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99篇 |
免费 | 807篇 |
国内免费 | 1978篇 |
专业分类
76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6篇 |
2023年 | 203篇 |
2022年 | 228篇 |
2021年 | 263篇 |
2020年 | 247篇 |
2019年 | 212篇 |
2018年 | 139篇 |
2017年 | 156篇 |
2016年 | 250篇 |
2015年 | 225篇 |
2014年 | 336篇 |
2013年 | 268篇 |
2012年 | 320篇 |
2011年 | 335篇 |
2010年 | 280篇 |
2009年 | 326篇 |
2008年 | 363篇 |
2007年 | 265篇 |
2006年 | 250篇 |
2005年 | 261篇 |
2004年 | 249篇 |
2003年 | 209篇 |
2002年 | 175篇 |
2001年 | 199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145篇 |
1998年 | 136篇 |
1997年 | 152篇 |
1996年 | 145篇 |
1995年 | 140篇 |
1994年 | 108篇 |
1993年 | 121篇 |
1992年 | 135篇 |
1991年 | 116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139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3篇 |
1966年 | 2篇 |
1963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5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利用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技术,以温室水培小钻‘白城杨2号’(Populus×xiaozhuanica W.Y.Hsu et Liangcv.‘Baicheng-2’)为材料,对其小孢子发生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及花粉大小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白城杨2号’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存在一定比例的异常现象,包括终变期单价体、中期Ⅰ染色体提前分离、后期Ⅰ和Ⅱ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末期Ⅰ和Ⅱ微核、中期Ⅱ纺锤体定位异常以及胞质分裂异常等,这些异常现象的发生与‘白城杨2号’杂种起源有密切关系。(2)‘白城杨2号’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核仁数目存在动态变化,末期Ⅰ和Ⅱ的子核中最多可看到8个小核仁,可能与杨属树种的多倍体起源有关,其染色体组中可能包含8对具核仁组织者区的染色体。(3)‘白城杨2号’产生空瘪花粉率为3.67%,饱满花粉直径在21.3~52.2μm之间,频率分布总体呈近似高斯分布,0.69%的花粉直径超过37μm,表明其可能产生少量未减数的2n花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活体显微观察和银染法, 文章对采自重庆地区不同宿主的眉溪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myakkae (Mueller, 1937) ?rámek-Hu?ek, 1953的3个株系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 并与近缘种周丛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epizootica (Raabe, 1950) ?rámek-Hu?ek, 1953和纤细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subtili (Lom, 1959) Lom & Haldar, 1977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眉溪小车轮虫各株系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 但与周丛小车轮虫及纤细小车轮虫有明显差异。基于所获眉溪小车轮虫的分子数据, 详细分析了眉溪小车轮虫的分子特征, 研究了眉溪小车轮虫种内分化, 结果显示: 眉溪小车轮虫各株系的18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9.2%—100%, 遗传距离为0.000—0.003, T. myakkae (HM)与T. myakkae (AN)的18S rDNA几乎一致, 但T. myakkae (PP)与T. myakkae (HM和AN)的18S rDNA存在7个变异位点, 且在18S rRNA 四个高变区 (V3、V4、V5和V7) 均具有一致的二级结构构型, 表明三株系的18S rDNA相似度和遗传变异属于种内水平, 但T. myakkae (PP)与T. myakkae (HM和AN)则显示出分子分化。系统发育分析显示: 眉溪小车轮虫与周丛小车轮虫相互独立, 眉溪小车轮虫各株系与其宿主鱼一致的系统发育关系显示出两者具有协同进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昆虫学报》2014,(4):565-571
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在华南地区被广泛应用于甘蔗螟虫的生物防治,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卵是工厂化繁育螟黄赤眼蜂的主要替代寄主,常常需要冷藏以满足生产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子代雌蜂的平均寿命、寄生量、存活率和生命表等参数的变化,评价了在4℃条件下冷藏紫外杀胚米蛾卵对子代赤眼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几乎不能寄生冷藏60 d的米蛾卵。总体来说,随米蛾卵冷藏时间的延长,F1代单雌蜂的平均寿命与寄生量呈下降趋势,不过在储存期30 d时,寄生量出现了一个反常高峰。在储存期15 d时,F2代羽化率与雌性比例最高,净增值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世代平均周期(Tc)和种群倍增时间(T2)则相应延长。因此,冷藏米蛾卵导致子代螟黄赤眼蜂的质量下降,经紫外杀胚处理的米蛾卵在4℃条件下冷藏时间超过45 d后在生产中需要审慎处理。 相似文献
15.
16.
小麦和大豆茬口对黄瓜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和BIOLOG ECO微平板反应系统,研究了小麦和大豆茬口对黄瓜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茬口均显著提高了黄瓜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降低了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P<0.05)、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了土壤基础呼吸和代谢商(P<0.05),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此外,两种茬口还显著提高了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黄瓜产量.说明小麦和大豆茬口改善了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18.
描述了似血矛线虫的体外发育过程。在22-32℃下,从产生卵发育到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幼虫的时间分别是16h、31h、2.5-3.5h。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的导入上做精心的设计,导入新课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导入新课,可以巧妙地拉开知识的序幕,吸引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导入新课的策略主要有利用旧知,巧用素材,联系生活,动手操作,激发兴趣等导入法。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导入,只要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本身产生兴趣,就能成功地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20.
对于现代中国人牙齿的测量和形态观察,王惠芸(1959、1965)、克力等(1980)、张世采(1985)和魏博源等(1987)均作过有关的研究。但是,对我国古代居民牙齿的测量和观察工作,目前尚鲜见报道。仅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亦多限于对旧石器时代人类牙齿化石等零星材料的个别报道。本文拟通过对游邀遗址出土的夏代人类牙齿进行观察和测量,以期为了解我国早期青铜时代人类牙齿的形态特征提供一份科学的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