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66篇
  3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为明确菊苗上优势种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季节动态,采用五点取样法,利用粘虫板对2018—2020年温室种植的菊苗上优势种害虫进行调查,利用四分位法对优势种害虫发生期进行划分,同时分析了菊苗上优势种害虫的发生规律、季节动态及时间生态位。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一年大部分时间均可危害菊苗,主要发生期集中在4—8月,3年的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6月和7月,此时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分别为636、1411和256头·板-1,西花蓟马的生态位宽度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菊潜叶蝇的生态位宽度较小,每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在1—6月,主要发生期在3—6月,3年的发生高峰均在3月,此时菊潜叶蝇的种群数量可达256、239和124头·板-1;桃蚜和白粉虱在3年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说明桃蚜和白粉虱在菊苗上的发生时间最长,主要发生期均在2—4月,发生高峰在全年内不固定。4种害虫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相似,说明4种害虫在发生的时间维度上具有相似性且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在防治菊苗优势种害虫时应以西花蓟马和菊潜叶蝇为主,1—6月主要防治菊潜叶蝇,3—10月主要防治西花蓟马。  相似文献   
92.
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虾类优势种生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2015年11月, 2016年2月、5月、8月的调查资料, 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 IRI)、生态位宽度以及生态位重叠指数等生态指标, 对调查海域的优势种虾类进行生态位特征分析, 以了解该海域内虾类组成及优势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保护区共调查到虾类16种, 隶属8科12属, 均属暖温种或暖水种, 其中优势种(IRI > 500)有7种, 隶属于4科5属; 虾类相对资源量呈春秋季高, 夏冬季低的季节性分布特征。除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外, 优势种的时空生态位宽度值(时间生态位宽度与空间生态位宽度的乘积)均大于非优势种。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和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的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 表明其对资源的利用具有相似性; 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和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小, 说明二者相关性低。通过计算得知, 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与生态位宽度对物种重要性排序结果有异: 时空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的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 而IRI值最高的为日本鼓虾。与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相比, 生态位宽度指数不仅能反映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 还能反映物种分布是否均匀, 但这两者均不能反映生物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93.
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在时、空尺度上变化较快的区域,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全球变化敏感区.生态交错带位置和宽度的判定是定量研究交错带生态过程的基础,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片断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与恢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生态交错带本身的复杂性,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尺度水平,并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致于目前还缺乏公认的原理和方法定量研究生态交错带,对其位置、宽度判定和动态变化研究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中.在分析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文章对生态交错带宽度判定方法以及影响因子进行论述,并对生态交错带宽度判定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4.
渔山岛岩礁基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海峰  施慧雄  尤仲杰  黄滨 《生态学报》2011,31(14):3928-3936
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期间对渔山岛岩礁基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采样调查,并获得大型底栖动物85种,筛选出全年取样获得优势种30种,隶属5门7纲24科。对获得的30个优势种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宽度测定,以Pianka重叠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重叠值分析,结果显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0.18~1.94,值较高的有条纹隔贻贝、覆瓦小蛇螺、角偏顶蛤、日本笠藤壶、鳞笠藤壶和马氏毛粒蟹,均大于1.00,它们对环境适应的能力较强;各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均匀,在0~0.97之间,它们对群落环境资源的利用存在着交叉,潜在的种间竞争压力较大。以密度数据四次开方为基础,利用欧氏距离进行群落物种的系统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结果均表明30个优势种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狭布种、泛化种和特有种。优势种生态位宽度、优势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物种的分布与数量密切相关,生境相似程度高的物种聚类和排序距离就小,大型底栖动物主要通过在资源位上的分布、摄食类群和生活型等的差异缓解竞争。  相似文献   
95.
基于传统生态位理论的生物入侵机制假说认为外来种和土著种生态位的差异是决定入侵成功与否和危害程度的关键。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 L.)是一种在我国南方快速蔓延的恶性入侵种。为了了解藿香蓟与其他杂草在群落中的生态关系,探究造成藿香蓟成功入侵的可能机制及危害,在浙西南的丽水市开展了杂草群落调查,计算了藿香蓟和16种常见本地杂草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种间相关系数,并对主要物种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表明(1)藿香蓟与常见本地杂草间的生态位重叠度显著高于本地杂草间的生态位重叠度,这与藿香蓟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有关;(2)藿香蓟与常见本地杂草的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介于0.04-0.296之间,重叠度处于中下水平;(3)常见本地杂草对于藿香蓟的n-维超体积生态位重叠值显著高于藿香蓟对于常见本地杂草的n-维超体积生态位重叠值;(4)藿香蓟在CCA排序图上处于较中心的位置,说明其具有较高的中生性;不仅如此,外来杂草和本地杂草在排序图上充分混杂,说明外来种相对于本地种并无明显特化;(5)群落中大多数常见杂草间未出现显著种间负相关,仅7个种对显著正相关,大多数种对不相关。总的来说,丽水农村的杂草群落稳定较差,资源相对充足,种间生态位重叠较低,本地植物对于藿香蓟的竞争阻抗较小,加上藿香蓟本身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导致了藿香蓟在本地区广泛而严重的入侵。  相似文献   
96.
王霞  铁军  刘泽宇 《生态科学》2017,36(5):64-72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山西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资源提供依据, 采用Levins 生态位宽度、Pianka 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指数计算法, 分析了山西陵川南方红豆杉群落25 个优势种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 (1)山西陵川南方红豆杉群落25 个优势种中, 生态位宽度值相对较大的为鹅耳枥(1.464)、苔草(1.450)和南方红豆杉(1.400), 而淫羊藿(0.049)、陕西荚蒾(0.862)和臭梧桐(0.936)的生态位宽度值相对较小; (2)25 个优势种的生态位普遍产生重叠, 重叠程度在0.4 以上的种对有186 对, 占总数的62%, 表明种间竞争激烈; (3)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0.4 以上的种对有156 对, 占总数的52%, 表明优势种对资源的利用相似程度较大。(4)生态位宽度大的群落优势种, 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对环境以及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 与其它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 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也较高。  相似文献   
97.
焦亮  马罗  张同文  王圣杰 《生态学报》2021,41(5):1944-1958
通过分析新疆阿尔泰山中段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证明6-7月平均最低气温是研究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控气候因子(r=0.649,P<0.001)。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阿尔泰山中段1798-2017年6-7月平均最低气温方程,通过计算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41.1%)和利用逐一剔除法对重建方程各项参数进行了稳定性检验,证明了重建方程是稳定可靠的。分析重建的平均最低气温年际变化表明,研究区经历了4个暖期(1906-1919年、1922-1935年、1945-1960年和1997-2017年)和4个冷期(1816-1831年、1840-1867年、1869-1886年和1888-1905年),并且与相邻地区平均气温重建序列冷暖变化阶段一致。基于多窗谱分析结果发现重建6-7月平均最低气温序列存在2a、2.4a、2.8-3a、11a、20-22a左右的变化周期,表明研究区气候变化主要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太阳黑子活动和全球海温变化(SST)驱动。本研究为系统掌握阿尔泰山气候变化规律和科学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
利用柴达木盆地东缘山地祁连圆柏林上限6个样点树轮宽度资料建立了标准年表,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样点间树木径向生长具有不同的亲疏关系.其中,北部两个样点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而中、南部4个样点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气候要素对两类样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不同.其中,北部两个样点树木径向生长与当年6月降水变化呈正相关,中、南部4个样点树木径向生长与前一年11月及当年7月温度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
苏州城市河道滞流水体浮游植物常见属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olwell公式、余世孝和Pianka公式计算了苏州城市河道滞流水体浮游植物常见属的生态位宽度、二维(TN,TP)生态位中心点、一维(NH3-N)生态位中心点及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重污染河道中蓝纤维藻、十字藻、卵囊藻、栅藻、小环藻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色球藻和蓝隐藻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小;蓝纤维藻、十字藻、卵囊藻、栅藻、小环藻、隐藻和蓝隐藻占据二维(TN,TP)生态空间的中心,而色球藻、颤藻和直链藻占据生态空间边缘;色球藻和颤藻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小,蓝纤维藻和十字藻生态位重叠值最大.在苏州城市河道中,氮磷浓度偏高,氨氮含量较大的情况下,绿藻门的生态位宽度普遍较大,各属种与其它各门的生态重叠值也均较高,与蓝藻相比具有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0.
吴鹏举  张宏  张恩迪 《生态学杂志》2007,26(10):1569-1573
2002年3—5月,在藏东南的慈巴沟自然保护区随机设置14条样线,对主要偶蹄类动物在春季的垂直分布和栖息地分化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野猪、黑麂、(赤)斑羚、羚牛和鬣羚都有非常明显的海拔相对集中的分布区,除了羚牛和鬣羚的空间垂直生态位高度重叠外,其它类群之间重叠较小;为进一步研究羚牛和鬣羚之间的共存机制,设置了187个10m×10m样方,调查了10类生态因子,通过联结检验和判别分析,发现羚牛和鬣羚之间并没有空间联结关系,栖息地差别明显;通过计算Vanderloeg选择系数和Scavia选择指数,发现羚牛和鬣羚在饮水距离、林分郁闭度、隐蔽度、乔木密度具有明显的选择差异;食物的不同需求导致了这些偶蹄类动物垂直分化的差异,而羚牛和鬣羚对小尺度生态因子上的选择差异和在时间维度点的差异则是维持同域共存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