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37篇 |
免费 | 900篇 |
国内免费 | 2053篇 |
专业分类
99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3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231篇 |
2021年 | 264篇 |
2020年 | 251篇 |
2019年 | 235篇 |
2018年 | 190篇 |
2017年 | 210篇 |
2016年 | 226篇 |
2015年 | 275篇 |
2014年 | 426篇 |
2013年 | 357篇 |
2012年 | 416篇 |
2011年 | 384篇 |
2010年 | 381篇 |
2009年 | 408篇 |
2008年 | 518篇 |
2007年 | 399篇 |
2006年 | 311篇 |
2005年 | 351篇 |
2004年 | 323篇 |
2003年 | 359篇 |
2002年 | 350篇 |
2001年 | 295篇 |
2000年 | 278篇 |
1999年 | 206篇 |
1998年 | 211篇 |
1997年 | 182篇 |
1996年 | 159篇 |
1995年 | 160篇 |
1994年 | 177篇 |
1993年 | 172篇 |
1992年 | 170篇 |
1991年 | 168篇 |
1990年 | 147篇 |
1989年 | 165篇 |
1988年 | 78篇 |
1987年 | 60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70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3篇 |
1975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为探讨电刺激Agrotis segetum雄蛾触角神经是否可以作为MGC中神经元的识别手段,采用细胞内电生理记录方法,共记录34个对性信息素有反应的MGC神经元,并测试了其中12个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刺激的反应,22个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刺激和电刺激的反应。结果表明,MGC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及电刺激的反应模式基本一致,为一种双相反应模式。两种刺激方式均能诱导出兴奋反应,电刺激得到的兴奋反应比由信息素刺激引起的要短;MGC神经元对两种刺激的超极化反应(抑制反应)幅度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别,在电刺激实验的22个神经元上,超极化反应幅度和抑制时间都与神经元本身放电频率有一定的相关性。超极化反应是在LN参与下一定的神经回路对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而形成的。这提示两种刺激所作用的神经回路应是一致的,但从整个实验过程记录到的神经元情况来看,还须进一步结合形态学实验来验证电刺激触角神经作为MGC神经元的识别手段。 相似文献
53.
牙鲆CA/GT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物素选择杂交法与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法相结合的技术,成功地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基因组中分离出含有CA/GT重复类型的微卫星序列。通过两轮淘选,共获得526个阳性菌落。测序其中的119个菌落,结果获得133个含有微卫星座位的序列。除了两个复合型微卫星外(1.5%),完美型63个(47.37%),非完美型68个(51.13%)。设计并合成22对微卫星引物,对8个人工雌核发育家系的亲本进行遗传背景分析。PCR结果表明,4对引物无扩增带或者扩增带不是目的条带,1对引物表现为单态,其余17对引物均呈多态性,平均每个座位产生5.2个复等位基因,杂合度为0.375~0.846,多态信息含量为0.305~0.823。结果表明,所筛选的大部分微卫星标记能够用于牙鲆群体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54.
55.
西藏藏族青少年体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藏族青少年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 本文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2530名藏族青少年体型进行评价。结果发现, 藏族青少年的平均体型男性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2.40—3.29—3.72),女性为中间型(3.65—2.87—3.32); 男性的体型以外胚层系体型为主(58.52%), 女性体型以内胚层系(32.62%)和外胚层系为主(35.40%); 随着年龄的增长, 藏族青少年的体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 男性由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经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又发展回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 女性由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经历均衡的外胚层型发展为均衡的内胚层型。因此, 本文认为,藏族男性青少年身体的线性程度高、外形上比较瘦削、肌肉较发达; 藏族女性青少年较男性身体的脂肪含量多、线性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6.
雏议我国假马鞭属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中国一新纪录归化植物"荨麻叶假马鞭[Stachytarpheta urticaefolia (Salisb.) Sims]",并将其与近缘种假马鞭[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 (Linn.) Vahl]加以区别,对这两种植物的形态学特征进行重新描述,还就我国目前有关马鞭草科假马鞭属植物的重要文献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澄清。标本存放于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植物标本馆(SCUTA)。 相似文献
57.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承德板栗中的K、Na、Cu、Zn、Fe、Mn含量,通过试验确定仪器的最佳工作参数。样品用HNO3和HClO3消解,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54%~1020%,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n=6)为152%~276%。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简易、快速,可用于板栗矿物质检测。 相似文献
58.
叶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通过一些模式植物叶的发育研究,介绍了叶的发育过程,综述了叶的起始、极性建立和大小形态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59.
模拟酸雨对朱砂叶螨寄主植物三月早茄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朱砂叶螨的寄主植物三月早茄为对象,研究了不同pH值和不同时间模拟酸雨胁迫下,茄子对酸雨的抵抗、适应能力和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酸雨酸度增强,茄叶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磷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单峰变化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呈单谷变化趋势;还原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酸度增加呈上升趋势;茄叶pH值呈下降趋势,含水量不受酸雨影响.POD对酸雨作用反应迟缓,而SOD、CAT较敏感,其他几项生理指标则对酸雨作用时间反应灵敏.高pH(4.0~5.6)的酸雨刺激茄叶的保护能力增强,促进茄叶的生长发育.由于茄叶内糖含量、磷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改变,植物的适口性有所变化,可促进叶螨生长,而在强酸性酸雨(pH<3.0)胁迫下,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营养物质含量降低,抑制朱砂叶螨的生长. 相似文献
60.
两个菜用枸杞品种的生长特性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个菜用枸杞品种的主要生长特性、营养成分及食用性研究表明,大叶品种嫩芽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小叶品种;大叶品种较耐高温,小叶品种较耐低温;生产上可进行大、小叶品种搭配种植,能有效提早和延长采收期,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此外,小叶品种嫩芽的蛋白质、VitC含量高于大叶品种。两个品种风味各具特色,其适宜的消费群体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