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神经导管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大幅度的上升。虽然通过手术的方法可以进行端对端的缝合,但是神经恢复的效果仍然不理想,特别是存在神经短距离缺损时,神经导管可为神经的修复提供一个合适的微环境,使得神经纤维能够再生并顺利到达远端。本文介绍了受损神经恢复效果的评价标准,神经导管材料的研究进展,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再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和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且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适合于神经导管支架所需的材料和结构要求。  相似文献   
52.
p16和cyclinD1在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p16和cyclinD1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溯p16、cyclin成在乳腺各组病变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导管单纯性增生、非典型增生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癌组织,差异有显性。cyclinD1在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组表达最为明显,且与乳腺导管单纯性增生组及轻度非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均有显性。p16、cyclinD1蛋白在乳腺各组病变中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p16、cyclinDl在乳腺增生性病变中呈现不同程度表达,其表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与细胞的恶性倾向有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可作为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组织恶性转化的一个客观检测指标。其中,cyclinD1蛋白可能是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可作为临床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0,传统引流)和B组(n=40,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炎性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引流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d、术后7d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术后3d、术后7d B组以上指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引流相比,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效果显著,可减少炎性刺激,安全可靠,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4.
何天相   《广西植物》1985,(3):185-187
<正> 材料与方法 供切片用的木材标本由梁健英先生(K0658A)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其平均直径为2.35厘米。于横切面上,从髓向外连续选取木样2个;依照一般方法,完成本材显微研究制片。  相似文献   
55.
本研究通过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为血液疾病患者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尖端定位,探讨该方法对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置管全程中的良莠影响及护理对策。将100例血液病进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进行PICC尖端定位;试验组采用PM-12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引导三向瓣膜PICC尖端定位技术进行PICC置管术。分析、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液病患者置管过程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准确判断尖端位置的时效性,置管后出血、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ICC尖端到位率差异显著(p0.05)、CR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局部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操作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血液病患者进行心电定位PICC到端尖的准确率高,患者对该方法比较满意;但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感染的发生率高于传统体外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  相似文献   
56.
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手段。从给 药方式上而言,相对于静脉系统化疗及单纯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尤其是进行明胶海绵补充栓塞,可明显改善物代 谢动力学参数,既减少外周药物浓度和非靶器官毒性,又能增加局部药物浓度从而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从剂型上而言,阿霉素 碘化油乳剂能明显降低血药峰值浓度,并能选择性分布于肝脏肿瘤内,达到靶向治疗肝癌的目的。加用明胶海绵补充栓塞,上述 作用会更加明显。肝动脉化疗药微囊栓塞也能取得较明显的物代谢动力学优势,缓释、增加局部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和减轻药物 不良反应。无论外周血药峰值浓度(Cmax)还是曲线下面积(AUC),载药洗脱微球(DEB)栓塞均显著低于阿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 从而取得比传统的化疗栓塞更好的肝癌治疗效果。对不同给药方式及载药剂型的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将对不断提高TACE的疗 效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PTCA扩张导管     
日本Terumo公司新近推两种PTCA(经皮腔内冠状血管成形)扩张导管新产品,商品名为Tsurugi(Sword)和Bizzard M。  相似文献   
58.
八属木兰科植物木材导管分子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描述了我国木兰科木莲属、华盖木属,长蕊木兰属,拟单性木兰属,合果木属,观光木属,香木兰属和鹅掌楸属等8属22种植物次生质部的导管分子,这些导管分子的长度和宽度都有差异,木莲属的所有种中都有具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但在少数种中偶然可见到单穿孔,在其它属中,也都有具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仅在观光木属中偶见的单穿孔,木莲属大多数种均无螺纹加厚,仅桂南木莲一种除外,另外,除了合果木属和鹅掌楸无螺纹加厚外,其余均有此种加厚,各属的导管分子还存在其它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3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小腿周径差、彩超检查及造影3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并统计导管接触溶栓后患者复查肺部增强CT情况。结果:63例患者中,57例进行导管接触溶栓+下腔静脉滤器,6例进行导管接触溶栓+下腔静脉滤器+肺动脉碎栓、溶栓。治疗后,患者小腿周径差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显效26例,有效28例,好转8例,无效1例,临床治愈率为85.7%。63例下腔静脉滤器,取出60例,3例留置为永久性滤器。新增肺栓塞12例,无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结论:导管接触溶栓对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导管接溶栓时有较高肺栓塞发生率,应积极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相似文献   
60.
为揭示海桑次生木质部导管解剖特征随土壤理化因子年内动态变动而变化的适应机制,该研究利用海桑具有生长轮的特点,通过显微技术界定了海桑采样枝条一年内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形成的新"生长层"(新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观测了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新"生长层"的导管解剖特征,并对10个新"生长层"形成阶段所对应的土壤理化因子数量特征进行了测定,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海桑新"生长层"管孔数量解剖特征与对应土壤理化因子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海桑形成新"生长层"管孔数量特征指标,除相邻管孔间接触壁长占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他8项指标包括管孔径向直径、管孔弦向直径、导管壁厚、导管长度、管孔密度、单孔率、导管聚合度和相邻管孔间接触壁长等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重比较显示,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海桑形成新"生长层"管孔数量特征8项指标具不同程度的变动。(2)海桑新"生长层"形成阶段(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土壤理化因子,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pH值和土壤全盐量等5项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重比较显示,海桑新"生长层"形成阶段(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土壤理化因子指标均具有不同程度变动。(3)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海桑形成新"生长层"的管孔数量解剖特征,与所对应新"生长层"形成阶段土壤理化因子数量特征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随着土壤全盐含量的升高,海桑导管弦向直径和导管聚合度同时呈显著增大趋势(P0.05)。研究表明,海桑在一年内不同连续时间段,随土壤全盐量增加,土壤渗透势将增大,水分在次生木质部导管中输导的安全性将下降,而海桑导管分子随一年内不同连续时间段土壤全盐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根据木材生态解剖学的观点,水分输导的安全性将进一步降低,但导管聚合度随一年内不同连续时间段土壤全盐量的增加而增大,具有增进水分输导安全性的作用,这可能是海桑对土壤盐含量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