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8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荔枝蝽的田间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害虫种群动态、虫口减退率和校正虫口减退率3个指标评价了毒死蜱及高效氯氰菊酯单独使用和复配使用对荔枝蝽的野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和9%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是防治荔枝蝽象的有效配比,防治效果较好,药效持续时间较长。2种杀虫剂复配使用无增效作用,但能够降低害虫产生抗药性的风险,在荔枝蝽虫口密度较低时可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42.
中国树甲属一新种记述(鞘翅目,拟步甲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中国树甲属strongylium 1新种,即郑氏树甲S.zheng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3.
描述了点翅盲蝽属2新种,记述了点盲蝽属中国1新纪录种.以新名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iusculus代替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us Hu et Zheng,2004.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叉突点翅盲蝽,新种Compsidolom furcillatum Li et Liu,sp.nov.正模(♂),云南玉龙山(27°10'N,100°18'E),1979-08-10,郑乐怡、邹环光采.副模11(♂)(♂),16♀♀,同正模.眼间距大于眼宽,触角第Ⅰ节基部距黑色环斑,中部具2大黑斑,触角第Ⅱ节两端黑色,跗节基部黑色,雄虫体背斑点不明显,阳茎端细长,端部"Y"型,次生生殖孔近端部.全北点翅盲蝽Compsidolon salicellum(Herrich-Schaeffer,1841)中国新纪录观察标本:4(♂)(♂),2♀♀,湖北神农架保护区(31°45'N,110°40'E),2004-08-12,李传仁采;2(♂)(♂),2♀♀,湖北五峰(30°12'N,116°40'E,alt.1 000 m),1999-07-11,郑乐怡采.分布:湖北(神农架、五峰);瑞典,丹麦,俄罗斯,德国,斯洛伐克,法国,加拿大,美国.钩点翅盲蝽,新种Compsidolon uncum Li et Liu,sp.nov.正模(♂),西藏亚东(27°31'N,88°58'E,alt.2 600-2 900 m),2003-08-27,薛怀君、王新谱采.副模:20(♂)(♂),12♀♀,同正模.体背除楔片外被密集的黑褐色斑点,额区具暗纹,近头顶后缘处横行排列1排黑色圆斑,触角第Ⅰ、Ⅱ节基部黑色,阳茎端刺突两枚,一枚向下弯曲,钩状,一枚直.宽蕨盲蝽,新名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iusculus Hu et Zheng,nom.nov.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us Hu et Zheng,2004.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29(2):272-275.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us Hu et Zheng 2004为B.(C.)latus Lin 2003的次同名,现命以新名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iusculus Hu et Zheng,次同名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44.
斜纹猫蛛和红彩真猎蝽均是烟草上斜纹夜蛾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室内测定几种干扰因素对斜纹猫蛛和红彩真猎蝽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干扰因素对斜纹猫蛛种内、红彩真猎蝽种内和两种捕食者种间的捕食作用均有明显的干扰作用,随捕食者数量的增加,其对斜纹夜蛾捕食作用率显著降低。斜纹猫蛛种内的干扰系数和红彩真猎蝽种内的干扰系数分别为0.7278和0.6911,而两者种间的干扰系数为0.9464,说明两者种间的干扰作用要明显高于同一种捕食者种内的干扰作用。两种捕食性天敌对斜纹夜蛾的捕食量和捕食作用率随烟草茎杆数的增加而降低,表明空间异质性同样是影响两种捕食性天敌捕食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5.
记述植绥螨科Phytoseiidae3新种:永安钝绥螨Amblyseius yonganensis sp.nov.,仿盾钝绥螨Ambly-seius imitopeltatus sp.nov.和尤溪盲走螨Typhlodromus youxiensis sp.nov.,并补充似巨钝绥螨Amblyseius grandisimilis Ma,2004特征。  相似文献   
146.
微小花蝽对温室白粉虱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L.)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微小花蝽成虫对温室白粉虱各虫态的功能反应呈HollingⅡ型。微小花蝽成虫对温室白粉虱卵、1龄和2龄混合若虫及其3龄若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3,74和52头/d。微小花蝽成虫对温室白粉虱卵的捕食效应随捕食者个体间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符合Hassel-Varley方程,捕食作用率(E)随着微小花蝽数(P)增加而呈幂指数下降,模拟模型E=0.1021P-0.3189,干扰系数为0.3189。在15~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微小花蝽成虫对温室白粉虱卵的寻找效率提高,最高达1.1990,处置时间缩短,最低达到0.0035d。  相似文献   
147.
崔建新  彩万志 《昆虫知识》2007,44(1):138-142
鞘翅型蝽类昆虫前翅发达,与甲虫的前翅相似。类群涉及鞭蝽型、蝎蝽型、细蝽型、臭虫型、蝽型中的栉蝽科、裂蝽科、小潜蝽科、固蝽科、蚤蝽科、涯蝽科、网蝽科、盲蝽科、长蝽科、缘蝽科共10个科。它们的生境多样,包括水底小石块下面、水生植物上、海岸潮间区石隙中、蚂蚁巢穴中、沙漠灌木植物上、土中、沙砾中、枯枝落叶层和苔藓上,这些生境的共同点是其对前翅的保护功能的选择压力明显大于对前翅飞行功能的选择压力。此类昆虫的前翅特化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膜区完全退化或极度退化,由革区和爪区(愈合或不愈合)构成鞘质前翅的主体;另一类膜区发达,占鞘质前翅的主体;大部分前翅鞘质化的蝽类属于第一种类型;仅个别长蝽科的昆虫属于第二类,如巨膜长蝽Jakowleffiasetulosa(Jakowleff)。  相似文献   
148.
报道了中国茜草科Rubiaceae栀子族tribe Gardcnieae一新记录属和二新记录种:越南茜属Rubovietnamia Tirveng.、长管越南茜R.aristata Tirveng.和中越大果茜Fosbergia pettelotii Merr.ex Tirveng.&Sastre;以及越南茜草科栀子族的一新记录种,即大围山紫冠茜Rothmannia daweishanensis Y.M.Shui&WH.Chen。  相似文献   
149.
南疆棉田盲蝽类害虫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李号宾  吴孔明  徐遥  杨秀  姚举  汪飞 《昆虫知识》2007,44(2):219-222
2002 ~2004年研究了南疆地区棉花盲蝽类害虫的发生和种群动态及棉花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危害棉花的盲蝽类害虫有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和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Goeze) ,其中牧草盲蝽为主要为害种类,其数量占盲蝽类害虫的99.93 %。2002,2003和2004年,牧草盲蝽最高密度分别为56.0,105.3和53.7头/百株,而苜蓿盲蝽3年中最高密度<0.1头/百株。对转基因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CpTI杀虫蛋白)和普通棉花泗棉3号、石远321的研究表明2种盲蝽在不同品种上的季节性数量动态没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地红蝽Pyrrhocoris tibiali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植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泛。本研究测定地红蝽对不同植物的取食偏好及分析寄主植物物理性状和营养物质在地红蝽成虫寄主选择行为中的作用,以期从寄主理化性状的角度来探讨地红蝽寄主选择行为机制,为指导作物抗虫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由选择方法研究地红蝽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谷子Setaria italica、高粱Sorghum bicolor、绿豆Vigna radiata、大豆Glycine max和玉米Zea mays)叶片的取食选择性;使用Y型嗅觉仪进一步检测地红蝽对5种植物叶片气味的趋性反应;测定分析5种植物叶片物理性状及主要营养物质含量与地红蝽取食选择性的相关性。【结果】地红蝽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叶片的取食选择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依次为谷子>高粱>绿豆=大豆>玉米,与对这5种寄主植物叶片气味的趋性反应百分率结果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地红蝽成虫的取食选择性与叶片长宽比、含水量和背面茸毛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 0.884和0.906,而与地红蝽成虫取食前后寄主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和-0.951。通径分析表明,寄主植物叶片背面茸毛密度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是地红蝽寄主选择性的重要决定因素。【结论】地红蝽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取食选择和趋向性差异,地红蝽成虫取食选择与寄主植物叶片长宽比、背面茸毛密度、含水量以及可溶性糖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