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4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891篇
  407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摘要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收治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2)。对照组接受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注射液或注射用奈达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NLR、CAR,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4个周期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NLR、CAR、CD8+更低,CD3+、CD4+、CD4+/CD8+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晚期非鳞NSCLC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结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免疫功能,降低NLR、CAR。  相似文献   
12.
细菌非编码小RNA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细菌非编码小RNA(small non-coding RNA, sRNA)是一类长度在50~500个核苷酸, 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迄今, 在各种细菌中共发现超过150多种sRNA。它们通过碱基配对识别靶标mRNA, 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 是细菌代谢、毒力和适应环境压力的重要调节因子。细菌sRNA的研究技术主要有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计算机预测法和基于实验室的检测分析方法。这些方法所得到的sRNA都需要进行实验室确认, 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各种实验手段研究其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天麻消化紫萁小菇及蜜环菌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郭顺星  徐锦堂 《真菌学报》1990,9(3):218-225
  相似文献   
14.
鳞木目小孢子叶球山西鳞孢穗(新种)的解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7号煤层煤核中一种鳞木目的小孢子叶球——山西鳞孢穗(新种)(Lepidostrobusshanxiense sp. nov.)。其主要特征是:孢子叶球较小,长3.5 cm 以上,直径1.6~1.8 cm 。轴具管状中柱,孢子叶螺旋状着生于轴上。孢子叶柄长6~7 m m ,远端叶片长1.2 cm 以上。孢子叶柄具翅,翅长2~2.5 m m 。小孢子囊可能呈袋形,长与孢子叶柄相近,宽约4.5 m m ,高2~3 m m ,以其长度的约2/3着生于孢子叶柄的腹面上。成熟的孢子囊壁仅由一层柱状细胞构成。小孢子直径68~77 μm ,具三缝,远极面具短刺  相似文献   
15.
真菌来源的β-1,3-葡聚糖被证实具有很好的抗肿瘤、免疫调节功能,但其过大的分子量和水不溶性影响其功能和应用,研究表明低分子量结构的葡寡糖具有更好的水溶性和生物活性。因此,本研究将能产这种结构多糖的真菌与能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的哈茨木霉混合发酵,从而得到低分子量的葡寡糖,并保留支链结构。本研究建立了齐整小核菌-哈茨木霉与裂褶菌-哈茨木霉混合发酵体系,制得了2种支化β-1,3-葡寡糖,分别为小核寡糖和裂褶寡糖。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小核寡糖摇瓶产量最高为4.53 g/L,在7 L发酵罐中的产量最高为9.94 g/L,其中小核寡糖聚合度(DP)为5~12,裂褶寡糖DP为5~15。抗氧化实验表明,小核寡糖和裂褶寡糖都有较好的活性,且裂褶寡糖优于小核寡糖。本研究成功制得2种支化β-1,3-葡寡糖,并证明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技术,以温室水培小钻‘白城杨2号’(Populus×xiaozhuanica W.Y.Hsu et Liangcv.‘Baicheng-2’)为材料,对其小孢子发生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及花粉大小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白城杨2号’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存在一定比例的异常现象,包括终变期单价体、中期Ⅰ染色体提前分离、后期Ⅰ和Ⅱ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末期Ⅰ和Ⅱ微核、中期Ⅱ纺锤体定位异常以及胞质分裂异常等,这些异常现象的发生与‘白城杨2号’杂种起源有密切关系。(2)‘白城杨2号’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核仁数目存在动态变化,末期Ⅰ和Ⅱ的子核中最多可看到8个小核仁,可能与杨属树种的多倍体起源有关,其染色体组中可能包含8对具核仁组织者区的染色体。(3)‘白城杨2号’产生空瘪花粉率为3.67%,饱满花粉直径在21.3~52.2μm之间,频率分布总体呈近似高斯分布,0.69%的花粉直径超过37μm,表明其可能产生少量未减数的2n花粉。  相似文献   
17.
通过活体显微观察和银染法, 文章对采自重庆地区不同宿主的眉溪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myakkae (Mueller, 1937) ?rámek-Hu?ek, 1953的3个株系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 并与近缘种周丛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epizootica (Raabe, 1950) ?rámek-Hu?ek, 1953和纤细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subtili (Lom, 1959) Lom & Haldar, 1977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眉溪小车轮虫各株系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 但与周丛小车轮虫及纤细小车轮虫有明显差异。基于所获眉溪小车轮虫的分子数据, 详细分析了眉溪小车轮虫的分子特征, 研究了眉溪小车轮虫种内分化, 结果显示: 眉溪小车轮虫各株系的18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9.2%—100%, 遗传距离为0.000—0.003, T. myakkae (HM)与T. myakkae (AN)的18S rDNA几乎一致, 但T. myakkae (PP)与T. myakkae (HM和AN)的18S rDNA存在7个变异位点, 且在18S rRNA 四个高变区 (V3、V4、V5和V7) 均具有一致的二级结构构型, 表明三株系的18S rDNA相似度和遗传变异属于种内水平, 但T. myakkae (PP)与T. myakkae (HM和AN)则显示出分子分化。系统发育分析显示: 眉溪小车轮虫与周丛小车轮虫相互独立, 眉溪小车轮虫各株系与其宿主鱼一致的系统发育关系显示出两者具有协同进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小黄花菜的耐盐机理,选育良好的耐盐植物以缓解土壤盐渍化问题,该文选取小黄花菜(Hemerocallis minor)为试材,采用砂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50、100、150、200、250 mmol·L-1)胁迫对小黄花菜的生长性状、细胞质膜透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黄花菜在10...  相似文献   
19.
甜菜(BetavulgarisLcv.Loke)种子的人工老化(30℃,100%RH)导致种子的干重、生活力和活力逐渐丧失,线粒体的呼吸速率、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下降。线粒体蛋白质随着种子老化而显著变化,小分子量热休克蛋白(LMWHSP)22从老化的0d到30d增加,然后从30d到90d下降。可以认为甜菜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线粒体活性和LMWHSP22的含量变化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小蠹虫人工饲养方法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良 《昆虫知识》1993,30(1):49-50
<正> 小蠹虫是重要的森林和检疫害虫之一。其体小,生活隐蔽,繁殖迅速,危害初期很难被人们发现,一旦暴发成灾很难防治,能毁坏大片森林。故我们应加强小蠹虫基本生物学的研究。小蠹虫的人工饲养是研究其生活史、生物学习性、种间和种内的通讯联系、种群的模拟预测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