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9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Wang W  Zhao X  Pan Y  Zhu L  Fu B  Li Z 《遗传学报》2011,38(9):419-424
DNA methylation,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pigenetic phenomena,plays a vital role in tuning gene expression during plant development as well as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stimuli.In the present study,a rn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 (MSAP)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profile DNA methylation changes in two contrasting rice genotypes under salt stress.Consistent with visibly different phenotypes in response to salt stress,epigenetic markers classified as stable inter-cultivar DNA methylation differences were determined between salttolerant FL478 and salt-sensitive IR29.In addition,most tissue-specific DNA methylation loci were conserved,while many of the growth stage-dependent DNA methylation loci were dynamic between the two genotypes.Strikingly,salt stress induced a decrease in DNA methylation specifically in roots at the seedling stage that was more profound in IR29 than in the FL478.This result may indicate that demethylation of genes is an active epigenetic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in roots at the seedling stage,and helps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implications of DNA methylation in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92.
【背景】植食性昆虫对产卵场所的选择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寄主植物的发育阶段和被同种其他个体利用程度是影响其产卵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方法】采用野外罩笼的选择性试验,观察了广聚萤叶甲成虫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被取食程度、不同落卵量的豚草植株的产卵选择行为,分析产卵选择频次,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拟合识别期以估计产卵选择偏好性。【结果】开花期豚草被选择产卵的风险(瞬间概率)仅为生长期的16.5%,苗期豚草被选择产卵的风险为生长期的34.1%;成虫对3种被食程度豚草的产卵选择频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n=20,P<0.01),在3级被食程度豚草上产卵次数最多(12次),而在5级被食豚草上产卵次数最少(2次),表明成虫明显偏好将卵产于已被中等程度取食的植株上;成虫对不同落卵量植株(0、4、8个.株-1)未表现出显著的产卵偏好,对不同密度(高、低)斑块的豚草的产卵选择亦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豚草生育期和被取食程度影响广聚萤叶甲雌虫的产卵选择,而植株上的落卵量和豚草密度对产卵选择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昆虫内共生菌在昆虫防御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共生菌在昆虫体内的生长、繁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营养功能、解毒作用、调控生殖及与寄主适应性等等。近些年,一些学者提出了共生菌在寄主抵御天敌等逆境的胁迫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在寄主防御中的作用可分为3类:(1)昆虫体内共生菌能产生具有抗真菌作用的代谢物,能够抵御病原真菌的入侵,提高寄主的适应性。(2)昆虫抵御寄生蜂的作用与其体内的共生细菌密切相关。(3)共生菌也能产生有毒物质保护寄主免于被捕食。昆虫共生菌在寄主防御中的作用机制除了产生抗菌物质和聚酮类等有毒物质外,还可能通过与水平传播的寄生物(horizontal transmission parasites,HTPs)竞争寄主资源来直接保护寄主。对共生菌的作用的深入研究将有可能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94.
《遗传》2012,(3):334
为了更好地总结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成果与经验,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将于2012年8月19-22日在中国西安召开。会议宗旨:积极促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领域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着力推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科学技术在全球的发展,全面推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产业化进程,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5.
绿盲蝽成虫对六种寄主及其挥发物的选择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绿盲蝽Apolyguslucorum(Meyer-Dttr)6种主要寄主,分别于5~10叶期和花蕾期,采用室内“Y”型嗅觉仪和田间罩笼接虫方法,研究了绿盲蝽成虫对不同寄主及其挥发物的选择趋势。田间罩笼接虫试验结果表明:5—10叶期的茼蒿、国抗22及泗棉3号上绿盲蝽虫量居多,绿豆次之,大豆和豇豆上的较少;花蕾期的茼蒿、绿豆、国抗22及泗棉3号上绿盲蝽较多,而豇豆、大豆上较少。以5~10叶期和花蕾期的上述6种寄主为实验材料,以无寄主花盆为空白对照,每期各成对设置17个气源组合,采用室内“Y”型嗅觉仪测定绿盲蝽成虫对这6种寄主气源的选择趋性。不同气源组合测定结果表明,绿盲蝽对5—10叶期植物性气源的选择趋势为:国抗22〉茼蒿〉绿豆〉泗棉3号〉大豆〉豇豆;绿盲蝽对花蕾期植物性气源的选择趋势为:绿豆〉茼蒿〉国抗22〉泗棉3号〉豇豆〉大豆。上述不同选择性试验结果综合表明,绿盲蝽成虫对5—10叶期和花蕾期不同寄主的选择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6.
利用铷(Rb)标记方法对秋季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迁移现象及其寄主种类进行了研究.铷标记回捕试验证明了秋季绿盲蝽由棉田转移到杂草上取食.在河南绿盲蝽一周内可迁移到2560m(试验最远回捕距离).秋季由棉田迁出的绿盲蝽主要集中在艾蒿和葎草上取食.对这2种主要寄主植物作为绿盲蝽越冬寄主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7.
栗山天牛幼虫天敌白蜡吉丁肿腿蜂的转主寄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防治世代周期长、 发育整齐的害虫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中, 我们发现该天敌只在寄主1-3龄幼虫时具有良好的寄生效果, 而对3龄以上的中老龄幼虫基本不寄生。为了了解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后其种群能否在栎树林间延续下去, 达到持续控制靶标害虫的效果, 我们调查了其在栎树林间的转主寄主。结果表明: 白蜡吉丁肿腿蜂除了寄生栗山天牛外, 还能寄生双簇天牛Moechotypa diphysis、 四点象天牛Mesosa myops和栎块斑吉丁Lamprodila virgata幼虫。白蜡吉丁肿腿蜂寄生不同转主寄主幼虫的成功率差异显著, 对栎块斑吉丁和双簇天牛幼虫的寄生率最高, 分别为76.67%和73.33%。寄生上述4种寄主时, 其雌蜂在不同寄主上的产卵前期、 产卵量及第2代雌蜂出蜂量、 出蜂率、 体长和寿命等差异不显著, 只有幼虫期和蛹期历期及第2代雌蜂有翅率和雌雄性比略有差异。室内模拟林间寄生试验表明, 白蜡吉丁肿腿蜂对双簇天牛和四点象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较高。对双簇天牛和四点象天牛野外生活史研究发现, 这2种天牛幼虫在白蜡吉丁肿腿蜂不适宜寄生的栗山天牛中老龄幼虫期、 蛹期和成虫期均大量存在, 表明双簇天牛和四点象天牛是白蜡吉丁肿腿蜂在栎树林中的主要转主寄主。本研究说明, 在利用白蜡吉丁肿腿蜂生物防治栗山天牛中, 白蜡吉丁肿腿蜂在林间寄生栗山天牛的1-3龄幼虫后, 可转移寄生双簇天牛等转主寄主, 以延续其种群, 待下一代栗山天牛幼龄幼虫出现时再转移寄生栗山天牛, 达到持续控制栗山天牛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8.
舞毒蛾Lymantr dispar(L.)是国际性检疫害虫.大蛾卵跳小蜂Ooencyrtus kuwanae (Howard)是舞毒蛾卵的重要寄生蜂,对舞毒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了在规模化繁育大蛾卵跳小蜂时控制小蜂的发育进度,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研究了该蜂发育与温度的关系;同时,为了对替代寄主繁育出的天敌质量进行评价,对利用其自然寄主舞毒蛾卵和替代寄主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繁育出的子代成蜂的寿命、胸宽、雌雄性比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大蛾卵跳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50±1.41℃和260.74±25.09日·度,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为T=10.50+ 260.74V.当采用30%的蜂蜜水饲喂成蜂时,柞蚕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雌、雄蜂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5.01和10.38 d,采用原寄主舞毒蛾卵繁育出的雌、雄蜂平均寿命分别为20.94和15.95 d,两者差异显著;采用柞蚕卵繁育出的雌蜂个体显著大于用舞毒蛾卵繁育出的雌蜂个体;柞蚕卵和舞毒蛾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雌雄性比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42∶1和2.57:1.结果表明,在野外开展舞毒蛾的生物防治时,释放利用柞蚕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9.
新疆北部棉区作物景观多样性对棉铃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昭智  潘卫林  张鑫  李贤超  张娟 《生态学报》2012,32(24):7925-7931
如何从景观尺度上实现对害虫的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昆虫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集技术,从2007-2009年在新疆北部棉区16-17个农场近240km2作物范围内,监测和评估棉田周边作物景观对棉铃虫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景观多样化显著地影响棉铃虫种群数量,复杂作物系统中(棉花比例<50%作物面积)棉铃虫成虫数量明显大于简单作物系统(棉花比例≥50%作物面积;棉铃虫种群数量与景观多样性指数(Simpson's Reciprocal Index)呈正相关;同时棉铃虫成虫与加工番茄、玉米和小麦的比例成正相关,但与棉花比例呈负相关.研究结果为转基因棉花抗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农田景观多样性指标可作为修正棉区棉铃虫预测模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冬季作物种植对双季稻根系酶活性及形态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湖南长沙7a定位试验,以冬闲为对照,研究了冬种马铃薯、紫云英及油菜为前茬作物对早、晚稻根系酶活性、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相比,冬种作物后早、晚稻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但其根系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更强(SOD、POD和CAT活性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膜脂过氧化作用带来的伤害;冬种不同作物对早晚稻根系形态的影响表现不一.冬种马铃薯和紫云英处理在早稻生育后期的根系优势明显,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晚稻根系生长,双季稻总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6.29%和7.76%,而冬种油菜抑制了晚稻根系生长,导致晚稻产量及双季稻总产分别降低6.31%和1.96%;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浆期较高的根长、根数、根体积和根表面积是冬种作物改善双季稻产量的主要原因.综合来看,冬种马铃薯和紫云英对于促进双季稻根系生长,提高稻谷产量具有重要作用,而冬种油菜则不利于提高双季稻的稻谷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