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7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2111篇
  708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多数抗肿瘤药物的水溶性差、系统毒性和多药耐药性已成为其临床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利用聚乙二醇材料构建前药或合适的 递药系统来克服这些问题,备受广大药学研究者的关注。以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和分子荧光特性的阿霉素为例,综述聚乙二醇在化疗药物 前药和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制备等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为高效低毒抗肿瘤药品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稻纵卷叶螟的灾变动态显示系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害虫所处的环境是很复杂的 ,受土壤、作物种植格局、地理、气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在处理多因素、复杂的时空动态方面 ,传统手段显得很不适应 ,甚至无能为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兴起的地理信息系统 ( 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GIS)为我们研究害虫管理和监测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国外 ,GIS已成功应用于害虫适宜生境的风险评估、害虫空间分布的动态监测以及发生趋势预测等方面[1,2 ] 。国内利用GIS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利用GIS研究了褐飞虱的动态变化 ,证实了该虫在我国东部因季风环流而作南北往返迁飞的学说[3] ;中国林业科学院将GIS与遥感结合 ,研究了松毛虫的监测系统[4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利用GIS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5]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远距离、季节性迁飞的害虫。每年 5月份自中南半岛迁入我国大陆后 ,在我国各地自南向北经 3~ 4个世代的逐代繁殖为害和北迁后 ,又于 8月下旬开始向南回迁 ,直至 11月份完全迁出我国大陆[6,7] 。这种季节性时空变化过程的规律 ,对某一地区该虫的灾变危害至关重要 ,生产上也急需一种图文并茂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植骨融合治疗9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的资料,男56例,女37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高处坠落伤47例,重物压伤19例。骨折节段:L1骨折22例,L2骨折16例,L3骨折6例,T11骨折15例,T12骨折34例。结果:本研究共93例患者,所有患者经过一般12个月的随访,其中平均随访13.8月(10-16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增加,Cobb角值和椎管占位率明显降低(t=6.167,7.241,7.143,P0.05)。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增加,Cobb角值和椎管占位率明显降低(t=9.345,11.541,11.263,P0.05)。且患者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在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椎管占位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32,8.154,7.415,P0.05),根据Frankel神经分级,术后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其中,Frankel分级为A的患者有35例恢复,术后有效恢复率为87.5%;B级患者有25例恢复,术后有效恢复率89.3%。C级和D级患者术后有效恢复率均为100%,B,C,D级患者与A级患者有效恢复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051,2.196,1.253,P0.05),随访12个月期间,2例患者术后5个月出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术后12个月发生螺钉断裂,其余患者无伤口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植骨融合能有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4.
近几年研究表明,植物体内存在类似动物和酵母的多肽信号分子,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调节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本文介绍了植物中的系统素,RALF,ENOD40,PSK,SCR,SLV3的特点和功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5.
基于ITS与trnL—F序列探讨槭树科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了槭树科41种(其中槭属39种0植物的trnL-F和ITS序列(其中部分种的ITS序列为重新测定),以期通过分子手段对槭树科内部尤其是复杂的槭属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重建。以无患子科和七叶树科为外类群,基于对57个种单独的ITS序列(包括从GenBank下载的16种的序列),41种trnL-F序列及41种两序列的联合数据,分析采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 Method)和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对槭树科的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整个槭树科为一单系类群;金钱槭位于槭树科的基部;但由于云南金钱槭(Dipteronia dyerana)聚在槭属内部,认为金钱槭属和槭属均可能是非单系类群;槭属内组间关系的支持率普遍较低,但多数组的组内关系得到了较好的支持。将两个片段结合比单独的ITS或trnL-F分析能更好地解决槭属内部的系统关系,其中sect,Palmata和sect.Micrcarpa,sect,Platanoidea,sect,Lithocarpa和sect.Macrophylla,sect,Integrifolia.Trifoliata和sect Pentaphylla,以及sect.Acer,sect.Goniocarpa和sect.Saccharina(sensu Ogata)的组间亲缘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但对其中部分组的划分可能应做进一步调整。重新评价了徐廷志系统中对sect.Rubra和sect.Saccharodendron的处理。  相似文献   
996.
荞麦属种质资源发芽种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以忠  陈庆富 《广西植物》2008,28(4):553-557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荞麦属9个种(含大粒组8个和小粒组1个)32个收集系栽培及野生荞麦种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23条,不同物种的酶带数4到8条。其中,甜荞有7条带,而苦荞为4条。酶带分析及聚类分析表明:大粒组荞麦种的谱带与F.gracilipes等小粒组荞麦种间差异极大,甜荞和苦荞酶带分别与F.megaspartanium和F.pilus相似,并分别与F.megas-partanium和F.pilus聚类最近,支持F.megaspartanium和F.pilus可能分别是甜荞和苦荞祖先种的假说。  相似文献   
997.
牛蛙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与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牛蛙(Rana catesbeiana)胃肠胰系统5种内分泌细胞进行了鉴定与定位.在消化道中检测到了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和胰高血糖素(Glu)细胞.5-HT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幽门部和空肠,食道中偶见.SS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幽门部较密集,小肠各段少量,直肠和食道偶见.Gas细胞主要分布于小肠各段,胃和直肠中偶见,食道中未检测到.Glu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和直肠,小肠各段偶见,食道中未检测到.在胰腺中检测出了5-HT、SS、Gas、Glu和胰多肽(PP)细胞.SS、Glu和PP细胞数量较多,成簇分布于胰岛中,5-HT和Gas细胞少量,散在分布于胰腺腺泡之间.胃腺部和胰腺内分泌细胞多呈圆形、椭圆形或形态不规则,有的可见明显胞突伸向邻近细胞,胃肠道上皮中的内分泌细胞多呈梭形、楔形或锥形,有的可见明显胞突伸向消化腔.与其它两栖动物相比,牛蛙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存在与分布有一些共性,也存在着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998.
邹钦 《四川动物》1990,9(3):31-34
耳喙象亚科Otiorrhynchinae是象虫科最大的一个亚科,包括短喙象和耳喙象两大类群。据作者初步统计,全世界已记录800余属(亚属),约8500种,我国已记录70属约400种。耳喙象的分类系统地位,一直存在着争议,国内学者尚未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本文就耳喙象亚科的分类简史及其系统地位作一简单介绍和评述。一、分类简史1758年,林奈在《自然系统》第10版中首创了Curculio属,记载了80种象虫,C.palma-run为模式种,其中我国有一种(C.chinensis)。1826年,Schoenherr首次将象虫分为Brach-yerides、Entimides、Pachyrychides、Cleonides,Cyclomide…  相似文献   
999.
对温室中培养在不同盐度下一年生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L.)Poil]植株上成熟叶的叶柄离析研究的结果表明:1)木榄叶柄导管分子以梯纹导管为主,其次为螺纹导管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随着盐度的升高,螺纹导管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有增多的趋势;2)而叶柄长度,梯纹导管分子的直径、长度及两端梯状穿孔板的横隔条数都与盐度呈抛物线关系,而它们的最大值出现在20‰-30‰范围内;3)培养于盐度10‰的海水中的木榄叶柄中导管分子一端有出现两个朝向不同的梯状穿孔板现象;4)在低盐条件下,随着基质盐度的提高,导管分子的形态朝着有利于加快水分运输的方向发展,而在高盐环境下,导管分子的形态朝着增加水分运输的安全性方向发展。讨论了叶柄导管分子解剖学特征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标记技术在鲸类系统学研究中的进展。分子生物学证据支持鲸目与有蹄类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并支持鲸类的单系起源,但鲸类不同类群(须鲸类、抹香鲸类及不包括抹香鲸类的齿鲸类)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仍存在争议。抹香鲸类到底与须鲸类还是与其它齿鲸类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家所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还被用于解决须鲸亚目和齿鲸亚目内科间以及科内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特别是齿鲸亚目的海豚科、鼠豚科和淡水豚类。通过分子标记技术来研究鲸类种下的遗传结构是鲸类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使用的标记主要是mtDNA控制区、核DNA微卫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v complex,MHC)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