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双歧杆菌预防化疗后肠道菌群失调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双歧杆菌对乳腺癌患者由于化疗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作用。2010年在我科住院的98例乳腺癌患者,在第一周期化疗后有48例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为48.9%;在3周后的第二周期化疗前1d予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一次4片,一日2次),直至化疗后2周,肠道菌群失调例数减少到32例,发生率为32.7%。在前后两周期化疗期间监测血常规,粪便菌群失调检查。治疗周期出现菌群失调比例32.7%明显低于对照周期48.9%(P〈0.05),双歧杆菌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导致胃肠菌群失调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I和GST-∏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运用S-P法检测分别检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22例和非宫颈鳞癌组织20例,汉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30例和非宫颈鳞癌组织30例,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I和GST-π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新疆维吾尔族正常宫颈、初治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72.7%;MR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0.9%;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0.9%。P-gp、和MRP1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疆汉族正常宫颈、初治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6.7%;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60%,MR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6.7%。P-gp、GST-π和MRP1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中: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GST-π阳性表达显著上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P-pg、MRP1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新疆汉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中: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P-pg、GST-π阳性表达显著上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MRP1阳性表达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MRP1及GST-π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gp表达阴性患者NACT有效率显著高于P-gp表达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p〈0.05);⑥汉族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P-gp、GST-π表达阴性患者NACT有效率显著高于P-gp、GST-π表达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p〈0.05);化疗前宫颈鳞癌MRP1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g和GST-π可作为预测汉族宫颈鳞癌化疗敏感性指标。P-pg可作为预测维吾尔族宫颈鳞癌化疗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静脉危象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至10月共5例发生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皮瓣出现静脉危象。所有5例患者均在间断拆线的同时应用皮瓣皮下小剂量肝素注射使切缘持续缓慢渗血,并根据血运情况调整肝素使用剂量,观察皮瓣血运恢复情况及存活情况。结果:经小剂量肝素治疗后,5例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皮瓣颜色转红润,静脉危象均逐步缓解,全部皮瓣均成活,伤口无感染,愈合良好。患者对皮瓣外观和功能满意。结论: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是一种简易但有效的解决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静脉危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体内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可在体内通过吞噬凋亡肿瘤细胞获取抗原物质,探讨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以615小鼠的前胃癌细胞株造模,在体外用rmGM-CSF和rmIL-4从荷瘤小鼠骨髓细胞分化、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为4组:小剂量化疗组、树突状细胞组、小剂量化疗+树突状细胞组和对照组,以BAX试剂盒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在瘤体内注射树突状细胞,观察给药侧瘤体及对侧瘤体体积,生存期,和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小剂量化疗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小剂量化疗后瘤内应用树突状细胞,给药侧瘤体及对侧瘤体体积明显缩小(P<0.05),小鼠的生存率提高,体内凋亡肿瘤细胞致敏的DC诱导的CTL对MFC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在效靶比为40:1、20:1、10:1和5:1时72 h的杀伤率分别为87.64%、70.32%、34.63%和13.87%.并能特异性杀伤小鼠前胃癌细胞MFC(P<0.01).结论体外诱导分化的未成熟DC,能于体内捕获小剂量化疗诱导的凋亡肿瘤细胞所携带的肿瘤抗原,诱导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5.
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是目前肺癌化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短链小分子RNA,它能调节细胞生长、凋亡和信号转导。miRNA的多态性与药物代谢和耐药形成密切相关,异常表达的miRNA对预测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有重要作用。调节特异miRNA的表达,将为克服肺癌耐药和选择个体化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6.
《生物磁学》2012,(13):I0003-I0004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几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可能会影响后代的基因,在动物实验中,服用了化疗药物的实验鼠后代出现基因变异。研究人员建议,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若想生育,应该先停药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针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小干扰RNA(siRNA)对口腔鳞癌细胞(OSCC)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印迹检测OSCC和针对HIF-1α基因的siRNA导入OSCC后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用MTT法检测细胞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凋亡率。结果:HIF-1α在OSCC中高表达,HIF-1α-siRNA转染后HIF-1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细胞对化疗敏感性明显提高,化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针对HIF-1α基因的siRNA能明显降低HIF-1α的表达,增强化疗对OSCC的凋亡诱导作用,有效提高OSCC对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榄香烯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8日至2011年5月30日就诊于我院的晚期肺腺癌脑转移患者34例,将34例晚期肺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治疗组,17例,并给予患者榄香烯静脉滴注和GP化疗方案;B组:对照组,17例,给予患者GP化疗方案;观察两组疗效和安全性,并记录治疗前后相关的指标变化。结果:2个疗程的化疗结束后,A组:10例患者复查脑核磁发现脑转移瘤较前缩小,病灶部分缓解(P R);6例脑转移瘤病灶稳定(SD);1例疾病进展(PD);B组:5例患者复查脑核磁发现脑转移瘤较前缩小,病灶部分缓解(P R);9例脑转移瘤病灶稳定(SD);3例疾病进展(PD)。结论:采用榄香烯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脑转移,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宫颈癌热灌注化疗栓塞的治疗作用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34例宫颈癌病人进行子宫动脉热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分析肿瘤病理类型,肿块大小,周围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对介入治疗的影响。结果:经过对临床疗效的多因素分析肿块大小对治疗效果影响最大,其次为病理类型。其余影响较小。结论:宫颈癌热灌注化疗栓塞术是治疗宫颈癌的一种适合疗法,尤其适用于肿块较小的病人。可以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增加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70.
张莉 《蛇志》2005,17(2):123-124
我科自2003年以来,对12例晚期肿瘤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化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