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神经导管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大幅度的上升。虽然通过手术的方法可以进行端对端的缝合,但是神经恢复的效果仍然不理想,特别是存在神经短距离缺损时,神经导管可为神经的修复提供一个合适的微环境,使得神经纤维能够再生并顺利到达远端。本文介绍了受损神经恢复效果的评价标准,神经导管材料的研究进展,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再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和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且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适合于神经导管支架所需的材料和结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MRI与乳腺X线检查在导管原位癌(DC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乳腺DCIS患者52例(58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乳腺MRI及X线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乳腺MRI及X线检查在导管原位癌(DC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8个病灶中,乳腺MRI共检查出阳性54例,阴性4例,其中误诊或漏诊4例;乳腺X线共检查出阳性49例,阴性9例,其中误诊或漏诊11例。乳腺MRI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乳腺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乳腺MRI检查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分别高于乳腺X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检查对DCIS的诊断价值较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亦存在少数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3.
维管植物木质部输导特性以及仿生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细胞壁、导管(管胞)、木质部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论述了维管植物木质部的耐压性和韧性机理,并对木质部强有力的输导性机理进行了阐述。从仿生学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仿生耐压管道和一次性超强榆导毛细管束的仿生结构模型。其中仿生耐压管道自内向外分别由内管、纤维层、增厚层、均压层和保护层组成,具有很好的耐压性和一定的保温性;一次性超强输导毛细管束采用许多根微细的毛细管加以穿孔板组成,能最大限度地维持水的内聚张力。  相似文献   
4.
5.
洋蒲桃次生木质部中导管分子的解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树思 《植物学通报》2006,23(6):677-683
运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和显微照相的方法对洋蒲桃(Syzygium samarangense)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了观察研究。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类型有:两端具尾导管、一端具尾导管和无尾导管导管分子穿孔板存在着4种类型:两端均为具2个单穿孔的复穿孔板;一端为1个单穿孔板,另1端为具2个单穿孔的复穿孔板;两端均为单穿孔板:两单穿孔板位于同一端壁两侧相互对应以及一些过渡类型穿孔板。根据观察结果,分析了各类型穿孔板之间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础研究证实,多种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周围神经修复,其中来源丰富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因具有取材过程简单、无交叉感染风险、无免疫排斥、可以自体移植等诸多优点,是目前重要的候选细胞之一。本文就近期有关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神经修复作用机制的研究、细胞植入修复受损周围神经的文献、以及与各种生物材料复合应用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神经等方面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该领域基础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素娟 《蛇志》2007,19(4):316-317
临床上,胸腔积液的治疗多采用反复胸腔抽液法,其缺点是病人痛苦,治疗费用高,易感染,医护工作量大;气胸采用的传统闭式引流方法,则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病人疼痛明显。2005年6月~2006年8月,我科利用中心静脉导管对18例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和1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例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20~80岁。其中结核性胸水10例,癌性胸水8例;置管时间最长15天,最短3天。1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74岁。肺压缩带20%~60%;置管时间1~5天,平均2…  相似文献   
8.
慈姑导管仅在根中出现。根的后生木质部中央导管由顶端平截、单穿孔的网纹导管分子连接组成;周围较小的导管分子和管胞有从梯纹管胞向导管分子演化的各种过渡类型;有一至多个梯形穿孔或单穿孔发生在导管分子的端壁或侧壁,并有分枝型导管分子存在,特别在根与主茎连接处尤为明显。管胞亦有分枝与不分枝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郑剑光  陶新智 《蛇志》1998,10(1):19-21
目的探讨应用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经皮穿刺左右侧股静脉右侧股动脉(起源于左室时),将多根6F或7F4极导管送至高位右房(HRA)、房束(HBE)、右室心尖(RVA)、右室流出道(RVOT)或左室(LV),作短阵快速和程序刺激心室诱发VT,同步记录12导联及心腔内各部位电图。结果除1例不能坚持RFCA外,成功11例(91.7%),另1例因疗效不满意改用导管心内膜直流电消融而获成功。结论术前诊断及靶点标测的准确性是RFCA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以教材实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为原型,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拓展设计,用一种材料完成了"叶是蒸腾作用发生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的大小能够影响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速率"等多个实验,并让学生获得了一材多用和多材一用的过程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