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新型静脉剥脱导管单次与分次手术治疗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采用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患者53例,以接受采用法国Gamida公司新型静脉剥脱导管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手术次数不同分为两组。单次手术组:(28例)患者一次性接受双侧手术;分次手术组:(25例)患者接受单侧手术,1月后再入院接受对侧手术。结果:分次手术组两次手术时间总和较单次手术组手术时间长(P=0.034),而两组在术中失血量上无明显差异(P=0.550)。两组临床治愈率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相当(P〉0.05),但分次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单次手术组(P〈0.001)。结论:应用新型静脉剥脱导管单次手术剥脱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分次手术相当,但在经济方面单次手术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胰腺在某些损伤或病理条件下,由于细胞活跃增殖产生再生集中区域的细胞来源。方法:将27只成年ICR系小鼠分为9组,每组3只,其中1组进行假手术,其余8组进行小鼠胰腺大部分切除,分别在切除后12h,24h、36h、48h、3d、5d、7d、10d取材及冰冻切片,采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损伤后各时间段胰腺组织的形态变化和细胞增殖率。结果:H-E染色发现,胰腺手术72h后,剩余胰腺中就出现由细胞角蛋白阳性导管样结构组成的再生集中区,此区域细胞随后分化为功能性细胞类型,10d后消失检测不到。对胰腺再生集中区的定位研究表明,它们仅出现于切除后的伤口边缘。BrdU标记表明,胰腺再生集中区为细胞快速增殖区域,其出现与总导管增殖率提高同时发生,主/大导管和小导管增殖率上升都晚于再生集中区的出现。结论:小鼠胰腺大部分切除后再生集中区可能来源于腺泡细胞的快速增殖,而不是经由总-主/大-小导管-快速增殖区这一途径引起的来源于导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23.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股静脉双腔导管细菌培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股静脉双腔导管培养的菌群分布、药敏试验,与留置时间的相关性,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行股静脉双腔导管尖端增菌培养,并同时进行外周血培养。结果双腔导管细菌培养阳性25例,64%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留置时间10d以上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增加。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精心护理是防治导管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临床上一项极为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手段,它是将一定容积的球囊放置于主动脉部位,球囊导管与体外压力泵相连,内部填充氦气,由体表心电图进行自动程序控制,使球囊充盈与排空限定在特定的时限。球囊充气发生在舒张压早期主动脉瓣刚刚关闭时,使主动脉内舒张压增高,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改善心肌供血。球囊排空发生在舒张压末期,主动脉瓣开放前的瞬间,降低左室射血阻抗,减低心脏的氧耗,使左室的每搏排血量和射血分数增高。但由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其中11%为严重并发症,如栓塞、肢体缺血、全身感染等,加之术后长时间卧床制动易出现体位不适而致焦躁不安使IABP不能有效工作,因此细致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帮助病人减少并发症,顺利渡过置管期,尤其对急性心梗伴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5.
ICU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分布特点、高危因素,并和国际权威数据进行比较,了解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CRBSI发生状况,为进一步防治CRBSI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美国国家院内感染监测(NNIS)规定的关于CRBSI的定义、诊断标准和评估参数等统一标准系统,对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人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综合性ICU病房内的所有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得到符合纳入研究条件的患者174例,累计行中心静脉导管日为1913日;发生CRBSI为23例次,感染率为13.2%,感染密度为12.0/1000,导管使用率为72.8%。其中以肠杆菌和假单胞菌为主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9例;以屎肠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细菌感染7例;真菌感染7例,均为假丝酵母菌属。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RBSI发生前抗生素应用个数≥3(OR=6.335)和中心静脉置管个数〉1(OR=5.981)是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该院CRBSI发生率高,感染密度大,多个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抗生素应用频繁可以增加CRBSI的发生率,必须进一步加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亚特有植物黄三七(Souliea vaginata(Maxim.) Franch.)茎的次生木质部离析材料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三七茎次生木质部中的导管分子端壁上具网状穿孔板(麻黄式穿孔板)、梯状穿孔板、网状-梯状混合穿孔板、网状-梯状-单穿孔混合型穿孔板、梯状-单穿孔混合型穿孔板及单穿孔板,同时也观察到了端壁多穿孔板和侧壁穿孔板,并对不同类型穿孔板中纹孔膜的残留也进行了观察。其中,网状穿孔板、各种过渡类型的穿孔板均为毛茛科植物中首次报道。根据观察结果,对导管分子穿孔板的演化及黄三七属植物的系统位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7.
陈萍  方清永  王政  王豪  成瑶  南玲  黄庆玲  刘丁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2):1100-1102,1105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患者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例的643株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4.1%,其中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发生率为3.0%,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5.4%,革兰阳性球菌占43.2%.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增高;革兰阳性球菌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未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 加强细菌耐药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少医院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株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二尖瓣返流(MR)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中心实施外科手术治疗6例PDA合并MR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实施PDA缝扎术和二尖瓣置换术,1例实施PDA缝扎术和二尖瓣成形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月、3月和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并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6例术后PDA均无残余分流.心脏彩超检查显示,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LVEDD显著缩小(P<0.01),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进一步缩小(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以及术后1年和术后3月比较LVEDD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术后比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在术后随访中未出现栓塞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外科手术治疗PDA合并MR疗效满意.术前单纯重度MR患者易漏诊PDA,应尽可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9.
30.
对温室中培养在不同盐度下一年生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L.)Poil]植株上成熟叶的叶柄离析研究的结果表明:1)木榄叶柄导管分子以梯纹导管为主,其次为螺纹导管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随着盐度的升高,螺纹导管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有增多的趋势;2)而叶柄长度,梯纹导管分子的直径、长度及两端梯状穿孔板的横隔条数都与盐度呈抛物线关系,而它们的最大值出现在20‰-30‰范围内;3)培养于盐度10‰的海水中的木榄叶柄中导管分子一端有出现两个朝向不同的梯状穿孔板现象;4)在低盐条件下,随着基质盐度的提高,导管分子的形态朝着有利于加快水分运输的方向发展,而在高盐环境下,导管分子的形态朝着增加水分运输的安全性方向发展。讨论了叶柄导管分子解剖学特征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