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3篇 |
免费 | 135篇 |
国内免费 | 557篇 |
专业分类
26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79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101篇 |
2012年 | 121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108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广西岩溶区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抗病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西岩溶区靖西县优质烟叶生产区分离烟草黑胫病病原及土壤细菌,通过拮抗试验、离体及田间抗病能力测试等方法筛选拮抗细菌;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和16Sr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相结合,对抗病效果良好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对拮抗菌抗黑胫病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8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土壤细菌340株,获得抗黑胫病效果良好的拮抗细菌3株,编号为8-23、6-70和13,它们分别属芽孢杆菌属、溶菌杆属和假单胞杆菌属细菌;三个拮抗细菌的抗黑胫病机理是通过胞外分泌一些可溶解病原菌细胞壁的酶或其它化学物质,破坏菌丝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等生理结构,使细胞质渗漏、凝集,从而导致病原死亡;其中,菌株8-23和13的抗病活性物质主要为蛋白质类化合物;而菌株6-70除蛋白质外,还有其它一些非蛋白因子起作用。 相似文献
42.
探讨孢子丝菌病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孢子丝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典型的皮肤科特征是慢性肉芽肿、溃疡性损害、炎性结节等.而部分孢子丝菌病的患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皮损丧失特征性临床表现,给皮肤科医生尤其是临床经验尚不丰富的年轻医师于该病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所讨论的8例患者均为就诊于我科门诊并已确诊为孢子丝菌病病例,皮损与典型的孢子丝菌病皮损表现不相符,希望皮肤科医师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些不典型皮损但是综合患者病史、生活环境、诊治过程等情况可考虑到此种疾病,及时给予明确的诊断,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3.
44.
雌激素对淀粉样β蛋白代谢的调节和毒性缓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淀粉样β蛋白为主的老年斑胞外沉积和神经元内神经原纤维缠结,是阿尔采末病(AD)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近来,人们逐渐认可淀粉样蛋白假说,即认为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D最初起因。研究人员正在寻找针对淀粉样β蛋白沉积的药物,雌激素是其中之一。初步的工作证明,雌激素能够调节淀粉样β蛋白前体代谢,减少淀粉样β蛋白生成,也能够减轻淀粉样B蛋白引起的免疫炎症反应、氧应激对细胞造成的损伤,和对抗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5.
加拿利海枣两种真菌病害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厦门岛钠加拿利海枣受真菌病害为害较重。经两年系统观察研究确认;茎枯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棕榈盾壳霉;假黑粉病原原菌为亚门,海枣粉座菌。 相似文献
46.
羊瘙痒病263K毒株感染的仓鼠脑中PrP分子形式多样性的动态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细胞的朊蛋白(PrPC)代谢和构象的改变是引发动物和人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spongiformencephalopathies,TSEs)的根本原因。将羊瘙痒病(scrapie)仓鼠适应株263K颅内接种仓鼠,在接种后的第20、40、50、60、70、80天,通过Westernblot动态检测仓鼠脑中PrP存在的形式。结果在接种后第40天,在感染动物脑组织中即检测到PrPSc分子,比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早(平均潜伏期为66 7±1 1天),且无糖基化形式的PrP分子所占百分比在接种后期增加明显。除了标准分子量大小(30kD~35kD)的PrP分子外,在感染动物脑中存在着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形式的PrP分子。定量分析显示,随着接种潜伏期的延长,不同形式PrP分子的含量也在增加,其中低分子量形式的PrP分子与临床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蛋白去糖基化实验表明,在感染动物脑组织中,除了标准分子量大小的PrP蛋白外,还存在一条更小分子量的PrP条带,而正常动物脑组织仅存在标准大小的PrP分子。低分子量形式的PrP分子具有与全长PrP分子相类似的糖基化模式。结果提示,scrapie263K感染的仓鼠脑组织中存在不同分子形式的PrPSc,其PrP分子的代谢可能不同于正常动物。 相似文献
47.
48.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regulate synapse formation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factors that modulate synaptic stability. Synapse loss is an early and invariant feature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including Alzheimer's lAD) and Parkinson's disease. Notably, in AD the extent of synapse loss correlates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Hence,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synaptic maintenance is crucial to reveal potential targets that will all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r- apies to protect synapses. Writ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function of neuronal circuits. Moreover, Wnt signaling compo- nents are expressed in the adult brain suggesting their role in synaptic maintenance in the adult. Indeed, blockade of Wnts with the Wnt antagonist Dickkopf-1 (Dkkl) causes synapse disassembly in mature hippocampal cells. Dkkl is elevated in brain biopsies from AD patients and animal models. Consistent with these findings, Amyloid-β (Aβ) oUgomers induce the rapid expression of Dkkl. Importantly, Dkkl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protect synapses against Aβ toxicity, indicating that Dkkl is required for Aβ-mediated synapse los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role of Wnt signaling in synapse maintenance in the adult brain,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synaptic los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相似文献
49.
目的:检测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在四种非Kaposi肉瘤皮损组织中的感染情况,以初步探讨HHV-8与皮肤鳞状细胞癌、蕈样肉芽肿、Castleman病和化脓性肉芽肿相关性研究.方法:使用酚-氯仿-异戊醇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病理科从2004年到2009年收集的30例鳞状细胞癌、20例Castleman病(其中5例为多中性Castleman病)、13例蕈样肉芽肿、20例化脓性肉芽肿石蜡包埋组织进行HHV-8DNA抽提;然后使用巢式PCR方法对抽提的DNA进行ORF26基因片段的扩增,扩增产物在1.5%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并在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电泳结果,从而确定ORF26基因阳性标本:然后计算HHV-8在各种标本中的阳性率.结果: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皮损组织有5份为阳性(16.7%).13例蕈样肉芽肿石蜡组织有1例为阳性(7.7%),20例化脓性肉芽肿和20例Castleman病石蜡组织中均未检出HHV-8.结论:①HHV-8可能是新疆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原因之一.②HHV-8与蕈样肉芽肿的发病可能不具有相关性,HHV-8可能是MF发生后偶发的一种附带感染.(③Castleman 病和化脓性肉芽肿的发病可能均与HHV-8无关.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