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1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对陕南西乡化石库发现的马哈螺类化石和棱管壳类化石做了统计和描述,补充了马哈螺类新的属征,建立新种西乡拟鳞锥Ramentoides xixiangensis sp. nov.。马哈螺和棱管壳表面装饰存在差异,并非同一物种上掉落的骨片,本文展示的马哈螺新的特征与"骨针壳"假说存在矛盾,马哈螺在形态上表现出软体动物单板类最原始的特征,而棱管壳则与halkieriids存在密切的亲缘关系。本文报道了马哈螺类化石的新形态,丰富了对马哈螺类和棱管壳类的认识,对确立马哈螺和棱管壳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43.
湖北宜昌下寒武统水井沱组灰岩中富含大量壳体化石,主要包括腕足动物以及少量古杯化石。研究发现部分古杯化石表面保存丰富的微生物个体及其微型钻孔,同时发现有的微型钻孔内原位保存微生物个体,这种保存方式表明微生物体与微型钻孔之间具有直接联系。微生物体呈丝管状,空心,弯曲程度不等,横切面呈圆形,直径约7—10μm,长度可达500μm。钻孔直径15—25μm,横截面为圆形。微钻孔保存在古杯板间室(intersept)内,大多与板间室侧表面平行,少数与板间室侧表面斜交。形态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体可能为钻孔蓝菌类Endoconchialata。古杯骨骼上发现的这些微型钻孔及其原位保存的蓝菌类化石的研究对理解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附近发现的微型钻孔化石的成因和生物属性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4.
大阳岔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剖面的界线附近地层(冶里组下部)中富含海绵骨针化石,其中部分骨针化石以次生海绿石化方式保存。海绵骨针的海绿石化与骨针的原始成分蛋白石有关,蛋白石不稳定,常脱水后在成岩过程中转变为石英;在寒武纪-奥陶纪过渡时期,此地的沉积速率较小,沉积了一套海绿石凝缩层,在局部弱碱性环境中,蛋白石质的海绵骨针易于溶解,且被海绿石所替代,蛋白石的溶解与海绿石的晶出替代近为同步,致使骨针形态完好保存。海绿石化海绵骨针共有4种类型:单轴骨针,四射二轴骨针(或十字骨针),五射三轴骨针及六射三轴骨针;其中四射二轴骨针丰度相对较高。单轴骨针可能为普通海绵纲的骨针,其余骨针都为六射海绵纲的特征骨针。  相似文献   
45.
自然科学思想史上影响最为深刻的两次革命,一次是无机科学界的“哥白尼革命”。1543年的《天体运行论》,首次论证了地球并不在太阳系中心,使长期禁锢人类思维的神学自然观受到质疑,从而不断激励人们去探索一个“天外有天”的真实宇宙世界。另一次则发生在有机科学界,称为“达尔文革命”。由1859年《物种起源》启动的这场旷日持久的革命影响更为广泛而  相似文献   
46.
余汶 《古生物学报》1988,(3):303-305
本文中所描述的化石,系笔者于1978年采自湖北宜昌黄山洞剖面下寒武统灯影组黄鳝洞段灰棕色磷质白云岩中.与这种化石共生的有扬子微型软体动物群(Yangtze Micromolluscan Fauna)中的多板类 Tchangsichiton notabilus Yu, Sinuconus clypeus Yu; 节壳类 Yangtzemerisma rarum Yu, Y.? cancellatum Yu; 单板类 Yangtzeconus priscus Yu, Huangshan dongoconus pileus Yu, Obtusoconus paucicostatus Yu, O. rostriptutea (Qian), Spatuloconus rudis Yu;  相似文献   
47.
贵州台江寒武纪的一些单板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关早寒武世中期以后的单板类报道和研究较少。本文描述和讨论产于贵州省台江县八郎村下寒武统顶部和中寒武统下部的一些单板类化石,计有Helcionella terraustralis,Coreospiracf.rugosa,Latouchella taijiangensis sp.nov.,Latouchella sp.,Monoplacophora gen.et sp.indet.等。这些单板类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凯里动物群”的内容,为该区中、下寒武统的划分提供了单板类的证据,而且对研究单板类的演化和地理分布规律增加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48.
报道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纪早期水井沱组顶部灰岩中赋含的壳体动物群及一些骨骼化石,主要包括软舌螺、腕足动物、开腔骨类骨针、海绵骨针、原始赫兹刺、阿纳巴管、管状微体化石、单板类、古杯类等。初步研究认为软舌螺可归属为2纲3目8科9属,2种、2相似种和6未定种;腕足动物主要以乳孔贝和古圆货贝为主;单板纲归属为1科3属,1相似种、2未定种;分类位置不明的Coleoloides cf.prindlei Lochman,1956和Coleolussp.,归属1科2属,1相似种,1未定种。这些骨骼化石中,古杯类Archaeocyaths和9个其他微体骨骼化石种:如软舌螺四边螺类Quadrotheca sp.,中槽螺类Altaicornus sp.,线带螺类Linevitus sp.,似软舌螺类Hyolithellus cf. micans Bil-lings,1871和Coleoloides cf. prindleiLochman,1956,单板动物太阳女神螺类Securiconus sp.和Igorella cf. minuta,以及腕足动物乳孔贝类Eohadrotreta zhenbaensis Li and Hol mer,在峡东地区水井沱组尚属首次报道。该层位微体骨骼化石丰度大,分异度较高,海绵骨针粗壮,骨骼化石保存分散。  相似文献   
49.
50.
最新的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动物的最早祖先应该早于埃迪卡拉纪,可能在大约635—850Ma的成冰纪就已经出现,但是缺乏可靠的化石证据。华北地台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发育,前人曾在这套地层中陆续报道过大量的"后生动物化石"。然而,这些化石的动物属性均存在疑问。文中通过整理1979年以来报道过的相关化石,将其分为"水母状化石"、"遗迹化石"和"蠕虫状化石"3类,结合部分新材料的研究,分别对其形态、保存特征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认为其中大部分属假化石、MISS构造或可能的藻类化石,但以下几类化石作为可能的动物化石,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1)辽南五行山群的水母状化石;2)辽南兴民村组的水母状化石;3)部分遗迹化石(如辽南五行山群的Skolithos、北京青白口系的遗迹化石);以及4)"淮南生物群"的蠕虫状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