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91.
摘要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基因IFIT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功能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qRT-PCR或Western blot检测了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配对正常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及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中IFIT3的表达水平。通过浓度递增法构建顺铂(DDP)耐药T24细胞(T24/DDP),然后对细胞转染靶向IFIT3的siRNA(si-IFIT3)及阴性对照(si-NC)。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T24-si-NC组、T24-si-IFIT3组、T24/DDP-si-NC组、T24/DDP-si-IFIT3组,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Annexin 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使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通过qRT-PCR或Western blot检测HSP90α(HSP90AA1)、MMP2、MMP9、Cleaved-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配对癌旁组织和SV-HUC-1相比,膀胱癌组织和T24细胞中IFIT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正常T24细胞相比,T24/DDP细胞中的IFI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T24/DDP-si-NC组相比,T24/DDP-si-IFIT3组的IC50值和侵袭细胞数显著降低,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T24/DDP-si-NC组相比,T24/DDP-si-IFIT3组的Bcl-2、MMP2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而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String数据库显示,IFIT3与HSP90AA1基因存在互作关系。与T24/DDP-si-NC组相比,T24/DDP-si-IFIT3组的HSP90α(HSP90AA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下调IFIT3的表达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下调IFIT3可部分通过抑制HSP90α (HSP90AA1)的表达来降低膀胱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92.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分化程度、有无脉管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疾病分期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用医院常规营养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干预后,与化疗前比较,外周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化疗后,对照组患者TP、ALB、PA和TRF下降程度显著高于经个体化营养干预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化疗,两组患者外周血IgA、IgG和IgM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对照组患者IgA、IgG和IgM下降程度显著高于个体化营养干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改善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3.
化疗药物的应用是当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对人体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具有调节炎症反应、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稳定和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其菌株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诊断标志物。肠道菌群与化疗药物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如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化疗药物的作用效果,恶心、呕吐、便秘、骨髓抑制等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对肠道菌群又有何种影响,应用益生菌后肠道菌群如何变化以及对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有何影响。因此,本文回顾了化疗药物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研究的进展,希望为国内学者提供肠道菌群和癌症化疗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并为治疗癌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94.
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前瞻性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例随机进入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略去负荷剂量,每日剂量10mg维持),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5-2.0g/日。观察期6个月,观察指标为主要疗效指标:肿胀、压痛关节数、患者及医师对疾病状况总体评价;次要疗效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晨僵时间、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50)、健康评价问卷(HAQ)、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6个月后,主要疗效指标压痛、肿胀关节数改善及医师总体评价,来氟米特均优于柳氮磺胺吡啶(p<0.05)。在次要疗效指标方面,来氟米特组HAQ评分及C反应蛋白改善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两组在关节晨僵改善无明显差异。达到ACR20标准的病例,来氟米特组占56.3%,柳氮磺胺吡啶组占57.1%(p>0.05);达到ACR50标准分别为37.5%、35.7%(p>0.05)。研究中,来氟米特组胃肠道反应轻微,有2例出现血压升高。结论: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与柳氮磺胺吡啶疗效相当,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95.
Ig1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I和GST-П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运用S-P法分别检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22例新辅助化疗前后及正常宫颈组织20例P-ge、MRPI和GST-TF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新疆维吾尔族正常宫颈、初治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40.9%;MR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31.8%;GST-П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01%。P.gP和GST.丌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P.Pg阳性表达显著上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MRP1、GST-П阳性表达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新辅助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P—gP、MRP1及GST-Tr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g、MRP1、GST-П无法作为化疗敏感性指标预测维吾尔族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496.
王冬冬  曹秀峰  吕进  朱斌  李苏卿 《生物磁学》2011,(3):452-455,49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以及联合TACE治疗兔VX2肝移植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基础,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有效性。方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60只肝癌模型兔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组)植入空白剂量(0mCi)125I粒子,B组植入1.0mCi125I粒子,C组植入0.7mCi125I粒子,D组植入0.4mCi125I粒子,E组植入0.7mCi125I粒子+TACE。观察植入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切除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各治疗组肿瘤大小在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均小于同期对照组(A组)(P〈0.01)。在不同观察时期抑瘤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组间抑瘤率差异在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P〈0.01),但均高于D组(P〈0.01)。治疗后6周病理提示D组部分组织内仍可见少量肿瘤细胞,而其余各治疗组均未见明显的肿瘤细胞残存,B组对周围肝组织损伤较大,C组、E组适中。总体疗效E组优于其余各治疗组。结论:125I粒子联合TACE治疗肝癌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案,是肝癌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其中单个粒子活度以0.7mCi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97.
范佳颖  董晶  叶明  杜伯涛  杨艳 《生物磁学》2011,(15):2877-288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5年9月-2007年1月间ⅠB2~ⅡB期宫颈癌8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42例在根治性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2~3个疗程,为NACT组,40例在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为直接手术组。评价NACT组化疗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比较两组手术后的病理结果。结果:NACT的总有效率为76.2%,化疗效果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病理类型及肿瘤的大小有关,鳞癌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非磷癌(P〈0.05),肿瘤直径〉8cm的疗效明显低于≤8cm(P〈0.05)。两组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及宫旁侵润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ACT组中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及宫旁侵润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改善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提高宫颈癌的手术疗效,成为治疗ⅠB2~ⅡB期宫颈癌一种新手段,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8.
目的:前瞻性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例随机进入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略去负荷剂量,每日剂量10mg维持),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5-2.0g/日。观察期6个月,观察指标为主要疗效指标:肿胀、压痛关节数、患者及医师对疾病状况总体评价;次要疗效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晨僵时间、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50)、健康评价问卷(HAQ)、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6个月后,主要疗效指标压痛、肿胀关节数改善及医师总体评价,来氟米特均优于柳氮磺胺吡啶(p〈0.05)。在次要疗效指标方面,来氟米特组HAQ评分及C反应蛋白改善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两组在关节晨僵改善无明显差异。达到ACR20标准的病例,来氟米特组占56.3%,柳氮磺胺吡啶组占57.1%(p〉0.05);达到ACR50标准分别为37.5%、35.7%(p〉0.05)。研究中,来氟米特组胃肠道反应轻微,有2例出现血压升高。结论: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与柳氮磺胺吡啶疗效相当,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99.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I和GST-π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运用S-P法分别检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22例新辅助化疗前后及正常宫颈组织20例P-gP、MRPI和GST-π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新疆维吾尔族正常宫颈、初治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40.9%;MR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31.8%;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01%。P-gp和GST-π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P-pg阳性表达显著上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MRP1、GST-π阳性表达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新辅助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P-gp、MRP1及GST-π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g、MRP1、GST-π无法作为化疗敏感性指标预测维吾尔族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500.
目的:检测Caspase-3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相关性。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方法,对176例卵巢癌、70例良性卵巢肿瘤、5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中Caspase-3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且卵巢癌FIGO临床分期越晚其表达越低(P<0.01),而与肿瘤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患者的年龄和月经状况无显著相关性(P>0.05)。Caspase-3在卵巢癌化疗耐药组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化疗敏感组(P<0.01)。结论: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缺表达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卵巢癌化疗耐药的行程中发挥作用;Caspase-3的检测可能对指导卵巢癌临床化疗用药有帮助,可提高化疗效果和减少化疗耐药,并成为预测化疗疗效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