泻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