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66篇 |
专业分类
3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盘锦芦苇湿地空气动力学参数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盘锦芦苇生态系统观测场的涡动相关通量和小气候梯度系统的观测资料,采用涡动相关与小气候梯度观测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了研究区芦苇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估算芦苇湿地的空气动力学参数;芦苇湿地零平面位移(d)和粗糙度(z0)的季节变化均呈先增后减的单峰曲线变化. z0和d均在9月达到最大,分别为0.24和1.85 m; 12月达最小,分别为0.03和0.02 m.芦苇湿地z0和d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株高(h)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d随h的增加而线性增加,z0与h呈二次曲线关系.d/h和z0/h均与LAI呈幂函数关系,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78. 相似文献
282.
北亚热带马尾松年轮宽度与NDVI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亚热带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因此,研究北亚热带马尾松年轮宽度与森林NDVI的关系对于揭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马尾松自然分布北界的南郑县和河南省鸡公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利用北亚热带马尾松年轮宽度指数和1982-2006年逐月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及气候数据,在分析年轮宽度及NDVI与气候因子关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北亚热带马尾松径向生长与NDV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亚热带NDVI受水热条件的共同控制,其中与月均温相关性较强,且以正相关为主,与月降水量和干旱度指数多负相关;马尾松的径向生长与上一生长季的温度呈正相关,降水和干旱度指数为负相关,当年生长季内的温度和降水以促进作用为主,而与干旱度指数的关系在两地区内相反;南郑县和鸡公山地区年轮宽度与NDVI年值之间关系均不显著(P>0.05)。单月来讲,南郑县3、4、12月NDVI值与年表显著相关,鸡公山地区9月份的NDVI值与差值年表RES相关性最大;南郑县树木生长受温度影响最大,而鸡公山地区受温度和降水的综合作用。因此,在北亚热带地区,长时间序列的年轮宽度数据并不能很好反应NDVI的长期变化,利用树轮宽度指数来重建北亚热带地区NDVI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83.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不同演替系列的鼢鼠土丘植物群落为对象,通过种群生态位动态和功能群变化探讨其演替机制.选取20个主要群落组分种,采用Shannon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常伴随着较大的生态位重叠,但一些具较小生态位宽度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生态位重叠;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普遍较大.功能群变化分析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1、2年生杂草先迅速减小后缓慢增大,但总体减小;多年生杂草先增大后减小;多年生禾草类线性增加.反映了多年生禾草类最终在演替顶极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采用草地质量指数分析了鼢鼠土丘植被状况,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草地质量指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84.
为了解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内虾类种群特征和生存状况,根据2018年1、4、7和10月该海域拖网调查数据,基于相对重要性指数、Shannon指数、Pianka公式以及Pearson相关系数,对该海域虾类优势种的时空生态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该海域共采集鉴定虾类16种,隶属于10科13属,其中葛氏长臂虾、中华管鞭虾、鲜明鼓虾、哈氏仿对虾、日本鼓虾为优势种,隶属于4科4属。优势种时间生态位宽度变化幅度较大,而空间生态位宽度变化幅度较小,时间生态位宽度与适温性呈显著相关。小型虾类日本鼓虾的时空生态位宽度值最高。哈氏仿对虾和中华管鞭虾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二者时间同步性高,季节性竞争剧烈。所有优势种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生态位重叠,说明优势种虾类空间同域性高,区域性竞争整体较强。哈氏仿对虾与葛氏长臂虾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大,表明二者在该海域对水环境和生物环境的选择以及产卵和洄游习性等相似度高,可能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本研究旨在为海洋生物时空生态位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5.
杭州湾灰鳖洋海域秋季主要游泳动物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5年秋季和2017年秋季在杭州湾南岸灰鳖洋海域调查获得的渔业资源资料,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聚类分析、W检验、基于2×2列联表的x~2检验,联结系数(AC)以及共同出现百分比(PC)等方法分析主要游泳动物间的生态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主要游泳动物共有21种,其中优势种有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2种,这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值占据前两位;通过对该海域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宽度值可将其划分为3组,分别为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狭生态位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介于0—0.93之间,总体差异较大,表明物种利用资源的能力具有相似性,种对间存在一定竞争性;根据方差比率和W检验得出主要游泳动物总体呈显著正关联;x~2检验显示有105个种对的联结性显著(x~2≥3.841);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表明种间联结性较强,总体趋于正相关。 相似文献
286.
干旱和坡向互作对栓皮栎和侧柏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年轮学方法测定了不同坡向的栓皮栎和侧柏的年轮宽度及相应的年树干面积增长量,同时测定了旱季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及不同坡向之间的微气象指标差异,分析了不同坡向两种树木径向生长与旱季降雨量的关系,目的是探索在华北石质山区季节性干旱条件下坡向对栓皮栎和侧柏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阴坡栓皮栎和侧柏年轮和年增加的截面积显著大于阳坡,两个树种都表现出阳坡δ13C值显著(P<0.05)大于阴坡,阳坡栓皮栎δ13C值比阴坡高1.17,而阳坡侧柏的δ13C值比阴坡高0.56。白天,阳坡气温高于阴坡、相对湿度低于阴坡、饱和蒸汽压匮缺高于阴坡。分析显示旱季降雨量和栓皮栎的树干截面积年增长量显著(P<0.05)相关,而旱季的降雨量和侧柏的截面积年生长没有显著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侧柏,干旱条件更严重的影响到栓皮栎生长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反映出这两种树木耐旱能力的差异,以及应对干旱策略的不同。华北石质山区的土壤储水能力低,阳坡较大的蒸散加剧了干旱对树木生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87.
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1990—2005年的能值流量和由于资源输入、产出、消耗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总能值用量中有74%以上是不可更新资源,2005年实际人口超过可承载人口的326倍;研究期间,能值产出率从65.40减少到10.13,环境负荷率由2.72上升到7.18,可持续发展指数从24.03下降到1.41.支撑辽宁省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是不可更新资源的大量消耗,研究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外部资源的依赖逐渐增强,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准则,促进废物再利用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以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 相似文献
288.
以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树木年轮学和解析木法,推算过去41年樟子松林的生物量和年净初级生产力,并分析年净初级生产力与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樟子松林生物量变化符合逻辑斯蒂生长方程;樟子松林生物量从1977年的4.83 t/hm2到2017年的167.95 t/hm2。樟子松林净初级生产力年际差异较大,呈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多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为4.08 t hm-2 a-1,最高达到6.13 t hm-2 a-1,最低为2.63 t hm-2 a-1。气候因子与樟子松林净初级生产力关系较为密切,并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樟子松林净初级生产力与上一年8月、12月和当年3月的降水量显著相关;净初级生产力与上一年和当年8-9月的月均湿度极显著正相关;净初级生产力与各月温度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尤其是上一年和当年的6-9月温度显著影响着净初级生产力。研究表明,樟子松林净初级生产力受温度和降水的综合影响,净初级生产力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属于温度敏感型,未来该地区持续升温的条件下樟子松林净初级生产力可能会降低。 相似文献
289.
绿洲边缘积沙带的形成因素及其生态效应是一个新的科学问题。为了研究河西绿洲边缘积沙带的形成原因,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河西绿洲边缘积沙带的21个样点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西绿洲边缘积沙带的分布趋势大致为东高西低、东宽西窄,大部分地段目前处于稳定阶段;积沙带上的优势种植物以天然柽柳最多,不同优势种植物的积沙带的迎风坡植被盖度及植被纯盖度差异较显著。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积沙带的高度和宽度是降水量、到沙源的距离、背风坡植被盖度和年平均风速等气候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积沙带的生态效应:一是自身作为一种障碍物的防护作用,二是阻截、减少流沙流沙进入农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0.
南黄海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生态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11年4月对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采样调查,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5种,筛选获得优势种20种,隶属3门3纲17科。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以运动、有颌、表层沉积物取食者相对丰度较高,占27.6%。对选取的20个优势种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宽度测定,以Pianka重叠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重叠值分析,以平均边缘指数(OMI)和耐受指数(TOI)为基础分析了物种生态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1.24—2.15,生态位宽度值较高的有薄索足蛤、蜈蚣欧努菲虫、掌鳃索沙蚕、浅水萨氏真蛇尾、黄海刺梳鳞虫和寡节甘吻沙蚕;优势种OMI指数变化范围为0.23—4.95,OMI指数值较高的有拟特须虫和细弱吻沙蚕;优势种耐受指数值变化范围为0.13—3.85,值较高的有深钩毛虫、寡鳃齿吻沙蚕和黄海刺梳鳞虫;优势种生态位之间的重叠值不均一,在0—0.95之间,长叶尖索沙蚕和掌鳃索沙蚕生态位重叠值较高,为0.95;平均边缘指数分析随机置换显著性检验表明:水深、水温、盐度、沉积物粒径、沉积物总有机碳和总氮与长吻沙蚕、细弱吻沙蚕、背蚓虫、角海蛹和浅水萨氏真蛇尾生态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较显著(P0.05)。对群落优势种进行聚类和多维度排序分析,结果表明20个物种可分为广布种、典型生境种和特化种,主坐标分析反映了优势种在不同资源位点的分布状况,支持聚类和排序的结果。研究表明,优势种生态位的宽度、优势种之间的重叠值与物种摄食功能类群、生活型、资源位上的分布、物种数量及生境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各物种对生境资源的不同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