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不同钙浓度对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对于揭示宽叶雀稗对不同钙浓度环境的适应机理至关重要。该研究采用盆栽砂培试验, 研究不同钙浓度(0、5、25、50、100和200 mmol·L-1 CaCl2)和不同处理时间(7、14、21和28天)对宽叶雀稗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CaCl2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 宽叶雀稗幼苗株高等形态指标、生物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低钙浓度(5-50 mmol·L-1)环境下, 株高、叶长、叶宽、根长和生物量与对照(0 mmol·L-1)相比均升高, 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 丙二醛含量和胞间CO2浓度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以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强; 高钙浓度(200 mmol·L-1)环境下, 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 丙二醛含量和胞间CO2浓度增加, 叶绿素含量减少以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减弱。结合隶属函数分析, 低钙盐浓度(5-50 mmol·L-1)处理对宽叶雀稗幼苗无抑制作用, 说明宽叶雀稗对低钙浓度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而在高钙浓度(200 mmol·L-1)下, 宽叶雀稗幼苗通过提高自身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酶活性、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及增强光合作用等方式来快速调节植物生理代谢功能, 进而适应高钙浓度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2.
陕南早寒武世具口部的磷酸盐化Punctatus及其胚胎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陕西南部灯影组宽川铺段地层中发现的Punctatus锥体标本、保留精美软组织特征的口部标本和可能的胚胎标本。对Punctatus软组织及整体形态功能研究表明,Punctatus在分类上可能更接近于腔肠动物的水螅型,代表初具原始触手的腔肠动物早期演化类型。在上万枚与Punctatus共生的球状化石中,发现若干枚可能的原肠期胚胎及胚胎发育晚期标本,在此基础上提出PunctatusemeiensisHe,1980花冠状口部可能经历的胚胎发育序列。  相似文献   
33.
对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 Xiao(Hymenoptera:bethylidae Sclerderma)染色体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川硬皮肿腿蜂雌成虫卵巢为材料,经0.01%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10min,蒸馏水低渗5min,用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固定15min,Giemsa染液染色30min,可以获得形态良好、分散适中、着色清晰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34.
为了合理利用羌活和宽叶羌活的药用植物资源,同时保护其物种多样性,该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羌活与宽叶羌活邻域及异域分布的23个自然种群,共计227个个体进行多样性和种间分化研究.结果显示:(1)两个物种具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羌活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2.603...  相似文献   
35.
该文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的川金丝猴,在繁殖过程中流产死产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在饲养条件下强烈的应激刺激、分娩时脐带缠绕成结或脱垂,迫使胎儿在娩出前即行肺呼吸吸入羊水窒息死亡,和年老带病的雌猴配种是造成流产死产的主要原因.基本上可以排除传染性疾病所致.  相似文献   
36.
The population activities of golden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Xiaoshennongjia of Badong county,Hubei Province had been surveyed by consecutively tracing and grossly counting from 0ct.2000 to June 2002.The result indicated the anmount the golden monkey that iuhabit in here about 600-800 individuals.They moved clockwise in a circular track.236 golden monkeys of 2 groups had recorded by video camera during survey in Apr.2001,among them there were 59.05% adult and 40.95% of underage,the rate was 1:0.9,the sex ratio of adult was 1:1.38 (male:female).117 individuals of three different groups were recorded in random in 2002,among them were 56.41% of adult and 43.59% underage,the rate was 1:0.67,the sex ratio of adult was 1:1.2.The young were hem from the beginning the month of March.  相似文献   
37.
川金丝猴是中国特有濒危野生动物,其行为生态方面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猴群随季节变化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活动和摄食.但在不同年份的同一季节,猴群似乎有规律地生活在同一地区.迄今为止,未见有任何关于川金丝猴在不同年份的同一季节活动区域完全变迁的报道.我们这项研究,根据1990年和1997年两个夏季的跟踪观察,记录了川金丝猴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改变夏季活动区域的情况.  相似文献   
38.
川百合与朱顶红花粉管中的生殖细胞分裂行为非常不同。诸如:染色体行为微管的组织形式和分布包括着丝点微管形成的时间,纺锤体的形状及间期周质微管网络在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消失与否等,但这两种细胞具有共性,包括在有丝分裂前期缺乏早前期带微管(PPB),未其形成细胞板等,这两种植物精细胞的结构应有较大差异,我们曾报道了朱顶红精细胞的超微结构,本文详细从超微结构方面描述了川百合精细胞的特征。川百合花粉管的萌发采用半离体-活体培养方式,11-18小时后,DNA荧光染料Hoechst33258和醋酸地衣红染色检查花分管中生殖细胞和精细胞发育时期。切取含有分裂的生细胞和精细细胞的花柱部分,按曾报道的方法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及观察。在所有检查的花粉管中,两精子均前后排列(Fig.1-3),营养核前导并靠近花粉管顶端(Fig.,3)。H33258染色可见两精核间以DNA联系(Fig.3)。两个新形成的精核彼此分离(Fig.1),后来又相互造近,并维持一定距离(Fig.3)偶尔一对精子与营养核靠近(Fig.2)。两精细胞被一共同的细胞壁连接,他们不仅被自己的质膜也被营养细胞的质膜包围构成周质。周质平坦光滑。共同壁横向、弯曲、网状具胞质通道(Fig.4),厚度明显大于周质。色质凝集的程度更大些(Fig.5),可能意味着一个精子发育的早些。精细胞质中具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脂体和大量核糖体。无质体。线粒体具有发育完好的精细胞中,微管呈纵向束排列于随精细胞的继续发育,共同壁消失了。与朱顶红等植物的染色体行为遵循典型有丝分裂方式不同,川百合生殖细胞与紫露草相同,它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沿细胞长轴分布,胞质分裂时没有细胞板出现。可以认为:川百合象烟草一样是介于朱顶红和紫露草之间的中间类型。雄性生殖单位(MGU)在三细胞和二细胞花粉中普遍存在。尽管本工作观察到营养核与精细胞紧密联系,以及两精子与DNA联系的例子,但MGU在超薄切片中并未见到,有可能MGU是一个动态的和时间上的暂时结构。另一方面,MGU的建立是以性细胞(生殖细胞或精细胞)的突起和营养核的裂瓣相互环绕为基础的,而性细胞中的细胞骨架(即:微管)可能对维持其与营养核的附着起重要作用。缺乏微管,可能是川百合精细胞不存在MGU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9.
 本文应用室内模拟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东北森林草原样带上生物群区及其过渡带的位置与面积进行了判定,并预测了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生物群区及过渡带可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东北样带内的生物群区和过渡带可由基于气候数据和Ho1dridge方法的数量模型较确切地判定出,与实际调查的结果吻合较好。在未来气候变化下,过渡带面积呈扩大化趋势;森林区对降水量的变化反应敏感;草原区地理分布位置变动很大,但其相对面积变化较小;荒漠灌丛对全球变化的反应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40.
苔藓动物是一类多为海生、滤食性的群体生物。奥陶纪是苔藓动物发生、演化辐射和灭绝的重要时期,也是苔虫礁形成的最早时期。已知最老的化石苔藓动物发现于中国特马豆克晚期。构成苔藓动物基本分类框架的狭唇纲(包括变口目、隐口目、泡孔目和管孔目)和宽唇纲(包括窗孔目和栉口目)也都是在奥陶纪时期逐步形成的,其中,变口目出现于特马豆克期Tr2时间段,在弗洛期和大坪期,多样性较低,但从达瑞威尔期开始,经桑比期至凯迪期,多样性不断增高,并出现辐射。隐口目(特别是"双叶类隐口目苔虫")也经历了与变口目相类似的发展过程,但它首次出现的时间要相对略迟于变口目。这两个目在整个奥陶纪苔藓动物群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泡孔目、管孔目和窗孔目,先后首次出现在弗洛期Fl2时间段、大坪期Dp1和Dp2时间段,但它们在整个奥陶纪期间一直处于低多样性态势。至于栉口目,它首次出现的时间可能更迟,在凯迪期Ka4时间段,犹如昙花一现。苔藓动物的演化在接近奥陶纪末时呈两幕式灭绝,一次发生在凯迪期Ka2时间段(可能相当于塔凯和安斯蒂的"拉夫塞伊灭绝"),另一次发生在赫南特期Hi2时间段(可能相当于塔凯和安斯蒂的"赫南特灭绝")。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证据表明,苔藓动物属原口动物,而不是以前长期认为的后口动物,或介于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而且,苔藓动物与腕足动物、帚形动物之间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苔藓动物可能起源于一种叫原内肛动物的生物,它们的目一级分类单元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文绘制的谱系图还有待于化石记录的不断补充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介入以使其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