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57篇 |
免费 | 661篇 |
国内免费 | 1590篇 |
专业分类
61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1篇 |
2023年 | 160篇 |
2022年 | 193篇 |
2021年 | 212篇 |
2020年 | 197篇 |
2019年 | 160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206篇 |
2015年 | 175篇 |
2014年 | 263篇 |
2013年 | 222篇 |
2012年 | 262篇 |
2011年 | 268篇 |
2010年 | 215篇 |
2009年 | 249篇 |
2008年 | 296篇 |
2007年 | 208篇 |
2006年 | 196篇 |
2005年 | 196篇 |
2004年 | 197篇 |
2003年 | 169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160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110篇 |
1997年 | 118篇 |
1996年 | 120篇 |
1995年 | 111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96篇 |
1992年 | 106篇 |
1991年 | 95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117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5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瓦氏黄颡鱼不同季节鱼体的化学组成及能量密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三峡库区即将淹没的嘉陵江下游 段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的成鱼群体为实验对象,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10月期间,分冬、春,、繁殖期、繁殖后、秋季5个时间共采集到标本114尾(体重变幅为47.60-165.30g)。其中冬、春、繁殖后、秋季分别采集雌、雄性标本各10尾;繁殖期的雌性标本为14尾,雄性20尾。测定了这10个样本的鱼化化学组成,估算了其能量密度,并对鱼体的化学组成与能量密度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三峡工程截流后鱼类种群变动的对比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实验结果表明:各时期样本能量密度均分别与干物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冬季雌性和秋季雄怀样本的能量密度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性,繁殖后雌性样本及春季、繁殖期、繁殖后和秋季雄性标本的能量密度与灰分含量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对10个样本各自的能量密度(kJ/g)分别与其干物质含量(D,%B.W.)的直线回归主程的协方差分析(ANCOVA),可将雄性5个样本的回归方程合并为一个公共方程作为预测雄性鱼体能量密度(EA)的模型:EA=-4.33 0.408D,将雌性冬季、春季、繁殖后及秋季的4个回归方程合并为一个公共方程作为预测雌性鱼体非繁殖期的能量密度(EB)的模型;EB=-3.09 0.395D,而雌性繁殖期的能量密度(EC)的预测模型为:EC=-3.16 0.381D。通过讨论发现,该种鱼的脂肪含量占体重的变幅为8.72%-14.3%(B.W),占其干物质含量的变幅为30.5%-43.7%(D.W)。高于文献报道的大多数鱼类的相应的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02.
NSCLC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对血管生成素-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NSCLC组织HIF-1α、血管生成素-2蛋白的表达;培养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CoCl2模拟缺氧处理6h、12h、24h,以及缺氧条件下不同浓度genistein处理细胞12h后,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A549细胞HIF-1α蛋白和血管生成素-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46例NSCLC中HIF-1α、血管生成素-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9%(34/46)、63.0%(29/46),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P<0.05);HIF-1α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呈正相关。急性缺氧可以诱导A549细胞HIF-1α蛋白和血管生成素-2 mRNA表达增加,分别在6h,12h达到高峰,随着缺氧时间延长,HIF-1α蛋白和血管生成素-2 mRNA表达相对减少;genistein抑制HIF-1α蛋白后,血管生成素-2 mRNA的表达也相应减少,呈浓度依赖。结论缺氧时NSCLC中HIF-1α可参与血管生成素-2的调控,HIF-1α、血管生成素-2表达增加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有关,二者共同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3.
<正> 1.岩谷杜鹃 新种 图1 (杜鹃亚属,长尾种子组) 附生小灌木,高20—6O厘米;枝圆柱状,密布小疣瘤,近似越橘杜鹃Rh.vaccinioides Hook.f.和匍枝杜鹃Rh.euonymifolium Lévl.;不同于前者为:叶密集,非散生,边缘外折,花黄色;不同于后者为叶向枝端聚生,较小,花萼裂片长圆形,被缘毛,花较小;不同于二者为子房和蒴果有鳞点而且被毛,可资区别。 相似文献
104.
105.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对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基金资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国围立卫生研究院(NIH)1992—2008年间的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基金资助项日出发,从基金年度资助项目数、年度资助金额、项日发布机构、公告类别、资助模式、主题分布等几个角度分析了近几年来NIH对AD的资助方式,得出了NIH对AD资助的行为特征和AD研究的战略布局,旨在为我国的AD研究战略布局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6.
质粒作为基因克隆和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质粒自身的性质,如复制,质粒不亲和性的分子基础,传代中的分配机制和接合转移诸方面的研究也在深入地开展。这些研究为进一步完善质粒载体的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7.
圈卷产色链霉菌硝基烷类氧化酶基因naoA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成功表达,从含有重组质粒pNA101(pET23b∷naoA)的工程菌株BL21(DE3)中分离纯化了硝基烷类氧化酶,SDSPAGE检测为均一。对纯酶进行了酶学性质及动力学研究。底物为1硝基丙烷、2硝基丙烷和硝基乙烷时,在04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7~8,最适反应温度为48℃~56℃。室温保存6d后,酶的活性保持了43.3%,但对60℃以上的高温敏感。硫醇化合物如巯基乙醇、还原型谷胱甘肽不同程度地抑制酶活性,特别是NADH,其浓度为1mmol/L时,酶活性几乎全部丧失。以1硝基丙烷为底物时,NaoA的Km为357mmol/L,Vmax为0199μmol/(μg.min)。 相似文献
108.
109.
通过我国东北及黄淮海地区主要大豆种植区11种土壤对4株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真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mus)M-14,厚垣孢子轮枝菌(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JN-11SH-26和BQL-1孢子的抑制作用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表明土壤抑菌作用普遍存在,但依土壤条件、菌种类型而异,其中以安徽宿县、济南农科院、北京、黑龙江宝泉岭农场的土壤抑菌作用最强,洗涤悬液中孢子萌发率多小于30%,济南敬家、河南开封、黑龙江八五三农场等地土壤抑菌现象不明显,孢子萌发率一般在40~80%。同一土壤对4个菌株的影响是一致的。将菌种液体发酵培养,其滤液孢子萌发率一般可提高至50%以上。加入复合添加剂制得菌剂后,孢子萌发率进一步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对其抑菌作用的强弱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越多,抑菌作用表现得也越明显。机理探讨表明土壤中存在着一些水溶性及挥发性的抑制因子,其中水溶性成分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真菌杀线虫代谢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虫危害严重,它不仅给人类和动物带来严重的疾病,而且估计每年给农作物造成相当于1000亿美元的损失(Sasser & Freckman , 1987)。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胞囊线虫(Heterodera spp.)是两大类严重危害多种重要作物的线虫,在全球分布广、危害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spp.)的危害引起疫区的恐慌,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虽然可以通过传统的轮作、土壤改良及化学防治等途径加以控制某些植物的线虫病,但对于一些经济作物和林木而言,轮作防病难以实施,甚至在根本上不可能进行。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化学杀线剂的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