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3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323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596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以抗人C_(?)的羊IgG为包被抗体,以HRP-HBs抗体为指示抗体,建立了可检测激活补体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C3-CIC)的C_3捕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236例六种类型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的病人血清标本,其阳性率分别为:无症状携带者(ASC)12.9%(4/31),急性肝炎(AH)36.7%(22/60),慢性迁延性肝炎(CPH)33.3%(7/21),慢性活动性肝炎(CAH)59.6%(34/57),重型肝炎(SH)77.8%(14/18),肝炎后肝硬化(PLC)67.3%(33/49),阳性率与肝损严重程度明显相关(P<0.01)。认为HBs-Ag/C3-CIC可能在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乙型肝炎的诊断、临床分型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2.
刀切法估计动物种群扩散型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研究动物种群空间格局,无论在生态学理论还是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用扩散型指数研究种群空间格局不受格局类型的限制,能反映空间格局的连续统(Continuum).长期以来,对扩散型指数的数值估计,大多采用矩法或最大似然法,由于扩散型指数的统计分布一般都比较复杂,而非正态,因而用建立在正态分布基础上的矩估计或最大似然估  相似文献   
73.
本实验观察比较了Hep—2细胞和兔肾细胞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敏感性。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酶标法检测了细胞培养上HSV抗原出现的规律。实验结果指出:Hep—2细胞和兔肾细胞对HSV的敏感性一致;接种病毒后6小时,可以在Hep—2细胞和兔肾细胞上发现HSV抗原;免疫荧光法和免疫酶标法是进行病毒学研究和病毒感染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4.
将中间埃希氏菌(Escherichia intermedia)细胞用包埋方法固定在角叉菜凝胶中,应用于从邻苯二酚、丙酮酸和氨酶促合成L-多巴。含75mg细胞/克凝胶的制剂保留原酶活性的60~65%。通过对三种底物抑制作用进行观察。看到底物浓度对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合成L-多巴初速度的影响几乎相似,在分批反应器中,20小时得到7.8克/升以上的L-多巴(产率是0.39克/升小时)。在初速度条件和分批反应器中,固定在角叉菜凝胶中的细胞合成的L-多巴比固定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细胞要高。  相似文献   
75.
本文记述了寄生于淡水鱼类的棘口科吸虫的一个新种——淮河达氏吸虫Ditetziella huaiheeniss sp.nov.模式标本采自安徽省淮河的女山湖地区黄颡鱼的肠道。  相似文献   
76.
A bioluminescence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quantifying the adhesion of P. aeruginosa to polystyrene and the adherent componen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lime polysaccharide (SPS) is an important adherent factor of some slime strains of P. aeruginosa. The adhered amount of washed slime strains could be increased by pre-coating of polystyrene with SPS obtained from PA3. The activity of PA3SPS could be inhibited by anti-PA3SPS antiserum and blocked by N-acetylglucosamine.  相似文献   
77.
袁长芳 《微生物学报》1989,29(5):360-363
由同一个地点、同一种宿主植物——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lels)的根瘤中获得两个菌株,Frankia sp. Eml 108和Eml 131。形态观祭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典型的Ercnkiae结构,但在细胞色素,纯培养的固氮酶活性,侵染原宿主的能力,营养需求等方面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8.
李小蕊  张席锦 《生理学报》1989,41(6):583-591
在颈七水平横断大鼠脊髓以诱发急性胃溃疡。结果表明:(1)脊髓横断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而下降,体温的下降可能是诱发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2)注射肾上腺素可减轻溃疡和防止体温下降,且两者均呈剂-效关系;(3)切除肾上腺可使脊髓横断诱发的溃疡明显减轻,如补充注射地塞米松则可使之重新加重,但体温的下降在以上情况下均不受影响;(4)脊髓横断后胃粘膜泌酸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可能与溃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9.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是一种神经毒,在人和灵长类动物,它选择性损害黑质纹体系统多巴胺神经元,使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降低,引起典型的帕金森氏样症状。MPTP类毒性物质有其构效关系,其毒性主要与在脑内形成1-甲基-4-苯吡啶(MPP~ )有关。正常存在于脑内的色氨衍生物2-N-甲基四氢β-卡啉(2M-THBC),其构造及作用均类似于MPTP样物质,由此可以推断,MPTP除作为部分帕金森氏症的直接诱发原因外,极有可能是揭示原因不明的原发性帕金森氏病发病机理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0.
实验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有着密切关系。约有80%的宫颈癌组织中含有人乳头状瘤病毒第16型(HPV 16)及18型(HPV 18)的DNA,因此,检测宫颈癌组织中的HPV DNA对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以及宫颈癌的防治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HPV DNA的手段都采用DNA探针杂交技术,该方法要有高比活的同位素,而且费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